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出現了一個段子。
是說有一個朋友來家裡作客,臨走時把衣服在地闆上蹭了幾下,我問他,“你在做什麼?”他答,“蹭點貓奴,出去有面兒。”
針對網絡上給出的成功人士标準,如知乎人生赢家标準:藤校、美國綠卡、北上廣深市中心學區房、35歲退休。
微博人生赢家标準:全身微整手術成功、25歲已婚已育、有房有車。
再看豆瓣,人生赢家成功标準:有貓。
有貓就屬于人生赢家這一點要求看起來似乎不盡人意,實則不然。
古時有貓神,最早的記載源自于周代的《禮記》。
《禮記》有雲:“臘日迎貓以食田鼠,謂迎貓之神而祭之。”
《禮記·郊特牲》:“八蠟以祀四方”。鄭玄注:“四方,方有祭也,蠟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農三也,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
這兩句說明什麼呢,在古代八蠟神中排第五的就是貓神和虎神。每年臘月都要舉行迎貓祭天儀式,而這迎貓之人便是那當朝天子。
後來到了漢代時,貓神單列第五,虎神取代了排第八的昆蟲,貓的地位位列前茅。
這是因當初的環境決定的,中國早期以農業發展,貓神作為重要的農業神之一,是因為它可以捕田鼠,因此被崇拜。
老鼠那張嘴到處愛啃啃,其中包括文人所愛的書籍,所以在古時,文人也以貓為書籍的保護神,還形成了一種“聘貓”的風俗。
現今人們以吸貓為樂趣,一日吸貓終生吸貓。在宋朝時,養貓已成風氣。據《夢粱錄》記載:“凡宅舍養貓,則每日有人供魚鰌(泥鳅)、養魚、虮蝦兒等。”瞧瞧,這夥食,泥鳅、魚、蝦吃的當真要比人還要好。
(宋人畫中的富貴人家豢養的小獅貓與衣着精緻的孩童)
而當時有一位最具有代表性人物——陸遊。
說到陸遊自然能想到與他并提的詩人,也就是他的前妻,唐婉。
不過今天不說他倆的愛情故事,就單單說陸遊作為一位貓奴,是如何的貨真價實。
首先讀過的人都曾在課本裡學過一首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朗朗上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充滿愛國豪情大氣磅礴的詩寫自1192年,正值金人南侵之時,而在陸遊主張對金作戰被罷官回鄉之後。經曆失意的官場生涯,他做了夢,“鐵馬冰河入夢來,”說明了陸遊在做夢都在想着,一身戎裝,騎着戰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厮殺。
多麼的可歌可泣,但這首詩其實還有上半段,“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開篇說天上刮風下雨電閃雷鳴,陸遊在幹什麼呐,他正宅在家裡,裹着毯子烤着火,一邊還撸着貓,外面打雷下雨這麼可怕,我和我的貓都不要出們。
前半段加後半段,連在一起便是,撸完貓覺得自己這樣太荒廢了,然後一個冷冽,不行,我可是個愛國詩人啊,随後把火一滅貓一丢躺在地上睡覺,順便做個殺敵的夢。
如此強烈的對比,不正是現代人所說的反差萌嗎?
陸遊是貓奴乃當之無愧。就光寫貓的詩詞便多達十二首,比如《嘲畜貓》、《贈貓一二》、《得貓于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贈粉鼻》、《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等。
《得貓于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他寫一隻叫“雪兒”的貓:“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說雪兒形貌像老虎而能爬樹,矯健如馬駒但不必拉車。一心捉老鼠,不在意吃食。
我雖然給它吃的魚少,但它不偷懶啊。
《鼠屢敗吾書偶得狸奴捕殺無虛日群鼠幾空為賦》詩中說陸遊的書稿被老鼠咬了,他很生氣,就買了隻貓,把老鼠吃光,于是他就非常開心。
他最後一聯寫:魚餮雖薄真無愧,不向花間捕蝶忙。說他因為給貓咪的食物少了心生愧疚。
然而陸遊他家,可不止他一個人愛貓,陸遊的祖父名叫陸佃曾這麼解釋貓的名字,“鼠害苗,而貓捕之,故字從苗”。什麼意思呢,原來貓咪sama在古代是專門保衛莊稼的,所以它的名字裡還暗藏着“苗”,恰巧貓咪的叫聲正是——喵。
完美。
天下貓奴是一家,陸遊是貓奴,古代的貓奴何其多,另外一位大詩人黃庭堅也是出名的貓奴,一首《乞貓》寫盡對貓的依賴,老鼠真可惡,看我聘貓來。
文人雅士愛貓還算自然,若是皇帝也愛,那檔次便不一樣了。
清朝皇漢著作《貓苑》一書中有寫,黃香鐵待诏雲:“明僖宗好貓,貓兒房所飼,十五成群。牡者人稱某小厮,牝者稱丫頭,或加職銜,稱某老爺,比中官例關賞。”
就是說,天才木匠明熹宗皇帝養了十幾隻貓還給他的安排住所,有專門的人伺候這些貓。明熹宗不把貓當外人,像是宮裡的小孩兒一樣對待。見着個公貓就叫小厮,見着個母貓就叫丫頭。遇到更喜歡的貓,還給貓大人封個官,叫個老爺,按照太監的成例給他們發工資。
難怪現今人有雲:活的不如貓。
曆史上有關于貓的記載諸多,如《太平廣記》、《廣陽雜記》、《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若要細細數來,如滿天繁星那般浩如煙海。
愛貓人士論貓,當心頭好,有貓便是人生赢家此話不假。
寒冷季節,有熱茶與貓,可謂人生美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