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車帝原創 潘梓春
[懂車帝原創 産品]“簡直是侮辱人。”
1月29日,汽車博主“ForFun孫小喆”發布微博,稱特斯拉Model Y充着充着電,“空調沒了”。此後,曾老師夫婦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在曾老師聯系特斯拉後,對方給出的賠償方案就是送個腳墊作為“關懷”。
近日,特斯拉Model Y熱泵空調無法制熱的情況出現得愈發頻繁。除了孫小喆和曾老師夫婦之外,網友“桔粑粑”也是受害者:“正常開了五六天了,突然就壞了。開車的時候聽到很大的‘砰砰’聲,感覺車都崩了。”
要知道,在前段時間特斯拉Model Y的交付中,熱泵空調一度被視作新車的最大“彩蛋”,甚至讓一波老“韭菜”悔得拍大腿。馬斯克也在推特上直言:“Model Y的熱泵,是我這段時間見過最好的工程設計之一。”
也正是這項被馬斯克捧上天的技術,讓孫小喆在車裡蓋上了棉被。
事實上,電動車上的熱泵空調并非什麼新鮮發明。在Model Y之前,包括蔚來、榮威等車企均已投入使用。那麼,到底是熱泵空調技術不成熟,還是特斯拉産品邏輯有問題?
是這屆車主不行,還是馬斯克他錯了?
沒“熱”兩天,車就“涼”了曾老師夫婦為我們還原了整個故障經過:
1月24日下午,提車。從交付中心回家的路上,曾老師還在車裡舒服地吹着熱風。
1月26日晚上,開車出去的時候,空調就不制熱了。“一直吹冷風。而且駐車的時候才會顯示溫度控制不可用,開車的時候不會顯示。”
1月27日清早,曾老師把車送到維修中心,沒有檢查出問題。
1月28日,收到微信通知,确認壓縮機必須更換。
1月29日,曾老師夫婦接到電話說車修好了。曾老師妻子下班後趕到服務中心,發現并沒有車。“聽他們說車轱辘話聽了一個小時,商量好周一下午六點前給出解決方案。本來下班就很晚,特意跑到那邊,又沒有地鐵,我還沒有車。”
2月1日,特斯拉始終沒有主動聯系,曾老師夫婦至今也沒有得到特斯拉方面關于故障問題的任何答複。車輛還在服務中心,顯示處于維修狀态。
“這都不是電動爹,這就是個爺。”曾老師夫婦的耐心終于降到了零點:“我這輩子目前為止最大的錯誤,就是買了特斯拉!”
對特斯拉非常不滿的,還有“桔粑粑”。2月2日,同樣是在駕駛過程中,“桔粑粑”發現空調不制熱了。“他們讓等維修配件,要等7天。昨天路上車壞了就直接過去了,帶着孩子也沒敢發火。”
有意思的是,比起曾老師夫婦和“桔粑粑”,“汽車博主”孫小喆的維權過程顯得格外順利。
周六、周日、周一,三天時間,特斯拉就給出檢測報告,表示空調壓縮機壞了。兩天後的2月3日,孫小喆接到取車通知,稱空調壓縮機換好了,可以取車了。
5天時間,孫小喆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期間1月30日(周六),特斯拉還主動為孫小喆提供一台75D作為代步車,并預約好了次日早上的維修。
孫小喆十分滿意特斯拉的響應速度和解決方案,同時對于國内第一批新車出現這個問題表示遺憾:“作為車主,我之前了解到北美第一批Model Y交付時熱泵空調就出現過問題,一年過去了,國内第一批居然還這樣,這個操作我不能理解。”
故障原因撲朔迷離,車主表示相當失望相比孫小喆,曾老師夫婦和“桔粑粑”,對于特斯拉的包容度就沒有那麼高了。
“可能是因為孫小喆在微博裡@了特斯拉副總裁陶琳,也可能因為他是汽車博主吧。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特斯拉壓根沒有提供代步車,反倒是愛答不理,車轱辘話來回說,也不解決問題。”曾老師妻子難掩失望。
而“桔粑粑”的訴求就更簡單了:“我就是希望特斯拉能慰問一下,結果啥關懷都沒有,還挺冷淡。什麼都沒問我,隻讓我回家等件。”
無論是服務态度,還是産品本身,都讓曾老師夫婦和“桔粑粑”對特斯拉的熱度直線下降。
據曾老師夫婦說,服務他們的特斯拉銷售常常diss傳統車企服務差,宣稱自己是7*24小時服務。“他們這次的處理過程證明根本不是這樣,不然怎麼會連我問個進度也不搭理。我之前可以說是粉絲,但是我絕對不能包容這樣的忽悠和無理。”
車輛剛剛送檢時,特斯拉方面認為故障原因是空調壓縮機不工作,換了壓縮機後仍說需要測試。“我們手機APP上看到已經從維修狀态變回正常狀态了,但是孫小喆以及其他的熱泵空調壞了以後,車子又變回了維修狀态。”曾老師猜測,特斯拉恐怕也沒有十足的把握,隻換壓縮機就能解決熱泵空調不制熱的問題。
也有一部分車主反饋稱,熱泵問題可以通過特斯拉OTA後排除故障:“加拿大那批Model Y最後就是這樣解決的,也說不準是軟件标定問題還是硬件故障。”
特斯拉:成也軟件,敗也軟件既然特斯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事故原因分析,懂車帝咨詢了部分行業專家,希望盡可能為車主找到“病根兒”。
