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31 22:16:57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1

記者手記

教師的工作細碎、重複、庸常,很容易讓人産生職業倦怠感。假如我們往這些細碎、重複、庸常裡添加一點别樣的東西,為每個日子下個“自定義”,這一天就有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角度和側面,教育生活就會變得生動有趣。

鄭英在新作《教育,可以這麼生動有趣》中,為我們描繪了她令人向往的教育生活。從教二十餘載,她始終懷着詩心和匠心在行走,努力尋找教育的趣味,其間與各不相同的孩子相遇,彼此碰撞出許多樂趣與神奇。

鄭英是為數不多令我“感動”亦覺“生動”的教師。她所踐行的教育,猶如一首婉轉動人的歌,跳躍着美妙的音符,閃爍着靈動的光芒,讓遇見她的學生都感受教育的芬芳、享受教育的酣暢。“每位教師都可以活出幸福的模樣!我們的模樣,會影響孩子們的精神長相;我們站立的地方,就是一個教育場;我們當既修且養,努力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微光。”這是鄭英一直努力的方向。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2

鄭英,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教育,向美而生》《課堂,可以這麼有聲有色》《教育,可以這麼生動有趣》等。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3

為教育生活不斷制造“小确幸”

《教育家》: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愈加嚴重。這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大嚴峻考驗。如何讓中小學生在求學期間真切地感受幸福、享受幸福,您有哪些建議?

鄭英:在日常裡用心經營,綿綿用力,讓幸福和快樂細水長流。幸福和快樂不在别處,就在真實的生活中。

比如家校聯系本,是每個班主任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正因為天天看,所以容易熟視無睹,覺得毫無樂趣,甚至會視為一種負擔。假如我們能加一點“回音”,便會發現悄然間樂趣多了起來。我把這個普通的本子視為與孩子們進行心靈溝通的秘密通道,每一天每一本都慎重回複,或開解,或引導,或聆聽。撷取幾例——

一學生留言:“為什麼每次我來找你,你都不在?”

我回複:“為什麼每次我不在,你就來找我?”

一學生留言:“為什麼每次運動會都會下雨?”

我回複:“‘運’‘動’‘會’,字字都有‘雲’,所以下雨的概率比較高。”

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心聲總有“回響”,積極性自然越來越高,于是我天天看到各種花式留言,有感悟人生的,有調侃逗樂的,還有訴說煩惱的、吐槽自嘲的……一個普通的本子,成了師生間說“悄悄話”的通道,每天都有新鮮的靈感和創意噴薄而出,無疑成了一處快樂的源泉。

再提供一條路徑,就是過好每一個班級成員的生日,包括所有學生、任課教師及家長。每一個孩子都在熱烈的掌聲和祝福聲中慎重地許願,分享甜美的蛋糕,細品來自父母的愛的禮物(諸如成長錄、電子相冊等),發表成長感言,給父母打親情熱線,還有一個獨特的“定制”環節——我會隆重說說這個日子的偉大之處。

比如:11月30日是班裡兩個孩子的生日,那天剛好講二戰,當大家聽到這也是丘吉爾的生日時,教室裡一陣沸騰,兩個孩子更是激動到相互擁抱;那個12月17日出生的孩子得知自己與偶像胡适居然同一天生日,當即表示堅定了今後的文學之路;那個12月31日出生的軍事迷聽說自己和五星上将馬歇爾共生日時,更是激動到不能自已……于是每一個孩子的生日,都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意義,變得神奇起來,或許悄然間又為他們打開了一種新的可能。

這些都是教育中最普遍也最普通的細節,不需刻意制造,不需大費周章,它們就在每一個老師的手心裡,也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裡。更為重要的是,孩子們會體會到,原來樂趣無處不在,隻是它們喜歡“躲貓貓”,需要自己去尋找,從而願意去創造,這樣,快樂就不再是外部給予,而是他們自己來創生。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4

《教育家》:從您的教育教學實例中,總能看到很多巧妙的教育智慧。從學生對您稱呼諸如“鄭班班”“鄭總”“小鄭姐姐”等就可見一斑,這些巧妙的教育智慧主要來源于哪裡?

