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古代中國最耀眼的時刻,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鼎盛的時期,這是國人最為驕傲、自豪的時期,這時的唐帝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這一盛世景觀的開創者,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宗。
他英勇果斷,把政敵一一排除,他知人善用,湧現了如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一批賢相,他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精簡機構、裁撤冗員,提高了政府效率,他英明神武,北定邊疆西通絲路,正是在他的引領之下,中國封建社會迎來了發展的最高峰。
李隆基 685年生于洛陽,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睿宗在武則天時代,名為皇嗣實為傀儡!朝廷大權掌握在武則天手中,705年,年邁的武則天被迫退位,中宗繼位,但他的弟弟睿宗的遭遇并沒有多少改善!
中宗是一個昏庸之主,政治權力落入韋皇後及其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後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有意效法武則天成為一代女皇!
原來他得到了在宮中極有勢力的太平公主的支持,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獨生女,睿宗的胞妹,也就是李隆基的姑母,政變成功後,睿宗李旦即位,睿宗即位後,按例要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是三子李隆基有讨伐韋氏之功,所以睿宗猶豫不決,這時,李成器看出了父親的心事,對睿宗說;國家安則先嫡,危則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睿宗聽後,仍然猶豫不決!成器便“累日涕泣”,最後睿宗終于答應了他的請求。
李隆基知道後,也固辭,不肯接受太子之位,在封建社會為争奪帝位,兄弟相殘是常有之事,像這樣兄弟兩人互相謙讓皇位的事情,實屬罕見。最後在李成器的堅決推辭之下,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有擁立之功,所以睿宗即位之後,常與太平公主商議政事,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據《舊唐書》記載“宰相七人 五出公主門 在外隻聞有太平公主 不聞有太子”,太平公主發現李隆基精明能幹,深以為患,幾次想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太子與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日益白熱化。
公元712年,睿宗為了避免朝政大亂,毅然把帝位禅讓給了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希望李隆基繼位後,太平公主會有所收斂,但太平公主繼續與李隆基為敵!并準備孤注一擲,發動政變,但李隆基先發制人,将太平公主的勢力徹底消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皇帝。
掌握政權的李隆基,廢黜了依附于太平公主的官員,并任用姚崇為宰相,同時把公元713年改年号為“開元”,表明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偉業的決心。
姚崇是一個久經風雨,幹練有為的政治家,他的理政方式強調權變,因時制宜,不襲舊規。四年後,正直的宋璟接替了姚崇的職務,宋璟執政的特色是執法剛正,賞罰分明,不避權貴。此外,宋璟還善于用人,許多傑出人才都得到了重用。
姚崇在拜相之時,曾向玄宗提出了十項施政綱領,玄宗表示完全同意,此後的改革都是遵照姚崇的建議進行的,玄宗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改善吏治,他努力扭轉前朝買官賣官的弊端,精簡機構,裁汰冗官,其中最有力的舉措是把武則天以來的員外官、試官、斜封官數千人一律撤銷,這樣既節約了開支,又提高了政府機構的辦事效能。
為了強化政府的行政效率,玄宗還組織編纂了我國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玄宗恢複了貞觀年間的制度,讓谏官、史官參加宰相會議,以匡救時弊,他特别重視對地方官的選拔與任命,每年都要派按察使巡查民情,糾舉不法官吏,還親自出題考核新任的縣官,以便了解他們是否真正懂得治民的方法。
玄宗還實行親民政策,注意和下臣及普通百姓拉近距離,宰相蕭嵩的兒子蕭衡娶了玄宗的女兒新昌公主,每當蕭嵩的夫人賀氏入觐拜見的時候,玄宗都要稱呼她親家母!當時的君臣關系可見一斑。
此外玄宗還特别重視兄弟手足之情,大力提倡孝道,以避免昔日皇家骨肉相殘的悲劇,玄宗繼位後,在興慶宮的西面蓋了一座樓房,題曰“花萼相輝之樓”表示兄弟之間的和睦友好。
在姚崇、宋璟的輔佐下,唐玄宗實施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改革,最終成就了“開元盛世”的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