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消化的發展趨勢

消化的發展趨勢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5 22:55:31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消化道是一條起自口腔延續為咽、食道、胃、小腸、大腸、終于肛門的很長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及大腸(盲腸、結腸、直腸)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散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們均借助導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共有5個消化腺,分别為:唾液腺(分泌唾液、将澱粉初步分解成麥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質初步分解成多肽)、肝髒(分泌膽汁、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稱為物理消化,也稱作“乳化”)、胰髒(分泌胰液、胰液是對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腸腺(分泌腸液、将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對糖類,脂肪,蛋白質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人體解剖學消化系統解剖基本功能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機體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除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物質均不能被機體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為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結構簡單、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就稱為消化。這種小分子物質透過消化管粘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的過程就是吸收。對于未被吸收的殘渣部分,消化道則通過大腸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

在消化過程中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種形式。

食物經過口腔的咀嚼,牙齒的磨碎,舌的攪拌、吞咽,胃腸肌肉的活動,将大塊的食物變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與食物混合,并推動食團或食糜下移,從口腔推移到肛門,這種消化過程叫機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學性消化

化學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種消化液,将複雜的各種營養物質分解為腸壁可以吸收的簡單的化合物,如糖類分解為單糖,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類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然後這些分解後的營養物質被小腸(主要是空腸)吸收進入體内,進入血液和淋巴液。這種消化過程叫化學性消化。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1

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功能同時進行,共同完成消化過程  


其他知識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2

人體在整個生命活動中,必須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作為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滿足人體發育、生長、生殖、組織修補等一系列新陳代謝活動的需要。人體消化系統各器官協調合作,把從外界攝取的食物進行物理性、化學性的消化,吸收其營養物質,并将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它是保證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系統。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區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區分是人為的,它是根據其在Treitz韌帶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韌帶以上的消化管道稱為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管道稱為下消化道

Treitz韌帶,又稱十二指腸懸韌帶,從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纖維索帶向下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相連,将十二指腸空腸固定在腹後壁。Treitz韌帶為确認空腸起點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組成。

(1)口腔:由口唇、頰、腭、牙、舌和口腔腺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後,口腔内腺體即分泌唾液,嚼碎後的食物與唾液攪和,借唾液的滑潤作用通過食管,唾液中的澱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能将澱粉分解成麥芽糖。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據與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這一複雜的反射動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長條形的肌性管道,全長約25~30厘米。食管有三個狹窄部,這三個狹窄部易滞留異物,也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運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門、胃底、胃體和胃窦四部分,胃的總容量約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體,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鹽酸、鈉、鉀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保護胃粘膜以及潤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過等。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質初步消化,胃能吸收部分水、無機鹽和酒精。  

胃的主要功能

是容納和消化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内的食團,經胃内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後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運動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3

(5)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始段。長度相當于本人十二個手指的指幅(約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腸呈C型彎曲,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等。胰液和腸液中的酶将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将澱粉分解為葡萄糖,将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腸、回腸和大腸組成。

(1)空腸、回腸:空腸起自十二指腸空腸曲,下連回腸,回腸連接盲腸。空腸、回腸無明顯界限,空腸的長度占全長的2/5,回腸占3/5,兩者均屬小腸。空腸、回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腸:大腸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四部分。成人大腸全長1.5米,起自回腸,全程形似方框,圍繞在空腸、回腸的周圍。大腸的主要功能是進一步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形成、貯存和排洩糞便,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結腸功能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形成、儲存和排洩糞便。

直腸功能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4

直腸功能主要功能是支撐及容納糞便的作用。
老年人消化道結構上有何特點,功能有何改變

随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消化道結構上發生了改變,功能亦受到一定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改變: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5

(1)運動功能的改變:老年人的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等方面的運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主要表現在牙齒部分或全部脫落,肌肉及骨骼的結構和功能也逐漸退化,導緻咀嚼功能減退,吞咽功能欠佳,食物不易嚼爛。因此,老年人在食物選擇上受到限制,隻能進軟食、精食,結果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乃至相應營養素缺乏。另外,老年人食管、胃的蠕動及輸送食物的功能均減弱,胃張力、排空速度亦減弱,小腸、大腸均萎縮,肌層變薄,收縮力降低,蠕動減退,直腸對内容物壓力的感覺亦減退。上述胃腸運動的變化,均會緻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便秘等。

(2)吸收功能的改變:老年人吸收功能減退,主要表現在小腸對木糖、鈣、鐵、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A、胡蘿蔔素、葉酸以及脂肪的吸收減少。造成老年人吸收功能減退的原因,除胃酸及各種消化酶的分泌減少外,與腸壁供血欠佳(老年人常有腸道血管粥樣硬化或心髒疾患,使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腸壁粘膜萎縮、小腸上皮細胞數量減少等因素有關。

