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園安全
1、保安員對幼兒園周邊進行安全排查,排除小商小販、違規停車現象,保證家長接送幼兒環境的安全。
2、保安員在家長送幼兒來園時,需高度警覺,熟記每個幼兒的名字及熟知接送幼兒的家長,監督檢查家長使用接送卡。
3、幼兒來園不帶小刀、小球、小卡子等不安全物件到幼兒園,杜絕安全隐患。
4、保健醫每天做好晨檢,堅持“一模、二看、三查、四問”把住健康第一關。
5、幼兒園不可忽略遲到幼兒的晨檢。
6、保育教師給幼兒準備健康安全、溫度适宜的飲用水,保證幼兒喝足量溫開水。
7、家長送幼兒入園時,做到與教師 “手遞手”,不可将孩子送至大門口。
8、家長給幼兒帶藥須填寫《幼兒在園服藥登記表》并簽字,保健醫及教師務必核實《登記表》與藥品,并做到藥品分别存放,不混放。
9、使用校車的幼兒園,要嚴格執行《校車接送制度》,防止錯接、漏送現象。
二、如廁盥洗安全
10、教師需教會幼兒使用七步洗手法有效洗手。
11、教育幼兒養成勤洗手的衛生好習慣。
12、教師應維護好如廁盥洗環節的良好秩序,教育幼兒有序排隊,不擁擠。
13、保育教師每天不定時的沖刷消毒馬桶、小便池、清潔地面,防止幼兒滑倒。
14、衛生間所用清潔、消毒劑須嚴格管理,放置于幼兒觸摸不到的地方。
三、用餐安全
15、保育教師在幼兒用餐前,做好幼兒餐桌的清、消、清工作。
16、用餐前後,教師不組織幼兒劇烈活動,避免過度興奮。
17、幼兒餐具,菜、飯、湯盆或鍋均須蓋蓋,不能将餐具及食物暴露。
18、廚房及班級教師務必關注過敏幼兒食物,避免出現誤食。
19、幼兒每次就餐時間保持在20-30分鐘,教師不催促、不強喂。
20、教師給幼兒盛飯、菜、湯時,嚴禁從幼兒的頭頂經過。
21、教師應設計幼兒取餐、送餐具的行走路線,避免交叉現象,人為碰撞。
22、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使用勺或筷子。
四、區域安全
23、圖書區:書架的高度便于幼兒自己取放,教師需提醒幼兒一次隻取一本書。
24、積木區:應購買和運用木質輕而面軟的實心積木、泡沫積木等,從空間、人數、積木擺放、場地設置等多方面考慮安全因素。
25、角色區:教師要教會幼兒正确使用餐具、刀具的方法,還要對各種玩具、用具等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隐患及時消除。
26、音樂表演區:挂表演服飾的衣架高度要與幼兒眼睛的高度不同,以免幼兒站不穩時碰到衣架挂鈎而傷了眼睛。頭飾和服飾的尺寸要便于幼兒穿戴。
27、美勞區:選擇安全的剪刀,剪刀頭不要太尖。教師要教會幼兒正确使用和取放剪刀的辦法。
28、沙水區:教師要經常檢查玩沙和玩水的器具,不可有破損、生鏽、尖利,确保幼兒使用的安全。
29、自然科學區、益智區:擺放的材料要慎重,嚴禁有毒有害的植物。
30、教師要教育幼兒不得将鈕扣、種子、小珠子等用來計算和分類的材料放入嘴裡,耳朵、鼻子裡。
五、戶外活動安全
31、幼兒戶外活動時間每天保持2小時,上下午各1小時。
32、活動前,教師需檢查場地及器械是否完好、消除安全隐患。
33、活動前,教師需檢查幼兒的着裝及鞋子是否安全,方便運動。
34、活動前,教師需向幼兒講清楚活動規則,确保所有幼兒都理解。
35、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幼兒動靜交替、有集體活動又有分散活動。
36、活動中,教師要分工明确、站位合理,所有幼兒均在教師視線中。
37、活動中,教師需關注個别體弱、能力較弱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
38、活動中,根據運動的情況及天氣變化,随時給幼兒增減衣服。
39、活動結束前,教師需帶領幼兒做舒緩輕松的放松運動。
40、遇到雨天打雷時,不得在操場上或躲藏在大樹下。
41、遇到霧霾嚴重的天氣,需将戶外活動改為室内活動。
六、午睡安全
42、午睡前,教師不帶幼兒做劇烈活動。
43、吃得過飽的幼兒可遲緩上床,避免出現意外;
44、秋冬季幼兒午睡前關閉窗戶,避免風直接吹到幼兒。
45、午睡時,值班教師需不斷巡視,觀察幼兒睡姿,對于喜歡蒙頭睡覺及睡姿不對的幼兒及時給予糾正。
46、巡視中值班教師發現幼兒有異常情況時,第一時間告知保健醫,視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
47、幼兒起床後,教師要安排幼兒有序的穿衣服、如廁、進行午檢等。
七、離園安全
48、離園前,控制好幼兒情緒,避免因過度興奮而導緻發生安全事故。
49、離園前,教師進行晚檢,确保幼兒健健康康的離園。
50、離園時,教師要将幼兒親自交到家長手中,嚴禁幼兒跟其他小朋友家長走。
51、家長如遇特殊情況無法接孩子時,務必提前聯系老師,将代接人詳細情況告知老師,還需經幼兒确認認識才可以接走。
52、幼兒園需告知家長,接走孩子後,務必監護好他們的安全,盡量不在園内逗留太久,更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避免發生意外。
