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陸續為大家帶來了2015款MacBook Pro 13雙系統遊戲性能測試和OS X主流虛拟機的對比測試,這是大部分人在Mac上使用Windows的方案,它們的優缺點都顯而易見,雙系統方案能将硬件性能完全發揮出來,但是對128GB的設備着實是個挑戰,雙系統導緻兩個操作系統都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至于虛拟機方案,即使是最好的PD也不能将全部的硬件性能發揮出來。今天我們要帶來的Windows To Go就是将這兩個問題都完美規避的解決方案。
Windows To Go是微軟發布Windows 8操作系統時帶來的一個企業功能,它的根本目的是方便企業用戶可以随時随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雖然微軟說Windows To Go隻針對Windows 8及以上的PC設備使用,但網友們還是在Mac通過Windows To Go成功運行了Windows操作系統。
由于運行在Mac上的Windows To Go并沒有得到微軟或蘋果的官方支持,所以我們接下來所使用的軟件并不是官方提供,不過能抓到耗子的貓就是好貓,我們何必在意過程怎樣呢?
軟件方面,首先下載“Windows To Go輔助工具”,它是我們接下來所有操作的核心工具;蘋果官方出品的用于Mac的Windows驅動程序BootCamp;磁盤分區軟件DiskGenius也是必需品。
操作系統方面,Windows 7\8\10三款操作系統都可以被用于Windows To Go,但考慮到Windows 10目前還沒發布正式版、Windows 7不在微軟的官方支持列表中,成熟穩定的Windows 8.1是最好的選擇。建議使用微軟MSDN版,其它版本有可能無法成功啟動。
硬件方面,為了保證良好的使用體驗,我們需要一個容量至少要大于等于64GB的USB 3.0高速U盤或者高速移動硬盤作為系統盤,如果你的SD卡速度足夠快的話也可以考慮。選擇Windows To Go系統盤的原則是容量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體積越小越好,這樣才能實現最優秀的體驗,不過先别着急選購,當我們真正開始部署Windows To Go時遇到了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
我們在本次測試中分别使用了一張128GB的閃迪CZ88、32GB的金士頓 DT Micro 3.1和由1TB影馳Plus固态硬盤 奧睿科2599US3移動硬盤盒組成的固态移動硬盤。
本次用來測試的Mac設備是2015年初發布的Retina MacBook Pro 13,配置為2.7GHz雙核i5處理器,16GB内存,256GB存儲,Iris 6100核芯顯卡。在論壇中很多人反映15款的MacBook使用U盤作為系統盤無法成功,我們在探索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下文會展開詳談。
●安裝教程及注意事項
Windows To Go輔助工具作者在論壇中給出了兩種Windows To Go制作方法,兩種方法分别針對被識别為可移動磁盤和本地磁盤兩種形式的外部存儲設備。針對本地磁盤的方式我們很快就試驗成功,但在可移動磁盤上面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卻也沒能成功在Mac上運行Windows To Go。
下文中我們會與大家分享成功以及失敗的經驗和制作思路,希望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效果,如果你成功地在可移動磁盤上部署了用于2015款Mac的Windows To Go,歡迎把你詳細的制作過程分享給我們,我們會将你的制作過程編輯整理發布到網站上供網友們參考。
A、移動硬盤篇
對大部分人來說,高速、容量大并且成本低廉的移動硬盤是最好的Windows To Go解決方案,我們本次使用的硬件是由來自影馳的Gamer 1TB Plus固态硬盤和來自奧睿科的2599US3移動硬盤盒組成的固态移動硬盤。(我們這個搭配組合嚴重不和諧,大部分用戶使用128GB的固态硬盤就可以了)
固态移動硬盤的組裝過程就不多講了,我們的教程從将固态硬盤接入到Windows主機後開始。
首先運行WTG輔助工具,将系統盤選擇到連接到電腦上的移動硬盤,勾選傳統模式、重新分區和UEFI GPT模式,選擇下載好的Windows 8.1鏡像中的install.wim文件,然後點擊寫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WTG輔助工具完成寫入工作後會彈窗提示,此時從Windows主機上安全删除移動硬盤。接下來将移動硬盤連接到你的Mac電腦上,點擊開機鍵開機并且按住鍵盤上的option按鍵。選擇EFI Boot硬盤啟動,Windows系統會自動釋放,在經曆常規的配置後即可進入操作系統使用。記住進入桌面後首先安裝BootCamp驅動!
