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醒中國”系列首飾 廣東省文化館 供圖
“獅醒中國”系列首飾 廣東省文化館 供圖
(新春走基層)獅頭紮作、互動表演 醒獅賀歲展洋溢廣府年味
中新網廣州1月28日電 題:獅頭紮作、互動表演 醒獅賀歲展洋溢廣府年味
中新網記者 程景偉
“咚咚锵,咚咚锵……”在廣東省文化館,随着鼓聲奏起,來自趙家獅團隊呈現的醒獅表演,為“醒獅賀歲”——節慶“歎”非遺之春節元宵專題展增添了别樣色彩和熱鬧氣氛。
近日,由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辦的“醒獅賀歲”——節慶“歎”非遺之春節元宵專題展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開幕。展覽以“醒獅賀歲”為主題,分為三大版塊,是一次醒獅文化的集中展示,具有濃郁的廣府年味。
走進展館,觀衆們被一頭巨獅深深吸引了目光。這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震撼中外的四頭巨獅之一,直徑兩米,由廣東醒獅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設計監制,廣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金明紮作,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能自如舞動的醒獅之一。
獅頭紮作技藝展示 廣東省文化館 供圖
獅子是國人心目中的瑞獸之一,舞獅活動往往也寄托了民衆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在展覽的第一版塊,觀衆可以通過展品、圖文、多媒體綜合方式了解廣東醒獅的曆史發展。中國獅舞源于漢代,見載于《漢書·禮樂志》,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曆經千百年的演變,獅舞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藝術,乃至中國精神的象征。
很多觀衆都疑惑為什麼叫“醒獅”?此次展覽給出了答案,一種是來自于民間傳說,另一種則與粵語“醒”字有關。展品《福祿壽精品獅》由陳金明創新性地把福祿壽形象手繪在吉祥如意的獅頭上,表達民間百姓“福壽雙全、福星高照”的美好願望。
過年舞獅是廣州人的風俗,廣州各武館、民間社團、農村(社區)在大年初一都出動獅隊,踩着威武的鑼鼓聲,由大頭佛引獅,挨家挨戶去采青,場面十分熱鬧。在展覽的第二版塊,可以看到:西關大屋春節醒獅上門采青;也有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逗引獅子的“大頭佛”;還有兩頭口吐祥瑞對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的醒獅;更有一幅以100個精品小獅頭彙成“福”字的《百獅送福》,将展覽渲染出喜慶的氛圍,讓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劉關張”傳統獅 廣東省文化館 供圖
在展覽的第三版塊,觀衆可以了解到廣東醒獅的獅頭紮作技藝的創作過程和特點。據介紹,醒獅紮作伴随舞獅産生,分為紮、樸、寫、裝四道工序:先用竹篾、紗紙為主料紮出獅頭骨架;再樸上紗紙、紗布;然後用油彩上色,勾畫花紋;最後配以毛須、絨球、鏡子等裝飾物,并用可活動的連接裝置把眼簾、耳朵和下巴裝上。
據介紹,獅頭紮作技藝無論從造型和裝飾設計,都采用了誇張而浪漫的表現手法,創造一個威武雄偉、活潑可愛和形神兼備的藝術形象。其中,《“劉關張”傳統獅》展品還原清代醒獅紮作技藝,根據粵劇中三國演義中經典人物的臉譜作為借鑒,紮作出最傳統的“牙刷須”醒獅頭。
該展覽還專門設置了文創區,讓廣大民衆走進醒獅藝術世界,欣賞以醒獅喜慶、吉祥元素的挂件、首飾,醒獅積木、鑰匙扣等文創産品……此外,民衆還可參與彩繪醒獅臉譜活動、玩“獅”來運轉、扮演醒獅等遊戲。展覽将持續至2022年2月21日。(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