鄭英:一是常常檢視自己的教育理念,方向是否正确。舉個例子,平時大家會将狀況頻出的一類孩子稱為“問題孩子”,這樣的表述無形中會給人消極的暗示,多半會想着怎麼去“對付”。倘若将理念升個級,所謂“問題孩子”不過是“成長中遇到了問題的孩子”,是不是瞬間峰回路轉,想着該怎麼去幫助他?這樣的念頭下,即便方法并不高明,也會起到積極意義,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善意,這樣就容易赢得他們的心。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向。讓理念升個級,會發現許多教育謎團頓時豁然開朗。

二是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學生,這樣無意中就會看到每個孩子都很獨特,也都有其可取之處。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動活潑、各不相同的人,既有優秀的、“省心的”,也有普通的、“不聽話的”,他們都帶着獨特印記和不确定性在成長。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需要少一點功利心态,多一點審美的眼光。

擁有審美的眼光,我們就容易包容孩子們的缺點和局限,更多看到他們的閃光、動人時刻,并不斷予以肯定和放大,直至閃光和動人的時刻越來越多,每個孩子都會有自信,并願意主動建設自己,這樣班級就生機勃勃、參差多态,而這正是幸福的本源。

三是修煉一顆柔軟心,讓自己的善意和真誠是心性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技巧性的應對。這裡提供幾個孩子們口中或筆下表述過的細節——

“那次親子遊,别的同學都有爸爸媽媽陪同,甚至還有二寶或是爺爺奶奶一起,隻有我孤身一人。午餐時,當同學們都由家人陪同着相互‘敬酒(飲料)’時,我是忐忑而尴尬的。結果您走過來說:‘走,跟幹媽一起敬酒去。’瞬間讓我走出尴尬,反轉成了榮耀。”

“那次我在公交站等車,剛好您經過,便捎我一起去學校,還問我早飯吃了沒,那是我今生特别難忘的一個時刻。”

……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5

《教育家》:教師愛學生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并發揮愛在教育中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什麼?

鄭英:關鍵是“看見”和“懂得”。

先說“看見”。

這裡的“看見”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看見,是心裡有孩子從而眼裡會自動搜索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在”老師眼裡。

我會每天早上走進教室後在講台上站立一會兒,目光從每一個孩子的臉上拂過,看他們的讀書姿态和狀态,也看他們的神情和氣色。時間久了,有時我的目光落到某個孩子身上而他也恰巧看向我時,彼此在眼神交互的那一瞬會心一笑。在教育的世界裡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包含積極意義的細節,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都可能是拉近心理距離的秘密武器。

每到課間,我都會去教室,聽孩子們的各種碎碎念,有時我也調侃打趣幾句,然後師生一起哈哈大笑。我還經常故作不經意地走到那些沉默内秀的孩子身邊,抛個話題,把其他同學吸引過來,讓那個孩子在那一刻成為空間上的圓心。

教師對學生的“看見”,是一種用心的關注,是一種無言的陪伴。如果我們眼裡有孩子,他們就能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内心就有了安定感和支撐的力量,有可能開始願意展示自己,從而打開精神發展的疆界。

再說“懂得”。

要懂得孩子們的心理需求。比如,對那個上課愛搶答常常打亂課堂節奏的孩子,不妨課後告訴他“農田裡最好的玉米才會留到最後,因為要當作種子,你在老師眼裡便是這樣一株玉米”,而不是當堂厲聲喝令或用眼神制止,也不是課後講一通道理,規勸他給其他同學留機會。

