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柔宇科技的技術被誰收購了

柔宇科技的技術被誰收購了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9-02 05:21:26

柔宇科技的技術被誰收購了(柔宇科技是如何倒下的)1

陷入資金鍊危機後,柔性顯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的自救之路還在繼續。

钛媒體App此前獨家披露了柔宇的裁員方案(詳見報道《柔宇大裁員讓員工三選一,部分供應商回款已逾期近一年 | 钛媒體獨家》),柔宇公司在近期通過人事部門向員工下達了最新的裁員方案。“柔宇并沒有強制性要求将談話員工全部辭退,而是給了大家三個選擇。”柔宇公司内部士對钛媒體App表示。

根據方案内容,其一是若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柔宇公司将會按照員工每月工資的基礎部分*N(工作年限)來給予賠償(基礎部分工資低于月薪的50%),賠償将在2022年11月發放;其二,若員工急于用錢,可選擇在本周五拿到賠償,但賠償金額将在前述方案基礎上打5折;其三,員工可以選擇繼續留下,柔宇将按照每月2360 元的最低标準支付工資,一直維持到9月份,等待公司進一步的通知。

柔宇成立于2012年,專注于柔性屏幕的研發和制造,并試圖通過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非矽制程集成技術,打破三星在柔性屏領域建立的多晶矽技術壟斷。

從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一共完成了13輪融資,總計98.5億元。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的IPO申請獲受理;2021年1月28日,柔宇IPO進入問詢階段;2月10日,柔宇便對外宣告終止IPO進程。

2021年年底,柔宇資金鍊陷入危局,旗下員工開始出現大規模欠薪。

作為曾經的資本寵兒和行業獨角獸,如今的柔宇已經走到了懸崖邊緣。

外部融資受阻,内部造血失敗

在走到裁員這一步之前,柔宇是有一定機會渡過難關的。

“2021年7月份,柔宇便出現了付款逾期的問題,并且拿不出相關解決方案。”一位柔宇的供應商對钛媒體App表示,後來經過協商,柔宇稱新的一筆融資将完成,該供應商在停供一個月後又恢複了柔宇的合作。直到2021年底,柔宇的資金危機徹底暴露,雙方合作終止,供應商至今仍未能收到欠款。

上述供應商所提及的“新一筆融資”,據钛媒體App了解其後的資方為深圳市政府。

按照柔宇内部人士林木(化名)的說法,2021年下半年深圳市政府開始接觸柔宇,還找了第三方來做盡調,測試柔性屏的良品率。最終,柔宇的良品率和産線的關鍵指标都通過了測試。這一點,也得到了柔宇的獨立董事劉姝威的證實。

劉在文章中稱,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政府聘請多家專業機構對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投片生産線進行現場考核,曆時近1個月,考核投片良率達81.6%。不過,該筆投資最終沒有達成。

钛媒體App從柔宇方面得到未經證實的說法是,深圳市政府主導此次投資的領導層換了好幾屆,導緻對于柔宇的投資被擱置下來。

融資受阻後,柔宇便選擇将所有籌碼壓向B端業務——為外部客戶供應柔性屏幕,嘗試自我造血。

2022年1月17日晚間,柔宇科技微信公衆号發文稱,1月16日,中智衛安與柔宇科技進行戰略合作簽約。基于合作協議,中智衛安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購柔性顯示屏、柔性傳感器及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用于公司全線商用機器人産品,自2022年起連續3年采購金額累計約30億元。

簽約現場,中智衛安董事長鐘翔宇表示:“機器人産品本身是顯示屏的重要載體,2021年,中智衛安機器人包括CIOT品牌機器人市場保有量突破7.5萬台。柔宇科技第三代蟬翼柔性屏為中智衛安機器人提供了更好的人機交互平台,讓我們的産品在市場競争中獨具優勢。”

此前的2021年11月,柔宇還收獲一筆總計6億元的訂單合同。根據協議,從2022年開始,柔宇科技将向客戶陸續提供柔性屏OLED顯示模組,兩年内完成全部訂單交付。

不過,這兩筆訂單最終也沒有得到落實。

“其實,這些都是意向性訂單,沒有一個确定的約束力。對方可以選擇采購柔宇的産品,也可以選擇不采購。”林木表示,柔宇在宣布與中智衛安的合作後,内部實際也沒有去投入執行的迹象。

至于6億元的OLED顯示模組訂單,此前是由柔宇COO趙泓負責牽頭在做。趙泓曾是聯想集團副總裁,2021 年5月加入柔宇科技,并試圖推動柔宇轉型為純粹的屏幕供應商。但到2021年底,趙泓選擇從柔宇離職,這筆訂單也沒有了下文。

