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6 03:42:41

秋菊在夏天開了花,雖然是一件新鮮事,按常理說它與書法也應該毫無關聯。可在我身上,它們之間卻真的有了聯系。

2008年,在四季分明的青島,在完全開放的自然環境中,我培養的秋菊在夏天開了花。黃巢有《題菊花》詩,詩曰:“飒飒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我雖然沒能把菊花報與桃花,但在夏至這一天,讓菊花和薔薇花在一起合了影,也已讓我久久難以忘懷。(見照片)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1

每年深秋,青島市都在中山公園辦菊展。屆時,欣賞菊花的群衆絡繹不絕,可見菊花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秋菊夏花祘是一件新鮮事,青島《老年生活報》得到消息後也采訪了我,並進行了報導。我當時有些心血來潮,随手寫下了《秋菊夏花》:

公園菊展雪松下,自古花香寒中發。

今有愚人弄巧事,赢得秋菊夏開花。

薔薇菊花共夏至,未知青帝贊奇芭?

養菊花祘是我一個小小的愛好,我的最愛是書法。我喜歡書法是年輕時就開始的,養菊花則是退休以後的偶發事件。那年秋天,一個朋友送我兩盆菊花,這才開始了我養菊花的故事。我曾讀過養菊花的書,也請教過養菊花的老師傅,但都沒看到過和聽到過秋菊還能夏天開花的事。在養菊花的過程中,發現了我的菊花存在着夏天開花的“基因”。在青島完全開放的自然環境中,經過我兩年的培養,終于在2008年夏天秋菊開了花。

秋菊夏花這件事,讓我這個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一個新的發現,都是來源于對客觀存在着的真實事物的觀察與思考。比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到地上想到了萬有引力。

書本上前人的理論,即使正确的東西那也是曆史了。就書法而言,我們要有所發現,就要對前人的墨迹(泛指前人的書法作品)進行全面的觀察與思考,才有可能從中獲得新的東西。

我學習書法原本是臨寫前人作品和閱讀前人“書論”並重。在新的啟示下,我走遍了青島各書店,購買了光明日報社出版的《中國書法全集》。該書一套四本,刋載了古代至清代末期的名家名作近400幅。購買了由中國書畫報出版的《中華翰墨名家名作博覽》,該書刊載全國3000名藝術家的書畫作品3000餘幅。還購了一些書法名家的“個人書法作品集”。也購買了舊版本的《四體書法大字典》,一套兩大本。先後訂閱了《中國書法報》、《書法導報》、《天津書畫報》丶《神州詩書畫報》、《羲之書畫報》等專業報刋。本市舉辦的書畫展,得到消息就去。從那以後,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優秀的書法作品上。

有一次我翻閱《中國書法全集》,腦海裡萌生出一種想法:如果行書作品的章法采用大草作品“渾然一體”的章法特點,並“布白”于其中,也許能開創行書作品創作的新模式?

我按照這個思路,首先學習了東漢張芝的《終年帖》、唐代張旭的《古詩四帖》(有人寫文章論述該作品非張旭書,我不能斷)、釋懷素的《自叙帖》,還有宋代黃庭堅的《草書諸上座帖》和明代張弼、祝允明、徐渭等人的草書作品。然後,我用大家喜歡的明代楊慎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内容,進行了行書作品創作。

初創作品我是不滿意的,後來找到了原因,是因為受到草書作品筆畫線條粗細變化不大的影響,造成了作品“整體畫面”平淡的緣故。後來增加了我“對墨法研究的思考”,又改寫了幾次,才達到了基本滿意的程度。為了進一步研究作品的不足之處,又把稱為“行書第一”的王羲之的《蘭亭序》(摩本)、“行書第二”的顔真卿的《祭侄文稿》和“也有人稱之為行書第三”的蘇轼的《黃州寒食帖》這三大行書作品,作為鏡子察看我的作品。(附四幅作品照片)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2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3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4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5

首先找到了我作品的不足之處,就是前三篇作品的内容都是創作者的個人文章,而我的作品内容是别人的文章。從書法藝術方面看,四幅作品各有自己的特色。在對作品藝術水平的判斷上,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念作出結論。當然,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判斷标準。判斷歌曲的藝術标準是“好聽”,判斷書法作品的藝術标準是“好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

後來我又想,作品使用别人的文章,僅僅說明我個人的文學水平同他們的差距,但《臨江仙》的文學藝術水平是大家喜歡的,這對書法作品本身來說不應該是缺點。這一想法打消了我原來準備使用自己的詩篇重新進行創作的念頭。

我學習書法,是從楷書學起的。後來由于工作的原因中斷了,直到我看到了《顔體多寶塔标準習字帖》,被楷書藝術之美打動了以後,我才下大決心學習書法的。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發現楷書太規範,草書文字群衆難認讀,就選擇了文字群衆可認讀、書寫靈活可變的行書,作為主要創作方向。我在行書作品上動心思、下功夫是最多的。

我的這篇行書作品(滿三尺)在2015年榮獲“中國長城文化金獎”,本人被授予“中國長城藝術家”。作品镌刻于新長城文化園,永久展示。(見照片三張)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6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7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8

中國藝術文化交流網,在對我的書法作品進行“藝術評價”中有一句話:“書法體現了藝術家對中國書法文化的傳承及發展”,主要是針對這篇作品而言的。(藝術評價的内容見照片文字)。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9

商界财富《長城論壇》雜志,以《人生有夢在險峰,不怕迷霧墨自明》為題,對這幅作品的整體藝術進行了這樣的評價:...形成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絕妙境界。(文章全文見照片文字)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10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11

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的書法作品(秋菊夏花和我的書法作品臨江仙)12

自古至今,人們談起書法作品的時候,許多人都總是說“字寫得好不好”。隻看字寫得好不好這是不全面的,書法藝術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書法作品的整體美;第二是書法作品文字的書寫美。文字相對于作品整體來說,是組成整體的個體。整體美追求的主要是“意境”,文字美追求的主要是“生動”。個體美要服從整體美。對書法藝術的這一全面認識,長期一來有許多同志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主要表現為“章法使用的單一性”。

自從我創作《臨江仙》書法作品,我才真正明白了整體美的多元化在書法作品創作上的重要意義。我曾購買了一個同志的“書法作品集”,上面用行書寫了80首唐詩,都是七言絕句。字寫得不錯,但各篇的便用筆法一樣、字法一樣、章法一樣丶墨法一樣。隻看其中一幅作品,應該說很不錯。但看全書,從第一幅到最後一幅,藝術形式都一樣。這就讓讀者失去了欣賞書法藝術的興趣,産生了“欣賞疲勞”。

重視書法作品整體美的多元化,将會使書法創作更加生氣勃勃,促進書法事業的發展。

(張培增2021.06.14端午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