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年代,人們的物質水平與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随之而來的網絡也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網絡詞彙便在這片淨土上生根發芽。
網絡詞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的簡短,幽默,通俗易懂,傳播性廣,一傳十十傳百得很快就能流行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幽默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比如“社死”僅僅兩個字,就表達出來了,社交或生活環境中尴尬場合的意思。
但也并不是什麼場合都适合說梗,抖音上刷到軍運會上的解說說了一句:中國軍人YYDS,真是讓人汗顔,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這就是網絡詞彙的一個重大弊處之一,它會讓我們漸漸失去了對文字的組合排列能力,畢竟用“我emo了”,“内卷”“小醜竟是我自己”之類的話就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了,何必絞盡腦汁的去想不容易說清的文字呢?這隻會讓我們患上語言癌,失語症。
網絡熱梗另一點就是低俗化,膚淺化。比如“nt”“nmsl”,隻是将一些罵人的詞縮寫,就成了新的罵人詞彙,現在網絡中這種縮寫層出不窮,給網絡上負能量的發洩搭建了良好且不禁的突破口。素質高者不用,低素質者濫用,會給網絡帶來多大一股邪氣啊!
在生活中網絡熱梗也并不是随時都能用的,如果有些梗你沒聽過,别人說了之後,為了避免冷場一般都會尴尬地笑兩聲,于己于人都不利于人際關系發展。比如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聚會,其中有一個人問我;怎麼讨女生開心呀?我想起當時的一個熱梗:一個廣告中女生說“早呀”,傻子才回“早”,高情商回複暖她一整天。我對朋友說“暖她一整天”,聽到這話,其他人都哈哈大笑,他手足無措的呆呆的杵在那,臉上笑也不是,尴尬也不是,臉都扭曲的要滴出水來。
網絡熱梗也要結合場所,在長輩面前不要講網絡詞彙,在莊嚴正式場合也不利于使用,就和“當年厲害了,我的國”“為祖國打call”一樣尴尬,梗就真的成堵住心裡的“梗”了,不拿看它表達一樣的意思就拿來用,網絡熱梗都是跟相應的網絡環境相綁定,少了特定的語境,就顯得幹澀而沒有活力 。
最近的文字縮寫之風也是愈加嚴重,從“YYDS”起,縮寫就愈演愈烈了,像“u1s1”“PYQ”“BLX”“LSP”等一坨讓人不解其意,腦袋暈暈,隻疑是否在夢中的不知所雲的詞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下子就流行開了。這跟幾十年前的火星文有幾分類似,都是令一部分圈子裡的人看懂,圈子外的人不解其意的文字。其目的不外乎是保持一種神秘與潮流上的優越感而已。
說了那麼多其實并沒有诟病網絡詞彙的意思,要說它對社會的影響,也談不到那個程度,畢竟現在的成語如“程門立雪”“燭影斧聲”從另一個方面講,也是古人的熱梗,經過歲月的不斷淘洗,這些“古人的梗”也就成為了我們的文化。
網絡詞彙也是給中華文化注入了活水,但也不可避免的帶進去了雜質,時間會把雜質慢慢的挑出來,留下的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獨特的語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