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星堆的悲哀
研究了這麼久的古籍,我也終于明白三星堆研究的悲劇所在。說到底,就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四川學者自己造成的的。因為在研究中不夠仔細,無法得到相關證據的支持,被别人輕而易舉的抓到可以攻擊的把柄,從而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笑話。
可以這麼說,守着這麼一個高大上的三星堆,就因為一些四川學者的無能,最後造成一群玩青銅的竟然被一群玩泥巴的嘲笑為沒有文化,自己還無法辯駁,這是不是很搞笑?很荒唐?也很無語?
這裡面有兩個經典謬論,一個就是對青銅人像特别是青銅縱目人的判讀,一個就是對黃金權杖的判讀。最大的問題就是對青銅縱目人像的判讀。一些牛逼哄哄自以為是的四川學者為了揚名立萬,竟迫不及待的把青銅縱目人宣布為蠶叢,這就是三星堆悲劇的主要來源。
四川學者把三星堆青銅縱目人像(這個命名都是錯誤的)直接判讀為蠶叢,主要是來源于這些記載。
《華陽國志》記載:“有蜀侯蠶叢 ,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椁,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椁為縱目人冢也。”
《路史》記載:“蜀之為國,肇自人皇。其始蠶叢、柏灌、魚凫各數百歲,号蜀山氏,蓋作于蜀。蠶叢縱目,王瞿上。”
因為這兩本重要史籍都記載了“蠶叢縱目”,于是一些四川專家為了解釋三星堆的青銅縱目人像,死搬硬套,生拉硬扯,張冠李戴,硬是将青銅縱目人像套在了蠶叢身上。
龍大爺,我這個才是縱目。555~~
其實,所謂縱目,是指豎生之目;也就是說,縱目的眼睛是豎起長的,不是向外突出一大截的。古籍記載蠶叢縱目,是說蠶叢的眼睛是豎起長的,不像我們大多數人是橫起長的,這個很有點像二郎神額頭上的那隻豎起的眼睛。
所以,三星堆的青銅縱目人像與蠶叢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一些四川學者弄巧成拙,将二者硬拉在一起,造成了三星堆研究在年代上的混亂,這就是三星堆研究的悲劇所在。
一群玩青銅的被一群玩泥巴的嘲笑為沒文化,這能怪誰?還不是隻能怪自己讀書不精,研究不深,不但自己贻笑大方,而且還害苦了我們的三星堆。
2、蜀山五王
蠶叢和魚凫到底是誰?
他們是蜀山最初的創建者,比伏羲早了整整4萬年,也是我們華夏民族真正的老祖宗。
那蠶叢是在什麼地方創建蜀山的?
按照《路史》記載:“蠶叢縱目,王瞿上”,以及“瞿上城在今雙流南18裡,城北有瞿上鄉”。
我經過地圖查找,發現這個位置就在今天雙流的牧馬山,那裡現在還有一個瞿上新村,距離天府廣場20公裡,距離岷江最近7公裡,正是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帶,也是成都平原風水最為上佳之所在。現在的牧馬山,已經成為成都有錢人才可以居住的别墅區了。由此看來,當年我們的老祖宗看風水還還是很有一套的。
成都平原和牧馬山,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真正的龍興之地。
在研究中,我還發現,在涉及上古神話傳說的古籍中,記載蜀或蜀山的實在是太多太多,而記載所謂的長江黃河搖籃文化的卻實在是太少太少,以至于那麼大一個規模的良渚文化,竟然在史書上都沒有留下一筆,這讓很多專家不得其解。
其實,這與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中華文明正統淵源有很大關系。
現在的中國人主要基因特征為O系,包括O1、O2和O3三大集團。其中數量最多的是O3集團,基本上占80%;而O1集團和O2集團則各占不到10%。由此可見,O3集團(現在改名為O2a)一直都是華夏民族的絕對主流。所以在中華文明的曆史長河中,都是以O3集團為正統。其他包括O1集團和O2集團,一直都被視為蠻夷,屬于重點征伐的對象。這也是為什麼在史學界,長期以來都不肯把殷商文化作為華夏正統的根本原因,而是堅持把夏和周做為自己的正統傳承。對于這個問題,以後有機會我們還可以讨論。
O3集團來自哪裡?O3集團就來自蜀山。所以關于蜀山的記載才會如此之多。如果我們連蜀山都研究不好,那還怎麼研究華夏文化,那還怎麼搞中華文明溯源工程?