在我們的第一次嘗試過程中使用的是一台運行Windows 10預覽版的主機,按照正确的步驟操作後并沒有成功,這浪費了我們的很多時間,但同樣的文件、同樣的移動硬盤和同樣的操作步驟在Windows 8.1操作系統中就能一次成功,雖然并不能确定是Windows 10預覽版的問題導緻部署失敗,但我們建議部署Windows To Go時采用成熟、穩定的正式版操作系統。
基準性能測試
首先了解一下這塊固态移動硬盤的讀寫速度。使用AS SSD軟件進行測試,它的最高讀取速度為206.73MB/S,寫入速度為203.16MB/S。這個成績與這塊影馳固态硬盤應有的速度以及USB 3.0的極限速度相比有着很大差距,猜測是我們所使用的奧睿科移動硬盤盒速度有限導緻性能無法全部發揮,但即使是200MB/S的讀寫速度也要比大部分筆記本上所使用的機械硬盤快兩倍了,所以硬盤速度在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測試中不會成為障礙。
Windows To Go環境下的系統測試環節我們選擇了基礎的CineBench R15和3DMark軟件進行測試,其中CPU單線程成績為123,多線程成績為311,與使用内置硬盤組建雙系統相比,性能發揮幾乎完全一緻(使用内置硬盤的測試成績為121/312)。
GPU方面,3DMark軟件的Cloud Gate模式測試成績為6593,與内置硬盤組建的雙系統7405的成績相比低了近1000分,性能損失大約10%,但即使是這樣的成績也要好于Intel HD 5500和NVIDIA 820M,顯卡性能接近入門中端獨顯。
B、可移動磁盤篇
我們在移動硬盤上的部署過程非常順利,最終結果也算得上令人滿意,但是在U盤上的過程着實把我折騰到心力憔悴,最重要的是在經曆了整個過程後依然沒能成功地在Mac上運行,下面與大家分享我的部署思路以及失敗經驗。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在Windows To Go的環境部署中,可移動磁盤與本地磁盤相比最大不同在于可移動磁盤不可以由Windows自動進行分區,我們的整體制作思路是手動将磁盤分為兩個分區,其中有一個裝有EFI文件的引導磁盤和一個裝有Windows系統鏡像的系統磁盤。
思路一
初次看到可移動磁盤需要N多操作步驟後我就已經放棄了嘗試的念頭,不如換個思路把可移動磁盤轉換為本地磁盤再進行部署,這應該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
将可移動磁盤轉換為本地磁盤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加載本地磁盤驅動的方式讓PC将可移動磁盤識别為本地磁盤,二是通過量産工具将可移動磁盤強刷為本地磁盤。
強制加載本地磁盤驅動的方法:
1、下載Windows本地磁盤驅動(點擊下載)
2、電腦設置-更新和恢複-恢複-高級啟動-立即重啟
3、疑難解答-高級選項-啟動設置-重啟-禁用驅動程序強制簽名
4、設備管理器-磁盤驅動器-右鍵目标磁盤-更新驅動程序軟件-浏覽計算機以查找驅動程序軟件-從計算機的設備驅動列表中選取-從磁盤安裝-浏覽選擇cfadisk.inf
兩種方法我們都進行了多次嘗試,通過修改驅動的方法确實讓PC成功地用簡單的方式部署了Windows To Go環境,在Mac上也能識别出這個啟動盤。但是并不能正常進入到Windows操作系統。猜測原因是雖然U盤在PC上被識别為本地磁盤,但是在Mac環境中它依然作為可移動磁盤存在,所以雖然能夠寫入鏡像文件,但是Windows To Go并不能在Mac下成功釋放。
至于第二種方式,我們手上隻有兩個能夠進行測試的U盤,由于閃迪CZ88無法檢測出主控芯片,所以我們無法進行量産;另外的金士頓則沒有量産成功,我們先後嘗試過多個版本的量産工具都沒能成功量産,最有希望量産成功的版本網上還沒有流出,因為時間、測試設備的關系我不得不放棄嘗試。
如果你準備專門買一個U盤用來制作Windows To Go,建議選擇可以進行量産的或者能夠直接被識别為本地磁盤的U盤,至于哪一款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可以在論壇或者貼吧看看大家都使用什麼樣的U盤設備。
思路二
思路二就是老老實實跟着已經成功的用戶發布的步驟進行操作,與本地磁盤僅有4步的操作步驟相比,可移動磁盤高達17步的步驟确實非常複雜。我本想着雖然步驟繁多,但是一步一步操作應該沒什麼大礙,然而在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後卻發現事情要比想象中麻煩的多。所以強烈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嘗試使用思路一操作,思路二就是一條求虐之路。