外部融資受阻,内部造血失敗,最終導緻柔宇越來越難逃脫泥潭。

屢次折戟IPO

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柔宇的資金鍊危機也不是短時間内形成的。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柔宇都有希望在二級市場拿到新的資金。

據彭博社報道,2020年初,柔宇科技就已悄悄提交美國IPO申請,以籌集約10億美元,但這一計劃最終擱淺。對于美股該計劃中止的原因,劉自鴻對内部員工的解釋是疫情沖擊。

2020年年底,柔宇再次啟動上市動作,并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闆IPO申請。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累計營收隻有5.17億元,累計虧損卻達到31.95億元,并計劃募資144.34億元。

不過,在柔宇的财務公開之後,其訂單真實性也遭到了質疑。根據當時網易清流工作室的報道,柔宇科技與多個大客戶的交易蹊跷。

例如,一位高校教師的公司采購了3千萬産品,卻對具體向柔宇買了什麼緘口不言;有客戶疑似“一人分飾兩角”,既是柔宇科技的大客戶,其關聯公司又向柔宇美國公司供應産品等。

2021年2月,柔宇科技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

一位參與過此次IPO的柔宇人士告訴钛媒體App,上述報道雖然影響很大,但并不是柔宇撤回上市申請的原因。該人士表示,“根據内部拿到的信息,柔宇不存在訂單造假的問題。如果真的存在訂單造假的問題,監管層一定會調查。但整個IPO過程中,監管層從來沒有質疑财務數據造假,也沒有問詢這個事情。”

而對于撤回上市申請的原因,柔宇對外的解釋是:“由于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三類股東”等适格性的情況待進一步論證,考慮到公司發展戰略,決定暫緩科創闆上市申請。”

所謂三類股東,是指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産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根據上交所規定,申請科創闆上市的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不能屬于“三類股東”,同時應按照要求對“三類股東”進行信息披露。

不過,按照钛媒體App了解到的情況,三類股東問題隻是柔宇撤回IPO的部分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螞蟻上市風波之後,監管層對于在科創闆上市企業趨于收緊。受此影響,整個2月除了柔宇,有超過30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

此後,柔宇還嘗試過在納斯達克尋求上市,但因為滴滴IPO引發的後續中概股危機,這一嘗試最後也未能成功。

技術向左,市場向右

如果說融資的屢屢受阻,是柔宇一步步陷入資金鍊緊張的外部原因,那技術路線的選擇則是這家公司的核心困境。

一直以來,柔性屏幕的主流技術路線都是以京東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拓展的多晶矽(LTPS)技術,市面上主要的折疊屏手機等産品幾乎都由這些公司供應。但柔宇的出現,向市場展示了另一種技術路線——超低溫非矽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

柔宇CEO劉自鴻此前介紹,ULT-NSSP技術比LTPS在量産能力上更優秀,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體系和不同制程工藝,整體生産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産品彎折可靠性極強。

柔宇的獨立董事劉姝威也在文章中稱, 2018年6月,柔宇科技在深圳市龍崗區建設投産了全球第一條可折疊全柔性顯示屏量産線,投資額僅為相同産量規模的傳統顯示面闆産線的1/7(65億元vs 465億元)。

“但是,柔宇全球唯一的技術路線對于市場而言,并沒有太大的意義。”

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飚對钛媒體App稱,首先柔宇的産品并沒有完全過關且價格也沒有優勢,廠商不會在原本價格就高的基礎上去選擇一個并不成熟的方案;其次,這個技術隻有柔宇能做,即使客戶下了訂單,柔宇的産能也跟不上,就會出現供應鍊被鉗制的風險。

另外,按照劉姝威所透露的柔宇柔性屏幕良率達到81.6%來看,孫燕飚認為這一良品率還遠遠達不到行業标準。孫表示,在面闆行業,一般良品率都達到了90%,甚至是95%。

某證券公司科技首席分析師則向钛媒體App直言,“劉姝威的說法,表明她是真的不懂這個行業,柔宇的技術路線從5年前就可以看出是不靠譜的。柔性屏幕的一條産線投資就達到465億元,從實驗室到研發起步資金就需要100億元,柔宇的前期融資隻能讓它剛剛夠到行業的門檻。”

不過,關于上述的說法,柔宇内部人士林木并不完全認同。

“柔宇的技術路線确實有其價值的,但就柔性屏這個行業而言,是需要上下遊共同配合、形成生态,才能實現商業模式和技術的良性循環。京東方、三星的技術路線也經曆了20年的發展,砸了上千億元,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林木稱,但是老闆(劉自鴻)可能不願意跟産業鍊去合作,就想自己把它搞起來。“這個目标确實很宏偉,但是最後能不能成功,隻能看命。”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編輯 | 鐘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