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源于植物本身
很多人對于植物“激素”望而卻步,很多人也在妖魔化“激素”,隻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在農業生産上使用的激素,本身就是内源激素,也就是植物自身也産生這些激素,當前我們應用較多的五大激素包括赤黴素、脫落酸、乙烯、細胞分裂素、生長素(吲哚乙酸),赤黴素打破休眠,乙烯促進果實成熟,生長素促進生長,它們各自分工協作,在植物體内發揮重要作用,下面以赤黴素為例來談談“植物激素”。
1958年,科學家MacMillan在沒有成熟菜豆中國分離出GA1結晶體,赤黴素的化學結構慢慢被确定,赤黴素在植物體内主要産生于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和幼芽等幼嫩部位,赤黴素并不是憑空産生的。
使用激素也時“被人類逼的”
有人講植物自己可以産生赤黴素,人類為什麼還要去噴施赤黴素呢?
這其實涉及到我們的栽培模式和品種改良等因素,我們農學家、育種家為了滿足大家不斷提高的農産品需求,對于一些品種和品種栽培模式等進行了改良,而這些可能就要配套相應管理措施。
植物體内普遍含有赤黴素,但在環境不适宜(例如高溫等)或根系等組織受損時,植物自身赤黴素分泌受到抑制,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得不去補充一些赤黴素,以此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平衡各自激素水平,保證作物正常生長。
上文講過,植物的未成熟種子的會産生赤黴素,所以我們種柑橘的果農會有這樣經驗,凡是有種子的貢柑、柚子、有核沃柑之類品種,都無需噴施赤黴素,但是對于無核的砂糖橘、無核沃柑等,在幼果期會有一個“保果”措施,無核柑橘為什麼需要保果呢?
這些品種無核或少核,産生赤黴素較少,保果激素成分大都是“赤黴素”,赤黴素在這時候作用是:引導營養流向果實、刺激幼果細胞快速分裂、增加果柄粗度,減少落果。
為什麼會出現“無核”柑橘品種,因為消費者不喜歡“有核”,随着大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對于水果等食物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迎合大家需要,農學家隻得改良品種,讓植物本來自己幹的事情(有核自己産生赤黴素)由人類來輔助完成。
植物激素并沒有那麼可怕
赤黴素的功能還有很多,例如打破休眠之類,所謂打破休眠,其實植物激素也和赤黴素一樣,在植物體内各自發揮着作用。
植物激素的應用是為了為了提高農産品産量和品質,也是為了滿足大家各種食物需求,使用植物激素并不會影響人體健康,我們國家将植物激素也進行了管理,被定義為“植物生長調節劑”,劃分為低毒低殘留農藥 。
有人在提倡所謂“拒絕一切激素”,那麼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就隻能喝點白開水了,因為我們大米、小麥本身就産生所謂“激素”,我們如何避免呢?
本文來源于農業助手,轉載請注明,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本文為《讓農技更簡單,讓科普更通俗》系列第213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