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準備《古文觀止》卷五史記選文的解讀工作。原本以為周秦文之後的漢文會容易些,動手之後才知道并非如此,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的文字,還是挺難的。
今天,在注解“秦楚之際月表”時,發現其中有個“以”字,值得仔細琢磨。
原文:“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
嶽麓版譯為:秦是在襄公時興起,在文公、穆公時逐漸強大,到了獻公、孝公以後,開始蠶食六國,經過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時才并吞諸侯。
上古版譯為:秦國從秦襄公立國,顯赫于秦文公、秦穆公,秦獻公、秦孝公以後,逐步侵吞六國,經過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才有能力兼并諸侯。
中華版譯為:秦國興起于襄公,強盛于文公、穆公時,獻公、孝公之後,逐步侵吞關東六國,經過了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時才有能力兼并六國諸侯。
其中,“稍以蠶食六國”中,以上諸版本均不譯“以”字,均作“稍蠶食六國”解。那麼,這裡的“以”字,是可有可無的嗎?我想,應該不是可有可無的。
分析如下:
前一半的意思是,“秦國興起于襄公,顯赫于文公、穆公,獻公、孝公之後”,獻公、孝公之後,秦國才開始侵吞六國土地的嗎?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薨,秦惠文王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薨,秦昭王立;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薨,秦始皇立。至此正好100多年。這100多年間,秦滅巴、蜀、苴,蠶食三晉,席卷荊楚。
因此,“稍以蠶食六國”中的“以”字,是時間副詞,通“已”,用在動詞謂語或形容詞謂語前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态已經發生或存在,可譯為“已”、“已經”等。
因此,全句可譯為“秦國興起于襄公,顯赫于文公、穆公,獻公、孝公之後,逐漸已蠶食六國,(經過)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才能夠并吞戴冠束帶這一類的(諸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