(3)分泌機能的改變:老年人分泌機能的改變主要表現在胃酸、各種消化酶的分泌量減少,其活性亦減低,從而導緻老年人對食物的化學性消化的機能減退,進而亦影響到吸收機能。有一點必須強調的是,雖然老年人分泌機能較青年人差,但對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一般不受影響。

(4)組織學上的改變:老年人消化道組織學上的改變主要表現在口腔粘膜過度角化,舌上味蕾數量減少、萎縮,牙齒脫落或磨損,牙周組織退行性變;食管、胃、腸的各種腺體均萎縮,平滑肌萎縮,粘膜、肌層均變薄,胃和結腸擴張,内髒易出現下垂,食管、小腸和結腸等處易發生憩室。老年人消化道組織學上的退行性變導緻了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及吸收功能的減退。  

小兒消化道有何生理特點

小兒消化道解剖生理特點有以下幾點: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6

(1)口腔:嬰兒口腔粘膜細嫩,供血豐富,唾液腺發育不足,分泌唾液較少,其中澱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後3~4個月唾液腺發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澱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嬰兒口腔較淺,又不會調節口内過多的唾液,因而表現為流涎現象,即所謂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新生兒及乳兒的食管缺乏腺體,食管壁肌肉發育未臻完善,再加之嬰兒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層亦發育不全,且贲門較寬,括約肌不發達,其關閉作用不夠強,故嬰兒易發生嘔吐和溢乳。

不同月齡的嬰兒,胃的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兒胃容積為30~60毫升;3個月時為100毫升;1歲時約為250毫升。

小兒胃排空時間因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水為1~1.5小時,母乳喂養 2~3小時,牛乳喂養為3~4小時,因為牛乳乳塊較大,在胃内停留時間長。此外,由于人乳中富含脂肪酶,故人乳的脂肪較易消化。

(3)腸:小兒的腸管較長,總長度約為其身長的6倍(成人約為4倍)。腸粘膜發育較好,含有豐富的血管及淋巴,全部腸有發育良好的絨毛,由于嬰兒的腸粘膜對不完全分解産物,尤其對微生物的通透性較成人和年長人為高,故較易由此引起其他的全身性疾病。

腸的肌層發育不足。腸的運動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鐘擺式運動,它能促進腸内容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一種是蠕動式的運動,它可以推動食物向下運轉。食糜的刺激可增強腸蠕動。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個體差異很大,從12~36小時不等,人工喂養者可延長到48小時。

(4)小兒糞便:新生兒出生後數小時開始排出胎便,呈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狀,無臭味。2~3天後逐漸過渡為普通嬰兒糞便。人乳喂養的嬰兒其大便次數較多,每日排便2~4次,質較軟,呈糊狀,偶或稀薄。1周歲以後,便次可一日一次。人工喂養兒的大便次數較人乳喂養者為少,約每日排便1~2次,有的隔日一次甚至便秘。其原因是牛、羊乳較人乳所含的蛋白質的比率為多,在胃中形成的乳塊凝集較大,難于消化,加之小兒腸壁肌層發育不全,腸蠕動力量不夠大 ,造成殘糜在腸内停留時間加長,水分被吸收,糞便變得較硬,難于排出。當然,小兒每天排便次數因人而異,多少不等。小兒排便是反射性,隻要按時坐盆,在2歲前後即可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孕婦消化道有何生理特點

婦女在妊娠期,由于妊娠的影響,各個系統均發生一系列生理改變,其消化道的生理改變如下:  

消化的發展趨勢(人體消化系統概述)7

(1)口腔變化

由于孕婦攝取鈣不足或胎兒生長過快均可引起缺鈣,而導緻孕婦的牙齒松動;由于孕婦體内大量雌激素的影響,導緻孕婦齒龈充血、齒龈軟變和齒龈腫脹;由于孕婦的迷走神經處于興奮狀态,緻使孕婦唾液分泌量增多。以上諸因素,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孕婦的進食, 如進食量減少、喜進軟食或進食過于精細等。  

(2)胃腸變化

妊娠早期可出現惡心、嘔吐、擇食等;由于贲門括約肌松弛,胃内容物易返流于食道下端,産生燒心感;由于胎盤産生的孕激素的關系,使孕婦胃、腸平滑肌張力減退,活動減弱、胃酸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所以孕婦常會出現腹脹、食欲減退、便秘等情況。

消化系統除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外,還有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