牧馬山上的别墅群
研究蜀山,最主要的有幾本古籍,我先給大家說說:傳說大禹所作的《山海經》,盜墓出來的《竹書紀年》,以及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漢代楊雄的《蜀王本紀》,晉朝常璩的《華陽國志》,宋朝羅泌的《路史》等。
我建議大家有時間可以親自讀讀,不要輕易被一些所謂的權威專家和網紅專家所迷惑,因為這些專家所讀的也不過就是這幾本書籍。大家都讀同一篇文章,也許還可以看看各自讀書水平之高低。
1、根據漢揚雄撰、明鄭樸輯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凫。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随王去。魚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廟祀之于湔。時蜀民稀少。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複出。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鼈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鼈靈屍随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鼈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鼈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鼈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鼈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禅舜。鼈靈即位,号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号開明。”
另外,因為《蜀王本紀》早佚,今存兩則重要佚文:
(1)《文選》卷四《蜀都賦》劉逵注引:“蜀王之先名蠶叢、柏濩、蒲澤、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2)《太平禦覽》卷一六六引:“蜀之先稱王者曰蠶叢、柏灌、魚見、開明。是時椎髻左衽,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至蠶叢,凡四千歲。”
我們要注意到,在《蜀王本紀》與其兩則佚文的記載裡,除了蠶叢、柏灌、開明三個王沒有異議外,還有兩位王存在着名稱上的異議,一個記載為蒲澤,一個記載為魚見,而且還少了一個杜宇。
2、《華陽國志》記載:“有蜀侯蠶叢 ,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椁,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椁為縱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
《華陽國志》除了記載蜀有蠶叢、柏灌和魚凫三個王外,還記載有兩個王,一個是杜宇,一個是開明。也就是說,《華陽國志》記載蜀有五王,這與《蜀王本紀》記載相同,但與《蜀王本紀》的兩則佚文記載有異。
3、《路史》記載:“蜀之為國,肇自人皇。其始蠶叢、柏灌、魚凫各數百歲,号蜀山氏,蓋作于蜀。蠶叢縱目,王瞿上。魚凫治導江。逮捕澤開明,時人氓椎結左言,不知文字。上至蠶叢,年祚深渺,最後乃得望帝杜宇,實為滿捍,蓋蜀之先也。”
我們可以看到,《路史》除了記載蠶叢、柏灌和魚凫外,也記載了望帝杜宇和開明。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蜀山有五王,包括蠶叢、柏灌、魚凫、杜宇和開明,是可信的。這也與《盤古王表》的記載相吻合的。
《盤古王表》記載:“延之蜀山氏,治世四萬年”,以及“蜀山氏、馬鬼豗氏、渾沌氏,生而不殺,予而不奪,天下之人,服其威而懷其德。當是時,陰陽和平,萬物無争。蜚鳥之巢,可俯而探也,走獸可系而走也。蓋執中涵和,無内而無外者,傳七世。”
蜀山五王,包括蠶叢、柏灌、魚凫、杜宇和開明,再加上馬鬼豗氏和渾沌氏,剛好就是《盤古王表》裡的所說的“傳七世”。至于後面的馬鬼豗氏和渾沌氏,是蜀山的繼承者,還是掘墓人,我們就實在是不可知也。
三、蜀山創建的時間
在4.8—5萬年前,龍族從印度洋出來,在中南半島登陸上岸,一路北伐,所向無敵。最後O3集團穿越緬甸和雲南,來到四川盆地,開始定居下來,大肆繁衍,野蠻生長。到了蠶叢時期,開始正式建國,創建蜀山。
那蠶叢創建蜀山,具體是在什麼時間?我們現在能考證麼?
我可以回答:能。作為智庫專家,這個就是我們該幹的活。
我們先來讀書。記載蠶叢創建蜀山時間的相關古籍有:
1、根據漢揚雄撰、明鄭樸輯的《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魚凫。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随王去。魚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廟祀之于湔。”
這裡沒有記載蜀山的具體創建時間,但卻說了當時蜀山開國的三王不但可以活幾百歲,而且還可以成仙,甚至連普通百姓也可以神化不死,一直追随蜀王。
在《蜀王本紀》現存的兩則佚文則明确記載有時間:
(1)《文選》卷四《蜀都賦》劉逵注引:“蜀王之先名蠶叢、柏濩、蒲澤、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這裡提到從開明到蠶叢,中間有三萬四千年。
(2)《太平禦覽》卷一六六引:“蜀之先稱王者曰蠶叢、柏灌、魚見、開明。是時椎髻左衽,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至蠶叢,凡四千歲。”
兩則佚文在記載時間上出現了巨大的差異。我個人認為,從時間上看,《文選》的時間為南梁,而《太平禦覽》的時間為宋代,《文選》比《太平禦覽》要早500年,所以我認為《文選》的記載可能更接近《蜀王本紀》原意,《文選》的記載也更為可靠。至于《太平禦覽》記載的“凡四千歲”,我認為應該還是“三萬四千歲”,中間可能出現了筆誤,少了“三萬”兩個字。
2、《路史》記載“上至蠶叢,年祚深渺”時注:“楊雄記為二萬四千歲,杜甫雲二萬八千歲,蜀記等言魚凫等君治蜀八萬年,蓋難取據。”
這可以說明,當年羅泌在《路史》記載的時候都感歎不已:現在每個老大說的都不一樣,我實在是難以找到相關依據。羅泌治史之嚴謹,可見一斑。這也是後世對羅泌和《路史》十分推崇的原因。
既然羅泌在面對如此混亂的數據時都無法找到相關依據,那我們現在能确認麼?
