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1:08:53

你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國慶出遊去哪裡

既能看風景也能成為風景?

卞之琳的詩已經給出答案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

福建負山面海,最早期的交通主要依仗于江河,但水路能夠通達的範圍卻相當有限。

于是,修橋成了福建人的傳統藝能。

福建的橋,也因此多種多樣,獨具特色——

有海上的橋,還有海下的橋;

有石造的橋,還有木編的橋;

有技藝在全世界堪稱獨創的橋;

還有技藝至今無法破解的橋;

……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

在這個熱鬧的假期裡,我們一起來瞧一瞧,福建那些最具特色的橋。

細數橋裡,那些智慧的門道。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3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4

會隐身的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5

在福建,有一座怪橋,渡橋靠“時機”。

這座橋邊立有一塊标識牌,上面用農曆日期标注了海水退潮和可以通行的時間段。隻有在正确的時機,橋才會從水裡浮出,這是當地人獨特的“等橋來”生活。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6

圖源:CCTV

這就是位于霞浦沙江鎮聯結竹江村與小馬村的汐路橋,全長3651米,隻在漲潮時顯露,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泥濘的灘塗之上,是國内目前發現的最長的古代海埕石路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7

圖源:文旅霞浦

汐路橋的與衆不同還得從竹江島說起。竹江島地處霞浦縣東吾洋西北部,四面環海,潮漲時四面環海,潮退時泥灘環抱。

島上居民上岸,一直以來均乘舟而渡,但潮汐漲落,退潮後的廣袤灘塗隔絕了島與陸地,出行就成了問題。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8

圖源:文旅霞浦

于是,竹江人選擇了在灘塗上修橋。清嘉慶十六年(1811),經過當地鄉紳鄭秀軒,其子鄭啟昂及其孫鄭瓊森三代人的努力,終于修起這座漲潮沒于海水、退潮顯現的汐路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9

圖源:文旅霞浦

在又軟又濕的灘塗上,如何建起這座龐然大物?

原來,修橋時,人們先往淤泥中打下密集的松木樁,再橫鋪松木條和草皮,在此之上用條石壘砌,共計三層,最後再用條石一塊挨一塊鋪設路面,通過力學原理,減輕石塊下沉的作用力。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0

圖源:CCTV

此外,全橋使用弧線設計,減少了潮水的正面沖擊力。

路橋最寬1.8米,途徑七座橋,最高2.9米,其中有四座橋,橋孔上下二層,邊有小孔,具有排水防潮作用。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1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汐路橋還采用了“牡蛎固基法”,利用牡蛎繁殖迅速、附着力強的特性,把橋基和橋身膠合凝固,融合了生物建築學與橋梁工程學。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2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數百年來,汐路橋成為竹江人退潮時唯一的出路,等橋來也成為當代人獨有的生活方式。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3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4

編織一座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5

在閩東北山區,藏着被學界公認為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形态——貫木拱廊橋(也被稱為編梁木拱廊橋)。

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一座拱形橋梁宛如飛虹橫跨汴水河,橋上熙熙攘攘、橋下舟船忙碌——這座濃縮北宋市井繁華的橋梁,便是著名的“汴水虹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6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圖源:新華社

這種橋建造時用梁木搭接,把長度有限的木材上下交疊編織組成大跨度的無柱拱橋,結構簡單,卻又十分堅固。這種巧妙利用自然材料的橋梁建築形态,在宋室南遷後似乎逐漸失傳了。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7

木拱廊橋結構圖(圖源《“非遺”項目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辯證傳承——以福建木拱廊橋為例》

直到20世紀80年代,學界驚喜地在閩浙一帶找到了衆多和汴水虹橋一樣具有“編木”拱架結構的木拱橋,而且造橋工藝有所創新,這就是閩浙木拱廊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8

屏南萬安橋曾是我國現存最長木拱廊橋。張國俊 攝

木拱廊橋與《清明上河圖》所繪虹橋外觀上有較大差别,可以說是木拱橋2.0版。南方多雨,在木構橋梁上加蓋廊屋是常規操作,這種橋梁被統稱為木廊橋。而“木拱廊橋”比“木廊橋”多了一個“拱”字,就表示該廊橋采用了與汴水虹橋一樣的拱架結構,可以實現木構橋梁的單拱最大跨度。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19

