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衆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彙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将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一起來認識青魚。
四大家魚之首
青魚,鯉魚科中的巨物,軀幹修長,呈圓筒形,外觀酷似草魚,但膚色呈現出青黑色,所以被稱為青魚。青魚的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且營養價值高,因此它們是我國主要的經濟魚種之一,甚至一度成為中國四大家魚之首。
青魚是“四大家魚”中唯一的肉食性魚類,螺蛳、蝦、蚌、蚬、水蟲、蜻蜓幼蟲等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青魚尤其愛吃螺蛳等帶殼的生物,因為它們的口腔裡有咽齒,可用咽齒咬碎硬殼吃肉。青魚也被稱作“螺蛳青”。
水中巨物
青魚屬于超大體型的淡水魚種,相較于其他魚類,青魚的生長速度要快很多,隻需要6個冬齡,它們的體重便能超過30斤。它們被釣魚人稱為小型核潛艇,無論在野外,還是在“黑坑”,都是水中巨物。
2004年9月19日,南京金牛湖水庫捕獲一尾雌性大青魚,全長1.74米,體重106公斤,打破了全國紀錄,且該記錄一直保持至今。
青魚一般生活在水體底層,沿着河湖的淤泥搜尋獵物,很少浮出水面,主要原因是水體底層有豐富的螺類。它們不像草魚會瘋狂搶食,一般都是慢悠悠地等食物自己送上門,捕食過程也是不慌不忙、斯斯文文的,所以它們也被叫“秀才青魚”。
人們為何越來越少養殖青魚?
青魚在我國有悠久的飼養曆史。但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少養殖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青魚的市場較小,銷量不是很大。青魚個頭大,小的也有十幾斤幾十斤,加之價格較高,人們買一條回家要花不少錢,而且要多餐才能吃完。人們購買意願降低,漁民也漸漸少養殖了。另一方面,青魚的性成熟年齡要求高,養殖周期長,在南方需要4至5年才能發育成熟,在溫度低的北方則需要6至7年,時間成本太高。此外,在自然條件下,青魚的天然餌料少,需要專門給它們投喂蝦、蚌和螺蛳等食物,經濟成本較高。如果食物不充足,青魚的養殖周期會變得很長,這讓很多養殖戶望而卻步。
采寫:白雪
美編:朱丹清
圖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