53、若遇家長遲接幼兒時,教師不得将幼兒放于保安室。
54、教師需慎重對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兒離園。
55、離園時,保安員應提高警惕、堅守崗位、嚴禁陌生人入園、幼兒擅自離園。
八、食品安全
56、幼兒園所購食品須向食品供應商“索證”,把好幼兒食品進貨關。
57、廚房人員每天堅持晨午檢,對于出現感冒、發燒、咳嗽、過敏性鼻炎、皮膚問題等有礙于幼兒身體健康的疾病,不得上崗。
58、幼兒園所購食品須經廚師長與保健醫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入庫。
59、幼兒食品加工的過程中,廚房工作人員須嚴格執行各環節操作規程。
60、烹饪好的幼兒食品須盛裝在消毒後的容器内。
61、嚴禁給幼兒食用隔頓隔夜飯菜。
62、幼兒食用扁豆、豆漿等食品務必要燒熟煮透,防止發生食物中毒。
63、幼兒食品加工後,做好每天每餐食品留樣,專人負責、專用冰箱、專人檢查。
64、幼兒食品分餐前,備餐間需進行紫外線消毒,備有記錄。
65、分餐人員分餐前需二次更衣、洗淨雙手,分餐時帶一次性手套、口罩。
66、幼兒餐具做到餐餐消毒,炊用具用後及時清洗消毒。無論使用哪種消毒方式,均要确保消毒時間,并做好消毒記錄。
67、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案闆、桶、盆、盤、筐、抹布及其他用具、容器要有明顯标志并分開使用,用後洗淨、定位存放、保持清潔。
68、消毒後的餐具需自然濾幹,不應使用手巾、餐巾擦幹,以避免再次污染。
69、廚房内可能産生廢棄物(垃圾)的區域,均應設有專用存放容器,且配有蓋子,以堅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成。
70、廚餘垃圾日産日清、規範傾倒,垃圾清除後的容器應及時清洗消毒。
71、加工後的幼兒食品,做到冬暖夏溫。
72、廚房人員外出或去衛生間前,均需脫掉工作服。
九、安全教育
73、教師要培養幼兒學會一日生活、遊戲、活動的方法,并掌握其規則。
74、教師交接班和組織幼兒活動前後,均要随時點清人數,避免幼兒走失。
75、教育幼兒不爬窗、扒窗,注意推門和開窗時不推玻璃。
76、教育幼兒不在走廊及其他非運動場所踢球、打球,追逐打鬧。
77、教育幼兒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樓梯扶手處往下滑行,不擠着上下樓梯。
78、教育幼兒上下樓梯時,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走,不可一步邁兩個或更多的台階。
79、教育幼兒在沒有教師看護下,不從高外往下跳或從低處往上蹦。
80、教育幼兒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有異味的東西。
81、教育幼兒發現奇怪聲音、不明物體時,要報告教師,不要自己去觸碰。
82、教育幼兒發現自己和别人身體不适或受傷時,務必告訴教師。
十、玩具安全
83、選擇符合國家安全标準的玩具,且适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84、玩具的結構要造型圓潤、少凹凸,避免有容易脫落的小配件和銳利棱角。
85、幼兒不玩帶有鋒利邊角,包括玻璃和金屬材質的玩具。
86、避免給小班幼兒提供體積較小或豆類玩具,防止幼兒發生吞食。
87、幼兒玩抛擲玩具時,教師可選擇頂部為橡膠吸盤的飛镖類玩具,避免尖銳物戳破皮膚。
88、玩電子玩具時,教師要仔細閱讀使用要求(比如電動火車玩具的零件數量、電池工作環境),定期檢查玩具的電池後蓋。
89、戶外大型娛樂設施定期檢查與維修維護。發現隐患及時維修,未修複前嚴禁使用。
90、夏天炎熱的天氣,在幼兒活動前注意給戶外大型娛樂設施“降溫”。
十一、消毒安全
91、空氣消毒采用紫外線消毒燈消毒的方法,常态下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60分鐘,疫情下每天消毒,每次不少于60分鐘。
92、進行全方位消毒時,切記84消毒液與潔廁靈不混用,與洗潔劑不混用。
93、保健醫需對全員進行消毒劑配置、使用與保管的培訓,使其各崗位人員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及保管措施。
94、幼兒園消毒用品需集中采購、随購随用、嚴格使用、專人保管。
十二、消防安全
95、幼兒園按規定配齊消防安全設施設備。
96、幼兒園滅火器、消防栓等器械,需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更換、專人管理。
97、凡是幼兒經過的走廊、過道或場所不亂放雜物,保證安全通道暢通。
98、活動室、功能教室、樓道及各房間、區域均貼有安全疏散圖。
99、幼兒園備有各種遇警安全預案,定期組織教師員工、幼兒進行演習。
100、定期開展消防知識及滅火器使用等方面的培訓及實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