更要懂得孩子們的隐蔽痛點。所謂隐蔽痛點就是那些不易為外人見,卻會真真切切影響到孩子們的幸福指數,甚至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體察并不動聲色地為他們拔除。舉個例子,一次秋遊,我看見一個男孩離班級大本營遠遠的,他的刻意遠離讓我多了幾分留意。午餐時看到他一個人坐在橋頭啃着家裡帶來的饅頭,就着自帶的白開水,我猛然想起他的家境,不覺心酸又自責。不過我沒有貿然上前,而是等他吃完之後,找個借口過去與他閑聊。到了第二學期的春遊,我有備而來,也帶上白開水和饅頭,然後借故與男孩一起。到了午餐時間,我先啃起自帶的饅頭,就着白開水,男孩看了看我,也開始用餐,師生倆一邊吃一邊談,彼此自在。對于寒門學子,真正的關愛不是施舍,而是尊重和幫助,幫助他們變得強大,讓他們在接受幫助、感受溫暖的同時,享有平等和尊嚴,而不是自卑和難堪。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6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7

用自己的模樣影響學生的精神長相

《教育家》:中小學生品德教育的知行脫節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對此您有怎樣的思考與實踐?如何實現道德教育與學業生活的有機融合?

鄭英:最關鍵的也最容易着手的,是從自己做起,做一個言行相顧的人,給孩子們樹立“具體路徑”的學習榜樣。教育的神奇之處在于,教師的風格會在學生身上留下“烙印”,類似“遺傳”。他們不但會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更會濡染教師的精神氣質。教師是學生成長的“活”的教科書,其行事及風格,本身就是一種不言之教。這種不言之教,遠勝于苦口婆心地把道理講盡,因為這會讓學生因感到平等而願意主動作為,更會因看到一個具體的模闆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以一個常見的教育細節為例:一次,我班裡一名學生與一位科任教師在課上“頂”了起來,老師一臉生氣,孩子滿腹委屈。對此,我向當事學生表達了兩層意思——

第一,你是好學生,王老師是好老師,這樣杠起來豈不是雙重損失?孩子聽到這話,原本氣憤難耐的神情平靜了下來。第二,是否需要我介入,如果需要,那要完整告訴我實情,尤其是關鍵細節;如果不需要,那就自己去處理。

孩子略作考慮,表示想自己去處理。我便不再追問,但對他耳語了一番,告訴他溝通和相處的秘訣——誠意和善意。午餐時,那位老師特意過來與我一起用餐,說自己當時也是有些沖動了。而我,至今不知道那節課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如果在我們遇見問題時,不逃避、不推诿、不塞責,從容優雅,恪守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我們的學生在遇見問題時,也會勇敢面對,内心笃定。

《教育家》:在《教育,可以這麼生動有趣》中,總能看到一些有趣的、蘊含着教育哲理的小故事。這些一定離不開閱讀。請談談您的閱讀感悟以及閱讀對教育教學的幫助?

鄭英:說來慚愧,我的閱讀速度非常慢,看的書也就相應較少,閱讀面也窄,不過我有一個優點,就是一旦看,就會認認真真地看,對一些打動我的句子會反複回味或是沉吟,并會不自覺地與自己的教育和生活相聯系。

這種熟讀深思很大地助益了我,當我看了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便會有意識去親近土地,領略季節所帶來的節奏感,并讓自己過一種張弛有度的生活;看了《朱光潛談讀書》,深切體會到讀書讓人知道“光”在哪裡;看了《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我也試着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切入,不隻獲得曆史知識,更是獲得一種學習曆史的方法。

當然有個前提,就是選取大浪淘沙後的優秀書籍,而不單是暢銷書。讀有質感的書猶如與哲人對話,能滋養出精神上的萬千氣象。這些都是為教育教學打底,而非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學,增長的是“内力”。

在我看來,教師的閱讀還有另一重附加意義,那就是可以為孩子們提供具體的榜樣。當我早上和着孩子們的琅琅書聲靜靜閱讀時,有些孩子會留意我看的書,也會跟着買來閱讀,由此增加了對話的機會和共同的話題。更為重要的是,當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收獲和快樂時,便會自己主動踏上閱讀的“長征”。可見,教師熱愛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行為。

— END —

來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2年5月刊第2期,原标題《聽,她的教育在“唱歌”——專訪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鄭英》

文 | 本刊記者 李香玉

編輯 | 黃碩

設計 | 朱強

統籌 | 周彩麗

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為教育生活制造)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