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
(電影《祖國的花朵》)
作詞:喬羽
作曲:劉熾
影片《祖國的花朵》主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劉熾為這首歌譜了兩支曲子,哼唱之後,難分伯仲,導演嚴恭想了個主意,請孩子們聽聽,哪首更好。大家最終一緻選擇了現在流傳下來的這首,理由是“像小孩唱的歌”。另一首雖然也很美,但更像是青年人唱的抒情歌曲。
《讓我們蕩起雙槳》最能在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它融入了時代,抓住了時代的精髓,合着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它體現了純正的情感和高尚的靈魂。正如喬羽自己所說,讓他再寫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類式的歌,絕對超越不了《讓我們蕩起雙槳》。
《我的祖國》
(電影《上甘嶺》)
作詞:喬羽
作曲:劉熾
1956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導演沙蒙找到喬羽要其為主題曲作詞,喬羽接到邀請當夜,登車由南昌趕往上海,由上影廠廠長袁文殊安排車次趕到長春。沙蒙、喬羽會面後,沙蒙便把情況和盤擺給了喬羽:《上甘嶺》影片已經拍完,樣片也剪出來了。隻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幾分鐘戲,等歌出來後補拍。全劇組每天的花銷巨大,因此,沙蒙要喬羽快速創作,并要求這首歌能夠經久不衰。
喬羽在作詞時想走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寫作路子,可又想不出來,而沙蒙幾乎每天都到他屋子裡來催稿,喬羽也沒辦法。直到他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才把歌詞寫了出來。沙蒙拿着《我的祖國》稿子看了半個小時後,詢問第一句為何不用萬裡長江或長江萬裡,喬羽認為這樣寫可能會讓那些不在長江邊上的人從心理上産生距離,失去親切感,最終沙蒙認可了喬羽的想法。
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為了讓人們喜愛這首歌,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複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劉熾在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小白樓創作時,為了避免外界的幹擾,在門上貼了“劉熾死了”的條子。
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國》的歌手,長影請了一批中國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試唱,結果都不太滿意。後來,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作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的,錄制完成後的第二天電台便向全中國播放了這支歌。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
作詞:雷振邦
作曲:雷振邦
“花兒為什麼這樣鮮,哎,鮮得使人不忍離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當年這首歌頌純潔的愛情和友情,充滿柔情和傷感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随着《冰山上的來客》的上映響遍了大江南北,并且至今還經久不衰。
這首歌實際上來源于兩首帶有濃郁民族色彩的新疆民歌。作曲家雷振邦在創作這首曲子時,還特地把上一年級的女兒雷蕾拉過來試唱,邊唱邊改,直到滿意為止。為了使歌曲在唱法上更符合影片的主題,雷振邦還對在影片中擔任這首歌主唱的李世榮反複地進行指導。
李世榮後來在回憶當時練唱這首歌的情景時說,“那時候思想确實是比較單純、很簡單,要回避情歌。那時候這個歌應該怎麼唱呢?還應該按照革命歌曲唱。故事中有關這首歌的情節是這樣的,阿米爾唱給古蘭丹姆不是表達愛情,而是在試探她是真古蘭丹姆還是假古蘭丹姆。假古蘭丹姆不會唱這個歌。雷振邦啟發我說,在這個時候出現《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所以你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時候,你要有機警的心理,别有求愛的那種感覺。經過反複練習,我終于把握住了阿米爾當時唱這首歌的感覺”。
《英雄贊歌》
(電影《英雄兒女》)
作詞:公木
作曲:劉熾
公木先生的夫人吳翔回憶當年情景是這樣的:“寫《英雄贊歌》是1962年,當時武兆堤、田方、劉熾他們三個一起來家裡找。公木對我講,他們讓我寫歌詞,我不想去,我是摘帽右派,費挺大勁寫完之後還不定會怎麼說。後來武兆堤、田方、劉熾還是非拉着他寫,公木就被他們給拽走了。第二天下午他回來說就寫了四段歌詞。我問他,你的新思想基礎是從哪兒來的?底氣又是什麼?他說我不是前幾年寫了一個“烈士贊”的詩嘛,我感覺《英雄兒女》這電影就跟那詩有關系,都是寫英雄,劉熾給我講了腳本、主題,然後我就寫出來了。
在看到公木寫的《英雄贊歌》歌詞後,劉熾并沒有馬上動手譜曲,而是拉着朋友打起了撲克,這也是他創作的一個特點,創作靈感常常在娛樂時突現出來。當大家正打在興頭上,劉熾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家謝絕一切打擾開始譜曲。
《英雄贊歌》的旋律受到了鄂爾多斯草原伊克昭盟民歌《巴特爾陶陶呼》的啟發,1940年,劉熾到内蒙古去采風,住在一個名叫王月豐的出色民間歌手家裡,每天晚上就象開音樂會,唱一晚上喝一晚上,而劉熾也每晚不停地記譜。寫《英雄贊歌》時,他就以民歌《巴特爾陶陶呼》當種子,奠定了作品豪邁和優美并具的風格。
《蝴蝶泉邊》
(電影《五朵金花》)
作詞:季康
作曲:雷振邦
王家乙導演看到《五朵金花》劇本後,覺得與拍成電影還有很大的距離。為了慎重起見,他和編劇季康、作曲家雷振邦、攝影師王春泉一行來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卻怎麼也找不到拍電影的感覺。
眼看自己的心血面臨失敗,季康感到有些傷心,雷振邦心裡也舍不得。作為一名作曲家,雷振邦聽過不少少數民族的山歌,也創作過不少這方面的歌曲。他問季康:“能不能把對話改成對歌?”季康先是一驚,接着說:“對歌?好啊!”興奮之至,又脫口而出兩首詩:“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采花蜜,阿妹梳頭為哪樁?”“陽雀飛過高山頂,留下一串響鈴聲……”她思如泉湧,一口氣寫完了《五朵金花》中的所有歌詞。雷振邦根據自己對雲南民歌的研究積累,對歌詞修改并譜曲,原本快“蔫了”的《五朵金花》,終于因為“對歌”而重煥生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