屏南縣千乘橋 屏南縣木拱廊橋保護協會供圖

我國現存的110多座古代木拱廊橋主要集中在山高林密、谷深澗險的閩東北、浙西南地區。其中,福建省占70%以上,并主要集中在閩東地區。

福建多山而少田,尤其是閩東北,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山高溪深,因為缺乏平地,村落大多沿着溪流邊的谷地分布,對于橋梁的需求格外迫切。加之山地樹木多,匠人們就地取材,因此讓編木拱橋這一傳統技藝得以傳承千年。(知識鍊接:《非遺裡的閩人智慧 | 跨山過水、見證巨變的木拱廊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0

壽甯縣鸾峰橋 龔建 攝

木拱廊橋充分體現古人順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智慧,是典型的山地人居建築遺産。作為學術界公認傳統木構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建築形态,木拱廊橋至今仍在峰嶺聳峙、丘陵連綿的蒼茫閩山間跨山過水,閃耀着福建先人智慧的光輝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1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2

重量級大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3

木置水中日久必朽,與閩東北山區的木質橋梁不同,閩南沿海的橋多為石橋,泉州的洛陽橋與漳州的江東橋堪稱其中的代表性橋梁。

世界遺産“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個遺産點之一的洛陽橋,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距今有960多年曆史,是中國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内第一橋”之譽。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4

洛陽橋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洛陽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3—1059年),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創下中國古橋多個第一的記錄。

首創“筏形基礎”

洛陽橋建于江海交彙處,“水闊五裡,深不可址”。在傳統打樁方法不可行的情況下,采用船載大石塊抛入橋址江底,形成一條長寬得當的矮石堤,并利用一處江心洲連接橋南北。這種“筏形基礎”廣泛運用于當代橋工也才100多年,而洛陽橋900多年前就已采用類似做法,可謂中國橋梁史上的一項重大創舉。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5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養蛎固基

橋墩以長條石縱橫相間砌築于松散的抛石基礎上,在江流潮汐夜以繼日沖擊下難以維系。善于觀察的蔡襄利用當地牡蛎的生長特性,繁殖牡蛎于橋墩上,使石塊膠結固基,且曆代均嚴令禁取橋墩蛎房。把生物學運用到橋梁建築上,又是一項傑出的自然科學史創新。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6

洛陽橋的筏型橋基上密密麻麻生長着牡蛎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攝

浮運架梁

洛陽橋石梁最重達20多噸,在沒有大型起重設備的情況下,富有創造力的泉州造橋工匠把采好的石梁放置于船上,乘漲潮之時駛入二墩之間,并利用牽引設備使石料就位,待落潮時石橋梁妥帖就位。“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牽”,巧妙地借用自然之力。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7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船形橋墩

把橋墩一端砌成尖劈狀,可減緩水流沖擊力,蔡襄傳承并發展了這種在唐代已采用的橋墩工藝,把橋墩迎江流海濤的兩端都砌成船首形,因勢利導分水,以達到保護橋墩的目的。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8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洛陽橋的成功,意義與影響十分巨大和長遠。自此掀起兩宋泉州地區長達150年的“造橋熱”。《泉州府志》記載,在宋代修建的橋梁有110座之多。1131年至1162年的30年間更是“造橋熱”的高峰時期。

在我國的古代橋梁中,論構造雄偉和石梁巨大,當推漳州的江東橋。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29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江東橋是世界最大最重構件的石梁橋,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也是福建省古代四大橋梁之一。在中國古代橋梁史上,以橋梁跨度大、橋闆長、重量重占有重要地位。

江東橋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迹,“上重下堅,相安以固。漲不能沒,湍不能怒,火不能熱,飓不能傾”。它猶如埃及金字塔一樣,建造方法一直是個謎。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30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曾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中說:“我國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

福建特色傳統文化有哪些(閩人智慧好好)31

圖源:福建紀檢監察

古橋悠悠,歲月靜柔

橋是工程,是風景

是人情冷暖

是古人沖出阻隔的智慧和勇氣

曆史從橋上匆匆而過

但橋的智慧和技藝

還将在時光中傳承

内容來源:《古道亭橋》 (福建古建築叢書編委會 編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新華社、文旅霞浦、CCTV《地理·中國》等

來源:“閩人智慧”編輯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