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函谷關的曆史講解一下

函谷關的曆史講解一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3:17:51

最早知道函谷關是在高中學名篇賈誼《過秦論》的時候:“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可以看出賈誼給予了【秦函谷關】充分肯定。

《辭海》中解釋函谷關:“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稱天險。”

後來讀了《史記》、小說《大秦帝國》,【秦函谷關】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些人或許會納悶,為什麼這裡要特意在函谷關前加一個“秦”字?其實,曆史上函谷關可不止一個,為大衆所熟悉的是秦函谷關,但是,到了漢與魏時期,分别又有兩個函谷關。但這三個函谷關之間此廢彼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秦函谷關:幾次“合縱攻秦”大戰讓其名聲大振

秦函谷關位于河南靈寶市,其曆史可以追溯至西周的康王時期。但是在當時似乎尚未形成函谷關之名,直到戰國時,秦孝公從晉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函谷關。這時的函谷關谷道僅容一車通行,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但是函谷關真正名聲大振應該是在“修魚之戰”之後。

函谷關的曆史講解一下(真實的函谷關始建于周初)1

戰國時期各國的大緻位置

在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41年之間,在期間發生了幾次著名的“合縱攻秦”之戰。其中,在公元前317年的七大國第一次交戰被稱為“修魚之戰”,也被稱為“函谷關之戰”。當時,五大國,即楚、燕、韓、趙、魏,在魏國丞相公孫衍的推動下,推舉楚懷王為“從長”,五國聯合起來想要瓜分秦國,而最終的交戰地就在函谷關。結果由于五國各懷鬼胎,消極作戰,但是對于秦人來說,五大國這可是打到了自家門口了,自然要積極迎擊,而且,秦人本就好戰,經過了商鞅變法确定的“軍功爵制”,更加積極應戰了。最後聯軍“伏屍百萬,流血漂橹”,不得不退到了修魚(現在的河南原陽)。于是,五大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合縱抗秦就宣告失敗了。這一戰雖然對當時的格局并沒有大的影響,但是,秦國可謂一戰成名,相當于秦都鹹陽東大門的秦函谷關當然也因此名聲大振。

在随後的合縱攻秦中,秦國雖有敗有勝,但是秦函谷關的天險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秦國固守關中的根本,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說是秦國的命門,比如在公元前247年的合縱抗秦之戰中,信陵君作為聯軍指揮,一度打得秦國退進函谷關内堅守不出,雙方僵持了數月之後,聯軍才不得不撤回。不誇張地說,春秋戰國之際,秦國的存亡興盛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了秦函谷關的天險。正因為此,後世每每提到函谷關,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國的函谷關。

函谷關的曆史講解一下(真實的函谷關始建于周初)2

秦函谷關舊址

漢函谷關:由漢将軍楊仆提出遷關

漢函谷關位于洛陽市新安縣、宜陽縣境内,始建于公元前114年。與蕭關、武關、陳倉大散關并稱為西漢的“關中四塞”。為什麼要遷關呢?

東漢應劭注:“時樓船将軍楊仆數有大功,恥為關外民,上書乞徙關東,以家财給其用度,武帝亦好廣闊,于是徙關于新安,去弘農三百裡。”

什麼意思呢?在秦漢時期,函谷關以東被稱為關外,函谷關以西被稱為關内或關中,處于關中就相當于現在的“城裡人”。據說當時貴為将軍的楊仆的家是在新安縣,也就是關外,楊仆也想當“城裡人”,于是就上書給漢武帝請求遷關,讓自己也成為“城裡人”,他可以出資。一方面漢武帝挺看重楊仆的,另一方面,其實楊仆的建議也很合漢武帝的心意,正好趁此機會擴大關中的面積,于是就同意了楊仆遷關的要求,這樣便有了漢函谷關。

函谷關的曆史講解一下(真實的函谷關始建于周初)3

在漢代,朝廷也認識到了函谷關位置的重要性,因此對于函谷關執行非常嚴苛的關禁制度。過關人員需要有“通關文書”,否則就不能順利過關。對于通關的物資也會有控制,尤其是對于馬匹、黃金、銅等物質的流出會有限制,畢竟在那個時代,馬匹對于打仗有着重要的意義。相較于西漢對于函谷關的重視,東漢時期漢函谷關則時興時廢,直到曹魏時期又出現了新的函谷關。

曹魏函谷關:由曹操的運糧道起頭,距離秦函谷關更近

公元211年,也就是赤壁之戰後的幾年,曹操的兵力稍稍恢複,于是作為漢丞相的曹操決定西征涼州,畢竟,南方那塊硬骨頭暫時還啃不下來。途徑秦函谷關古道時,由于函谷關崎岖難行,多疑的曹操也擔心會有埋伏,于是曹操另辟蹊徑,在黃河岸邊開辟了新道,作為運糧道。最後經過了潼關之戰,大勝馬超等人。

到了公元 240年,弘農太守孟康在運糧道的入口處,也就是距離秦時的函谷關北6公裡處建立新的關城,号“大崤關”。由于早在公元220年,曹丕就已經稱帝,所以此時的函谷關又被稱為“曹魏函谷關”。

秦函谷關、漢函谷關、曹魏函谷關,這是在後來人為了加以區分才在前面加了朝代修飾。三個函谷關并不處于同一位置,但是為何在古代都冠以“函谷關”之名?其實前面《辭海》裡的内容對此已經有所解釋了,從河南新安縣到陝西潼關一帶,具有天險,是重要的屏障。不同的朝代依據自身的疆域因時因勢加以遷改,但是總的來說,都在這一帶附近。并且“函谷”原本就不特指某地,隻是形容此地的地貌而得名,而秦時的“函谷關”之名又太有名了,所以才會沿用下來吧。隻是,到了宋代以後,由于政治中心的轉移,函谷關的險要位置便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參考:《函谷關》金開誠;《雄關要塞:函谷關》鄭明武、李妮編著;《漢函谷關遺址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王鹹秋;《史記》司馬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