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北鬥導航名聲大噪。如今,55顆北鬥導航衛星遨遊于星河,組成了一張看不見的“天網”,為地球上的人們指明方向。
曾經瞧不上北鬥的美國人都不得不承認:“北鬥系統的加入,壯大了世界衛星導航力量,為全球用戶提供了更高質量服務。”
可與之同時,也有不少國人納悶,我們的北鬥這麼牛,為什麼手機導航用的還是GPS信号?
“目前7成以上手機芯片用的是北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一席話點醒衆人。原來,基于北鬥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制造、位置服務等廠商廣泛采用,隻不過他們一時沒有改掉老習慣,依舊用GPS來标識所有的導航信号。
因此,消費者總是被“GPS信号弱”等說法“忽悠”,以為手機上隻有美國GPS系統的信号,還沒享受到中國北鬥的便捷。于是乎,一時間将“GPS信号”改成“北鬥信号”的呼聲四起。
稱謂之辨的背後,折射的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滄桑巨變。曾幾何時,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一家獨大,幾乎壟斷了整個導航定位市場。也正是憑借着這一先發優勢,GPS逐漸成了導航定位的代名詞。之後,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等導航系統相繼崛起,但也沒能真正撼動GPS的地位。
然而,随着中國北鬥系統的迅速發展,我們從落後實現了追趕、超越。自豪的中國人,自然期待着出門上路有自家的“星星”指引。可誰承想,這樣的願望其實早已實現。當此之時,呼籲把“GPS信号”改成“衛星導航信号”,為自己的北鬥導航賣力吆喝,是以正視聽之舉,正當其時。
然而對于這樣的呼聲,有人叫好,也有人自以為然。甚至,還有些人覺得有了GPS搞北鬥導航是浪費。可受制于人之苦我們并不陌生,“造不如買”的想法也讓我們栽過跟頭。在衛星導航上,亦是如此。要知道,雖然美國的GPS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但系統的控制權一直牢牢地把控在美方手中。一旦有突發情況,極度依賴GPS的社會隻能任人宰割。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有着實打實的例證。在2018年的叙利亞戰場上,為了削弱叙利亞政府軍的戰鬥力,美國單方面關閉了該地區的GPS信号,導緻叙軍的許多武器裝備瞬間成了“瞎子”
此外,目前我國的通信基站不少是以GPS為時鐘源,進行授時和同步。如果GPS被切斷或者被幹擾,那麼,移動通信系統也就無法正常工作,信息安全也會遭受重大威脅。而北鬥系統則能解決這一潛在隐患,可以為我國移動通信提供時鐘源,進行授時和同步,保證我國5G的安全。這樣的北鬥,我們怎能不建,又怎能不愛?
可酒香也怕巷子深,技術廣泛應用也離不開吆喝。當年,如果沒有喬布斯從信封中抽出電腦,蘋果電腦的便捷性不會驚豔世界。其實,美國許多先進技術也是如此,往往在巧妙廣告的包裝下成為世界的潮流,甚至如GPS這般,使某項技術成為一個行業的代名詞。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下的科技競争不隻是硬實力的競争,更是文化軟實力的對抗。軟實力的上升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一點一滴積累,一個一個細節去摳。就比如把手機上的“GPS信号”改為“衛星導航信号”,這對于中國手機廠商隻是舉手之勞,但中國手機巨大的市場份額很容易在無形中讓全球用戶認識到北鬥導航的存在,起到很好的自我宣傳效果。
有語言學理論指出,語言決定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在技術成熟之後逐步減少美國科技對行業稱謂的名詞壟斷,這般軟實力上的改進宜早不宜遲。這不是可有可無的呼籲,而是中國科技升級道路上不可缺失的一環。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