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濤(左)和村幹部為村民演示垃圾分類。本報記者 申東昕攝
本報記者 申東昕 見習記者 楊子浩
沿着一條寬敞又幹淨的通村公路開車進入延川縣永坪鎮高家屯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路邊與衆不同的垃圾桶。這些垃圾桶是用廢棄油漆桶改造而成的,被噴繪成不同顔色,标識清晰,擺放整齊。
“能賣錢的藍桶桶,易腐爛的綠桶桶,有毒有害紅桶桶,沒人要的灰桶桶。”6月8日,54歲的村民劉白馮背着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順口溜”。他告訴記者:“除了顔色标識之外,桶上的‘對勾’表示可回收,‘叉号’表示不可回收,讓不識字的村民也能輕松做到垃圾分類。”
這個鄉村版垃圾分類法是高家屯村第一書記楊濤濤提出的“2113”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中的一環。這個貼近農村現實的分類辦法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不僅使村子裡“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糞土亂堆、畜禽亂跑”的現象消失了,而且在試點成功後,已經推廣到了整個延川縣。
見到楊濤濤後,記者才發現,提出這麼“接地氣”方法的她,居然是一個紮着馬尾辮,身材纖細的90後姑娘。這個姑娘點子多、愛動腦子,擔任第一書記的這兩年在鄉村治理上屢屢出新招,為高家屯這個老村子帶來了一股新氣象。
走在高家屯村,黝黑發亮的瀝青村道上,一片紙屑、一個煙頭都看不到,垃圾桶擺放整齊,路旁的樹木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在點綴着鮮花綠植的美麗庭院前,村民種植的幾壟蔬菜生機盎然、翠綠欲滴。優美的環境讓這個小村莊透出一股安詳、靜谧的氣息。村中心的廣場上,村民們聚在一起唱紅歌、鬧秧歌。他們的歡聲笑語成了村子最好的點綴。
這是楊濤濤帶着大家組建的“高家屯樂隊”。“城裡人有的,我們村裡鄉親都要有!”她說,“原來感覺整個村子死氣沉沉的,村民們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打牌。我覺得這種娛樂方式不健康,久坐對身體也不好,就利用下班時間将村裡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聚集起來組建樂隊。現在樂隊漸成規模,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村民們經常利用農閑時間自發在廣場上排練節目,大家臉上的笑容多了,素質也提高了。”
文明素質跟上了,精神生活豐富了,物質生活更不能落下。楊濤濤跟村幹部分析:村裡現在最缺的是一個産業帶頭人,隻有帶頭人把産業帶動起來,村民才能有穩定的收入途徑。楊濤濤找到了常年在外打拼的能人高佳,兩人一拍即合。在楊濤濤的鼓勵和支持下,高佳參加了生豬養殖的專業學習培訓,并在村裡的幫助下投資1000萬元建起了養豬場。
現在,養豬場已經吸納了村裡的一批勞動力,并緊鑼密鼓地籌備擴建工作。“這一批育肥棚建好後,少說還能再招10個人。”高佳說,“包吃包住離家近,大家都很滿意。”
“村裡來了個年輕人,一開始大家都懸着一顆心,生怕她靠不住。”高家屯村黨支部書記劉忠界說,“沒想到小楊不僅主意多而且工作踏實,村子裡的大小事情,比我這個老書記還清楚。”
作者:申東昕
來源: 陝西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