能。在分子人類學的幫助下,我們是可以确認蠶叢魚凫的大緻時間,那就是4.8—5萬年前,這也是我們華夏民族真正的文明紀年,就是說我們華夏文明何止5000年,我們實際上擁有整整5萬年的文明史。
大洪水
分子人類學上的O3集團出現在4.8—5萬年,應該就是蠶叢魚凫等人創建蜀山的時間。這裡有幾個關鍵性證據。
1、大洪水的證據。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曆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大洪水。第一次大洪水是在1.2萬年前,造成文明消失,蜀山衰落;第二次大洪水是7000年前,正是伏羲時期,女娲補天;第三次是4300年前,正是堯舜時期,大禹治水。
在1.2萬年前出現的大洪水是人類記載的第一次大洪水,也是最為恐怖的一次,幾乎摧毀了整個地球,也是蜀山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大洪水爆發的具體原因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但我們知道,洪水過後,人類文明重新開始,從零出發。
蠶叢魚凫建國是在4.8萬年前,洪水是在1.2萬年前,這也是杜宇和開明帝時期。從開明到蠶叢,剛好3.6萬年,考慮到蠶叢魚凫等人都是可以活幾百年的,我們可以認為:這與《蜀王本紀》記載的“三萬四千歲”是吻合的。
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蜀王本紀》來反證1.2萬年大洪水的真實存在。
《蜀王本紀》記載: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鼈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鼈靈屍随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鼈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鼈靈決玉山,民得安處。鼈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鼈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禅舜。鼈靈即位,号曰開明帝。帝生盧保,亦号開明。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可以推斷:蜀山傳到杜宇的時候,已經三萬四千歲了,杜宇也是100多歲了。這個時候大洪水來臨,蜀山幾乎滅亡。因為洪水上漲,從荊州一直上漲到郫都,鼈靈的屍體才可以從下遊荊州漂浮到上遊郫都,這也證實了當時大洪水的存在。于是杜宇救活鼈靈,并讓他幫忙治水。後來因為杜宇和鼈靈的老婆私通,心中内疚,就把王位讓給了鼈靈,鼈靈稱帝,就是開明帝。
天啊,他們都不相信我說的
2、李白的證據
李白在《蜀道難》裡寫到:“蠶叢和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這裡的“四萬八千歲”,并不是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說的誇張手法,而是記實,就是說蠶叢和魚凫開國,距今已經有四萬八千年了。這也與現在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3、《盤古王表》的證據
《盤古王表》記載:“延之蜀山氏,治世四萬年”,以及“蜀山氏、馬鬼豗氏、渾沌氏,傳七世。”
這說明在大洪水後,蜀山幾近滅亡。開明氏苦苦支撐,勉力維持,後又傳至馬鬼豗氏和渾沌氏,最後還是消亡了。蜀山一共傳了七世,共計四萬年。我們可以推斷出蜀山最後消亡的時間大概就是8000—10000年前,主要原因就是大洪水。
但對蜀山來說,一切又是幸運的。因為四川盆地周圍都是高山,特别是西邊的岷山和南邊的蜀山,是最好的落腳地點。于是幸存下來的人類不得不移居高山,居在洞穴,茹毛飲血,鑽木取火,文明終于重新開始,最後慢慢發展為南邊的蜀山集團和西邊的岷山集團。
一直到7000年前伏羲出世,蜀山終于迎來中興,并開始走出四川,逐鹿中原。特别是到了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蜀山集團在成都平原和岷山集團碰撞融合後,急速繁衍,人口迅速膨脹,最終奠定了我們華夏民族的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