首先,熱泵的原理已經在家居市場擁有應用多年的成熟案例,譬如總是打着“節能環保”旗号的空氣能熱水器。
排除技術本身的問題之後,我們再來看特斯拉的技術路線。有兩種可能:
其一,按照公布的專利圖來看,特斯拉将12伏的低壓PTC集成在了熱泵空調裡。
特斯拉申請專利圖
按照圖片内容顯示,Model Y配備的低壓PTC,會在電池溫度達到-10℃的溫度區間内,輔助熱泵空調進行制熱。
PTC,是目前電動車上普遍使用的一種制熱技術,加熱原理和我們日常用到的電熨鬥、卷發棒是一樣的,通過給熱敏電阻通電加熱來提高溫度。硬傷就是耗電,進而成了冬天電動車開暖風導緻續航縮水的主要罪魁禍首。
上汽乘用車空調系統主管工程師牛鳳仙曾給我們提供了一組數據:“相對于PTC制熱,熱泵空調對續航衰減的提升大概15-20%。”
熱泵空調的優勢十分明顯,但在極寒條件下(通常是-20℃以下),制熱效率并不高,因此包括蔚來ES6在内的很多車型都會與PTC混合使用。
而特斯拉又往前走了一步。從Model 3開始,特斯拉借助超高的電機效率,讓熱泵、電機、PTC合作制熱,同時通過軟件控制和監測電池與環境溫度,讓三個完全不同的系統通過不同熱量的利用和轉移,實現制熱效率最大化,達到最高效的平衡。
在特殊的極寒條件下,特斯拉試圖運用冷卻液的閥門系統,讓電池和電機循環系統串聯,通過電機堵轉加熱的方式供熱。
這些模式之間的切換,都要根據車輛所在環境變化自動完成,對于軟件算法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但是,按照特斯拉慣常的套路,為了快速上市、沖量,車輛缺少極限工況測試,軟件标定控制的問題很快暴露出來。于是就出現了北美第一批車主遭遇的尴尬局面,但是通過一次OTA基本就能解決幹淨。
第二種可能,特斯拉取消傳統電熱絲系統,激進地隻靠熱泵制熱。
根據媒體報道,Model Y的數模實際上完全沒有應用PTC技術,而是單純依靠高性能的電機和壓縮機,結合算法控制完成制熱。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車主車輛送修後,官方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更換壓縮機。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早前應用熱泵空調的車型都沒有問題,偏偏到特斯拉這裡漏洞百出。
特斯拉八通閥原理
在傳統的熱泵系統之外,特斯拉還融合了動力電池系統、驅動系統(包括電機和傳統系統)以及PCS功率電子産生的餘熱,整套系統依靠八通換向閥進行複雜的熱量汲取。
一般情況下,汽車熱泵隻采用四通換向閥,就能将外界足夠的熱源“搬”到車内了。而特斯拉為了提高熱泵空調總體的效率,選擇了更複雜的八通閥來整合更多熱源。
特斯拉打通了傳統的熱泵空調、電動車的電池和動力系統,最大限度壓榨了不同系統的預熱進行融合。軟件要根據不同天氣情況和車輛自身狀況,讓系統在由此産生的12種工作模式之間自動匹配,切換自如。
某種程度來說,隻有特斯拉這種使用了域控制器的車型,才能完成集成度如此高的打通和融合。這也體現出特斯拉本身在算法層面的超強實力。
但是這一次,特斯拉翻車了。
在故障車主實際駕駛時,系統在完成熱交換的過程中,軟件把電池和冷卻液流速放在了第一優先級,首先滿足了電池脈沖的自加熱,其次才是電池換向閥。
也就是說,為了優先保障電池安全,特斯拉在電池舒适度與駕駛員舒适度中,選擇了前者。
或者說,為了基本的行車安全,特斯拉戰略性放棄了低溫市場的用戶體驗。
而無論是以上哪種技術路線,特斯拉都是因為沒有進行全面的工況測試,在軟件上摔了個大跟頭。
車主不要“甩鍋俠”技術問題确實需要謹慎調校,但這次最讓車主寒心的,還是特斯拉處理問題的方式。
曾老師夫婦和“桔粑粑”紛紛表示,如果買車前了解過Model Y熱泵可能出問題,就不會選擇第一時間訂車了。
他們也反複強調,入手Model Y,是真的“沒得選”。“桔粑粑”直言:“如果當初蔚來100度電池的車先降到35萬以内,我就會選蔚來。”
曾老師夫婦在購車時,還考慮到了自動駕駛潛力。曾老師表示,家庭用車是準備開十年以上的,從這個時間維度看,他比較看重自動駕駛潛力,相信三五年内大概率就能實現全自動駕駛。而傳統車企在這方面普遍不夠重視,寶馬奧迪的高配又太貴了。
“現在市面上,自動駕駛方面硬件條件夠的就沒幾款。”至于其他品牌,曾老師覺得各有各的硬傷:蔚來長續航的貴,小鵬後排和尾箱實用性有硬傷,比亞迪漢磷酸鐵锂電池冬天續航成迷,功能設計各種硬傷,采用低成本懸架等等。
短期内,特斯拉或許能夠靠比較出位的産品力圈一波粉。但近期接二連三的“甩鍋”行為,也讓車主頻頻脫粉,表示絕不會向親友推薦特斯拉:“特斯拉的毛病不能忽略,比如品控極差、售後極差。”
曾老師妻子補充道:“希望特斯拉能夠正面面對問題,不要總是甩鍋。好好認錯,好好改,還是大家喜歡的特斯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