下面是根據WTG作者的步驟重新整理制作的思路二操作過程:
1、運行WTG輔助工具寫入Windows To Go程序
寫入完成後将部署生成的全部文件(整個EFI文件夾和win8.vhd)複制到其它磁盤的任意文件夾中,這是我們需要使用的系統文件。
我們第一次操作使用的U盤為閃迪CZ88,按照本教程的第一步進行操作後并沒有生成EFI文件夾,隻有Boot文件夾和win8.vhd,但是在另一張金士頓DT Micro 3.1中卻生成了EFI文件夾。
2、運行DiskGenius對目标磁盤進行分區操作
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更改分區格式,為接下來的操作做準備。
新建分區時一定注意取消建立MSR/ESP分區的選項,一定要注意兩個分區的建立順序。
這一步中我們算是成功建立了EFI引導啟動文件,整個Windows To Go所需要的文件全部部署完成。
3、運行BOOTICE編輯引導啟動
接下來運行WTG輔助工具中自帶的BOOTICE工具(在工具選項卡中),點擊BCD編輯-智能編輯模式,然後按下圖操作。
進行到這裡,我們在PC機上的操作基本告一段落,接下來安全删除U盤,将U盤插入到Mac中按住option按鍵開機,選擇EFI磁盤啟動。
4、在Mac上啟動Windows To Go
我們的操作到這裡就結束了,Mac可以識别U盤,但是進入到磁盤後就是上圖這個藍屏界面,我們進行過很多嘗試都沒有結果。簡單翻看了一下論壇中的帖子,大部分部署Windows To Go失敗的網友使用的設備都是U盤,所以我們建議,如果你沒有一顆折騰的耐心,能被識别成本地磁盤的U盤或者移動硬盤才是你的最佳選擇。(WTG輔助工具作者表示有些U盤就是不能成功)
雖然我們沒能成功在U盤上運行Windows To Go,但我還是會将接下來的步驟複制到下文中,如果你到這一步中能夠正常釋放操作系統的話,下面将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沒能實現的步驟:
09.系統會自動釋放,“準備就緒”之後會彈窗:安裝程序無法将Windows配置為在此計算機的硬件。
10.不管彈窗/*不要對彈窗進行任何操作!不要按回車!*/,按Shift+Fn+F10,調出cmd。
11.輸入“cd oobe”(不包括引号,中間兩個圈時小寫字母o),回車。
12.輸入“msoobe”(不包括引号,六個字符全部是小寫字母),回車。系統繼續釋放,選擇語言和輸入法,進入個性化設置。
13.設置顔色,計算機名稱,參數調整,本地用戶名。此時再次彈窗:安裝程序無法将Windows配置為在此計算機的硬件。
/*此時同時存在cmd窗口和彈窗,光标在cmd,鼠标無效。不要對彈窗進行任何操作!*/
14. 在cmd輸入“exit”(不包括引号),回車。cmd窗口會關閉。焦點回到彈窗。
15.在彈窗處回車(就是選擇确定),系統自動重啟,按住option,選擇U盤啟動。
16.系統提示“您可以從應用商店獲取新的應用”,“正在處理一些事情”,“盡情享用吧”。進入桌面。
17.安裝Boot Camp驅動。
全文總結:
Windows To Go對于Mac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Windows系統擴展方式,它既保證了硬件性能的完整發揮,又不占用Mac寶貴的存儲資源,在BootCamp和它的選擇中,我們更傾向于推薦Windows To Go。
雖然使用U盤制作的Windows To Go有着無法比拟的便攜性優勢,但是制作門檻過高、高速U盤價格太貴是它無法規避的劣勢。與之相比,通過固态硬盤 移動硬盤盒組合而成的固态移動硬盤倒是最簡單、最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一塊128GB的固态硬盤 2.5英寸USB 3.0移動硬盤盒的成本不會超過400元。
如果說Windows To Go的遺憾,需要重新啟動才能進入到Windows操作系統中應該是最大的一點。與傳統的BootCamp雙系統方案相比,Windows To Go無法讀取内置磁盤中的文件,所以它也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方案,如果你對Windows的需求僅僅是簡單的辦公,那麼虛拟機仍然是你的最佳選擇,根據我們之前的測試,PD會是你首選的虛拟機軟件。
最後感謝Windows To Go輔助工具作者@nkc3g4,蘿蔔頭論壇網友@viploser兩位大神,如果你是程序員,對Windows To Go輔助程序有些想法可以點擊進入它的GitHub頁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