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從原始社會以來,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暴力掠奪者,和生産者之間的矛盾以階級鬥争來描述這種矛盾,其實并不準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主要矛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從原始社會以來,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暴力掠奪者,和生産者之間的矛盾。以階級鬥争來描述這種矛盾,其實并不準确。
我們觀察非洲的黑猩猩,它們可能接近人類舊石器時代初期的社會形态,因為正是那個時候,黑猩猩和原始人類産生來分化。黑猩猩的社會形态,是父系而非母系的,雖然,族群成員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但是,毫無疑問是父系時代。觀察矮黑猩猩,母系為主,但是,矮黑猩猩在自然競争中,無疑很弱勢,靠隔絕的自然環境,才勉強生存了下來。
觀察北美印第安人,他們有一些甚至還沒有完全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有一些處于新石器時代和文明的啟蒙期,族群比黑猩猩大了不少,但是還是父系的,沒有發現母系為主體的部落。
進入文明後,人類依舊是父系時代。用武力征服一切,還是主流。不僅對外,也對内。
于是有人從事生産,有人用暴力掠奪生産者的勞動成果,這就是統治者。本質上,用槍杆子,對底層的從事各種生産的人民,進行掠奪,但是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制定和改變規則,讓生産者更好的為自己服務。
以階級來劃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其實有很大的缺陷。比如,無論企業家還是工人,其實都是被統治者掠奪的對象,隻不過底層的勞動分工不同而已。
以考古證據來看,中國古代并沒有經曆過奴隸時代,商代雖然有很多的奴隸,但是那主要産生于戰俘。奴隸經濟,也不是經濟的主體。奴隸經濟管理成本太高,而且奴隸對農作物的照料毫不關心,比如澆水,比如蟲害的防護,都是被動的,而這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帶來農作物的顆粒無收。于是西周的統治者,采取了井田制,類似于承包制,比我們今天的承包制,更寬松的合作關系。目前還不知道井田制之下的土地所有權問題,因為那個時候完全是勞動力賣方市場,土地缺乏人耕種。但是,周王朝時期,包括春秋戰國時期,農民絕不是奴隸,而是自耕農。如果要和歐洲進行對比的話,從西周開始,中國進入了封建時代,但是其特征,和歐洲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社會主要矛盾,還是掌握暴力機器的統治者,和平民、底層野人之間的矛盾。秦朝搞的完全是軍國主義,把人民變成奴隸,強盛一時,雖然短暫的在軍事上取得了優勢,然而二世就滅亡了。
生産力并不能決定生産關系,經濟基礎也決定不了上層建築,現實中,同樣的經濟基礎,可以對應多種社會制度,同樣的社會制度,也可以對應多種經濟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曆史中,制度往往是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