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這一地5所大學迎來新校區

這一地5所大學迎來新校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1 04:16:52

1月13日,孝感舉行全市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總投資約42億元,總建築面積約80萬平方米的武漢輕工大學臨空校區項目落地孝感。這意味着,武漢輕工大學外遷孝感,已正式啟動。

此前不久,1月4日,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東湖高新區分局發布《關于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局部用地修改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征求意見的公示》,該公示顯示,華夏理工學院拟搬遷至鄂州,東湖高新區結合周邊區域發展需求對該片區進行功能提升,組織編制該地塊用地修改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将該校所處位置的高等院校用地調整為其他性質用地。

近年來,随着外遷意向陸續落地,武漢高校外遷的速度明顯加快。而在國内其他區域,高校外遷辦學早已成風潮。廣東、海南等省份正在瘋狂建大學,部分經濟強市也在加快引進高校或研究院,各類校區也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

1月7日,《湖北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其中明确提到,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推動構建與湖北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相适應的高等教育空間布局。

可以想見,當創新驅動日顯重要,周邊城市吸引高校落戶的力度加大,武漢高校外遷的速度或将加快,這将有助于高校與遷入地實現産教融合,提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這一地5所大學迎來新校區(又一所大學外遷)1

武漢輕工大學。

1

武漢輕工大學外遷孝感,對當地發展無疑是利好。

該校是湖北省國内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長期聚焦“大食品、大營養、大健康”領域,培植一批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糧油食品飼料品牌,扶持一批國内農産品龍頭企業和地方支柱産業。

孝感市臨空經濟區是孝感市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的重要戰略支點,發展潛力較大。要将該區域建設好,必然離不開人才支撐,而建設人才“蓄水池”是當務之急。

目前,孝感市有4所高校,分别是孝感主城區的湖北工程學院、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孝感美珈職業學院。武漢輕工大學落戶孝感後,孝感的高等教育格局立刻發生質的提升,擁有了第一所以“大學”命名的高校。

當然,武漢輕工大學并非完全搬離武漢,隻是将一個校區落戶孝感。根據規劃,武漢輕工大學臨空校區項目主要建設教學樓、實驗實習實訓用房及場所、圖書館等,辦學規模為全日制在校生2萬人。臨空校區建成後,規模将超越武漢市兩個校區之和,成為武漢輕工大學最大的校區。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則選擇徹底外遷。目前,該校在武漢的校區僅有560畝,生均建築面積不足12平米,校區相對擁擠,因建築面積不達标,難以通過辦學水平評估。由于難以擴展校區面積,隻能選擇外遷到鄂州。

2

“一校兩區”,甚至“一校三區”是主流選擇,多數外遷高校都選擇保留武漢校區。

湖北對武漢高校外遷周邊區域辦學,持積極态度。早在2020年1月,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鼓勵在漢高校與市州合作辦學、建設産業研究院。正是因為得到政策支持和鼓勵,越來越多的武漢高校早已将校區外遷至郊區,甚至是周邊城市。

這一地5所大學迎來新校區(又一所大學外遷)2

制圖:大剛觀察,部分為外遷意向暫未正式落地,僅供參考。

周邊城市和高校都有現實需求。湖北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不能充分發揮湖北科教資源優勢。以武漢城市圈為例,高校過度集中于武漢,其他8個市州僅有14所高等院校。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正在加速推進,無論是科技同興,還是産業同鍊,都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周邊城市都期望能獲得更多科教資源,特别需要和本地産業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機構或科研院所。此外,“襄十随神”和“宜荊荊恩”等兩大城市群,也需要培養更多人才,以承接産業轉移。

高校也有自己的考量。武漢高校外遷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為降低辦學成本,同時提升辦學實力。這些高校外遷之後,辦學條件得到改善,也能夠結合當地需求開展人才培養;二是為遷入地增加科教資源,補強科創短闆。“把學校建在産業基地和開發區裡,把專業建在産業鍊和需求鍊上”。

粗略統計可知,已有鄂州、孝感、天門、鹹甯、黃石、黃岡、襄陽、荊門等8個城市,主動對接從武漢外遷的高校。随着武漢高校外遷辦學,武漢城市圈其餘8市的高校數量翻番,城市圈高教實力穩步增強,更趨均衡。

3

湖北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優化,将加速推進。

《規劃》提出,将優化提升武漢城市圈高等教育,鞏固武漢市全國科教中心地位,在武漢長江新區高标準、高起點規劃建設大學城,推進圈内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培育提升“宜荊荊恩”“襄十随神”高等教育南北兩翼,支持域内高校提升辦學實力。支持襄陽市、宜昌市引進國際國内高水平大學建設一批創新研究院,組建“兩翼”高校合作聯盟。

這段“布局調優”規劃信息量較大,主要有三層意思。

一是要繼續做強武漢科教實力,建設長江新區大學城。根據已知信息來看,長江新區在積極對接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科院計算所、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争取引進布局大科學裝置、重大創新平台等資源,探索推進大學校區、産業園區、城市社區“三區”協同聯動。此外,武漢多所211大學也曾洽談入駐合作事宜。

這一地5所大學迎來新校區(又一所大學外遷)3

武漢大學新兩院落戶武漢經開區。

還要看到,武漢市内多個區域也在積極吸引高教資源,武漢臨空港經開區進行有益的探索,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安排本部師生整體入駐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武漢經開區、青山區、新洲區等也在探索産教融合,尋求引入更多高校的新校區、科研院所等。

二是推進武漢城市圈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當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推動武漢部分高校外遷,包括到周邊城市建設新校區,或者直接整體搬遷。比如,華中師範大學梁子湖校區項目正在推進。梁子湖校區建成後,華中師範大學将擁有兩個校區,位于武漢的桂子山校區将偏重于以學科前沿為導向,以占領學術制高點為目标。梁子湖校區則側重于以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這一地5所大學迎來新校區(又一所大學外遷)4

武漢理工大學襄陽校區效果圖。

三是培育提升高等教育南北“兩翼”的綜合實力。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外遷襄陽,在襄陽建設新校區,給當地送去了優質高教資源,為“襄十随神”城市群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比如,武漢理工大學襄陽校區将建設新材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機電與先進制造等7個科教融合中心,為襄陽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汽車、化工等支柱産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支撐。

宜昌也将高标準規劃建設宜昌科教城。規劃提到,将推動華中科技大學校地聯合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着力引進國内外知名科研機構、高校、創新型企業等優質科技資源在科教城建設“飛地”研究院、研究生院、産學研合作基地、科技園區等,深入推進科教融合、産教融合。

綜合來看,武漢高教資源向武漢城市圈外遷、向“兩翼”轉移,将成為發展趨勢,并将加速推進。這既是湖北區域發展布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武漢高校實現價值追求和實力躍升的必然選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