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西安城市被誤解

西安城市被誤解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5 14:17:23

西安城市被誤解(為何會成為西安)1

文 | 朱昌俊

我國不少城市的名字都不隻一個。正式名稱裡,除了全稱,還有簡稱,比如北京簡稱京,上海簡稱滬,廣州簡稱穗,南京簡稱甯。此外,還有别稱,甚至“戲稱”,比如網友們口中的各種“都”。

相形之下,作為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現代的副省級城市、被批準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西安似乎一直缺乏一個辨識度和認同度高的簡稱。這時常引起市民和網友的讨論。

近日,有網友建議西安簡稱為“昊”或“兆”。用“昊”的理由,是西安位于西北,在後天八卦裡,西北屬乾位,為天,昊字為如日中天之表象,象征着西安前途光明,蒸蒸日上。取“兆”,是因為京兆是西安的古稱;且“兆”代指一百萬,呼應唐長安是首個一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又代指數量多多。

當地民政部門表示,行政區劃管理涉及當地的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人文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諸多要素,在變更、确定行政區劃名稱(簡稱)時,還應當體現當地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将在今後開展相關工作時,将該網友的意見予以參考、研究,進行風險評估、專家論證。

甜蜜的煩惱:“鎬”認同度不高

網上有一種說法,西安是一座沒有簡稱的城市,這其實不準确的。因為長期以來,西安是有一個半官方簡稱的:鎬。

不過,因為“鎬”屬于生僻字,使用上不太方便,本地人的認同度不高,自然也無法流行開來,時間久了,就有了“西安沒有簡稱”的說法。

2005年,西安民政局與當地媒體聯合發起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3%的人不贊同西安簡稱“鎬”。其原因或許确實與“鎬”不那麼接地氣有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說明,西安曆史文化深厚,可以用來作簡稱的選擇太多。

在那一輪調查中,盡管多數市民不認同“鎬”,但對到底選哪個字作西安,也并未達成共識。市民意見相對集中的選項就多達六個——“灞”、“豐”(或“沣”)、“鳳”、“唐”、“秦”和“雍”。如果再加上這次網友建議的“昊”或“兆”,就多達八九個。可能沒有哪座城市有如此多的簡稱備選答案。

從來源看,這些被提出來的選項,多數都與西安的曆史有關。“鎬”本就是西安作為周朝都城時的稱謂;“唐”、“秦”、“兆”,也直接來源于曆史。

因此,西安市民在簡稱這個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也可以說是西安的深厚曆史文化帶來的一種“甜蜜”的煩惱。

事實上,不隻是簡稱,西安人對城市名字的糾結,在所有城市中可能都是比較突出的。如網上還有一種流傳和讨論已久的說法或是建議——西安要不要重新改名為曆史上更為人熟知的“長安”?

城市改名,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安人非常在意城市的簡稱、名字,這背後所展現出的強烈的城市主人翁意識,值得肯定。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簡稱,有助于進一步增進市民對城市的文化認同,也利于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傳播。

那些不為人熟知的城市簡稱

不過,真要衡量起來,西安市民争論的,與其說是哪一個簡稱更能代表西安,不若說是,到底哪一個字作為西安的簡稱,才能被更多人所熟知。也就是說,在當下,城市簡稱所指向的文化意義,更多是對外的,而不是向内的。

就像說到城市簡稱,絕大多數人都立即想到京、滬、渝、蓉等,這本身就說明,城市簡稱,更多指向的是城市外在傳播。

從公開信息來看,不少城市雖然都有簡稱,但真正能夠廣泛傳播,被大衆使用的,其實非常少。像西安的“鎬”一樣,不被人記住的,絕非個例。

僅以省會、副省級城市為例,像貴陽簡稱築、南甯簡稱邕、蘭州簡稱臯、太原簡稱并,廈門簡稱鹭等,其實都不太為人所熟知。至于更多的普通地級市、三四線城市,被邊緣化的簡稱就更多了。可以說,城市簡稱被遺忘是常态,被記住才是例外。

這裡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簡稱的生僻與否。北上廣深渝蓉等城市的簡稱,說到底就是字簡單、大衆化,更容易被記住和傳播。相較之下,築、臯、邕等源自古語中的稱謂,确實不太利于在現代語境下的傳播。

第二,還是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或者說與它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地位息息相關。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的簡稱之所以被更多人知道,在于它們的存在感很強,受到的關注度高。其實,除了稱謂,與這些城市相關的幾乎所有信息,都更容易被傳播。

就這個角度來說,一些城市的簡稱逐漸被人所遺忘,或者說社會知曉率不高,其實不必太遺憾。說到底,這是受傳播規律所決定的,與具體名字的關聯性并不是很強。

被大衆所接受的,才是最好的

談到城市簡稱,需要區分一個概念,那就是别稱。

城市的正式簡稱,或者說特定的單字簡稱,一般都是取自曆史,或者與河湖山等地名有關。像西安的鎬、南甯的邕、甯波的甬、重慶的渝等,它們都與現在的名字沒有直接關系。多數省份的簡稱,也是遵循這一生成邏輯。它主要突顯的是城市的曆史底蘊。

城市一般的簡稱,或者說别稱,多就是城市的首字簡用。比如,“北上廣深”的說法就是典型。這種别稱也多用來作為高速公路、鐵路的命名。比如哈大高鐵、蘭海高速等。

要指出的,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武漢等城市的簡稱知曉率高,它們在鐵路、高速公路中的命名也經常以正式簡稱出現。如北京幾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鐵路命名,都是以京出現,像京九線、京滬線等;成都則有渝蓉高速、滬漢蓉高鐵等。

但也有例外,如西成高鐵、成昆鐵路等,它們是源自城市名首字。

這種差别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約定俗成的力量。簡單說就是,如何用,關鍵還是要接地氣,讀起來順口,方便傳播。

說一個細節。這幾年,不斷有川渝的網友問,成渝城市群,為什麼不叫“渝蓉城市群”?一個是直轄市,一個是副省級城市,把重慶放在前面不是更合理?

去年,重慶發改委回應稱,“成渝”作為約定俗成的提法,就像“巴蜀”一樣,并無排名先後之分,為避免引起不良影響,不宜修改此稱謂。

這個官方回複表明,城市簡稱也好,别名也罷,還是要遵循約定俗成的力量,被大衆所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如果過去很多年沒有變化,說明已被多數人所接受,那麼刻意改變,就沒什麼必要了。

就像西安,雖然多數人不知道“鎬”,但并不妨礙它的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城市的别名流傳度大有超越正式簡稱的趨勢。比如,“北上廣”比“京滬穗”更為人熟知;長沙沒有正式的簡稱,但它的别名“星城”,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和接受。廣州的“羊城”、成都的“錦城”,也是如此。這或許是因為,更直白通俗的别稱,更契合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密碼。

所以,城市的知名度,與簡稱并沒有必然聯系。關鍵還在于,社會的認同度到底高不高。西安簡稱的備選答案很多且難以形成統一的答案,這種多元化現象,未嘗不是西安的獨特魅力。

因此,西安簡稱到底要不要改、改成什麼,不妨将選擇交給時間。西安民政部門的慎重态度,其實是對的。

這些年,網上關于城市改名的讨論不少。像黃山要不要改回“徽州”,襄樊重回“襄陽”,張家界變為“大庸”等等。甚至,鄂菜也被建議更名為“楚菜”。幾乎每次,都是一番熱議之後,問題又回到了原點。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們的認同度差異。明白這一點,城市的名字、簡稱,改與不改,或許就沒那麼多糾結了。

編輯|甘瓊芳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