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夕,一大波撒狗糧的信息已經傷了無數單身狗的心了。阿沐今天就不講小知識了,來講講各個版本的七夕故事。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這應該是關于七夕最早的文獻記載了。這以後也有很多寫七夕的文章佳作,但是清代以後七夕卻漸漸讓人遺忘了,直到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許多民俗學者與商家也極力複興七夕,七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
七夕現在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在這一天各種情愫跌宕。這一切都是由于牛郎織女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賺了無數癡男怨女的眼淚。從古至今牛郎織女的故事大體相似,卻有各個不同的版本。
三,梁代殷芸的《小說》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翻譯過來就是,銀河的東邊住着織女,她是天帝的女兒。織女每天都在織布,沒有時間整理容貌。天帝可憐她一個人獨處,便将她許配給銀河西邊的牛郎。織女嫁給牛郎後便不再織布,于是天帝很生氣,命令織女離開牛郎回到河東,隻許她與牛郎一年見一面。
四,宋代龔明之《中吳紀聞》
昆山縣東三十六裡,地名黃姑,古老相傳,嘗為牽牛織女星降于此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河水湧溢,牽牛因不得渡。今村西有百沸河,鄉人異之,為立祠。祠中列牛郎織女二像。宋建興兵火時,士大夫多避地東崗,有範姓者經從祠下,題詩于壁間雲:‘商飙初至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聞道佳期唯一夕,因何朝暮對斯人?’鄉人遂去牽牛像,今獨織女存焉。禱祈之間,靈迹甚著,每至七夕,人皆合錢為青苗會,所收之多寡,持杯珓問之,無毫厘不驗,一方甚敬之。
這段記載主要是說,傳說牽牛和織女星曾降臨于黃姑此地,織女用金篦劃出一條河,使得牛郎不能渡河。正好村西也有條河,于是鄉人便為這條河立了一座祠堂,裡面供奉了牛郎和織女兩座雕像。宋朝戰争時期,有一個到這裡避難的士大夫途經此祠堂時,題詩說,聽說每年七月七日牛郎和織女才能相會,在這裡又何必追求朝朝暮暮相對呢?于是鄉人将牛郎像撤去,隻剩一座織女像。每到七夕,鄉人便到祠堂祈禱,十分靈驗。
五,民間流傳的完整版之一
很久很久以前,天空碧藍如洗,一片雲彩都沒有。天帝覺得這樣太單調了,于是吩咐他的七個女兒紡紗織布,給“天”做衣服。七姐妹辛勤地勞動,可是,紡出來的紗不是白色的就是灰色的,用這種紗織布,色彩還是很單調。
最小的妹妹是個有心人,她來到禦花園,發現了一種開着七色花、結着七色果的仙草。她欣喜若狂地采了許多仙草,決定把這些漂亮顔色漂染到織紗上去。當她終于紡出了五彩缤紛的彩紗時,她高興得差一點喊出來。 天帝知道後便封她為織女。
織女每天不停地織布,織累了,總要觀看一下銀河下面人間的景色。每當她看到人間男耕女織的繁忙景象,都會感到十分有趣。漸漸地,有個小夥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這個小夥子便是牛郎,名叫如意。牛郎從小便沒有了爹娘,跟哥嫂在一起生活。如意家住在南陽城西的一個小村莊裡。他聰明、勤奮、忠厚,人們都很喜歡他。他聽老人講在伏牛山中卧着一頭老黃牛,便常常望着那座山出神。他因為家裡沒有牛,總想把山裡的那頭牛拉回來耕田。有一天,他終于進了山,翻了九十九道山,過了九十九道澗,找到了那頭老黃牛。老黃牛在一塊大平石上卧着,瘦骨伶仃的。
如意趴下對老黃牛磕了個頭,喊聲“牛大伯”,請老黃牛跟他走。老黃牛睜了睜眼睛,又合上了。他看着老黃牛那無精打采的樣子,猜到它可能很餓了,于是就去給老黃牛薅草。他薅着,牛吃着,薅了一捆又一捆,總是供不上它吃。就這樣,他薅了三天草,老黃牛吃飽了,擡起頭對他說:“小孩子,我原住在天上。盤古開天辟地的時候,地上沒有五谷,我偷了天上的五谷種子撒了下來,觸怒了玉帝,他把我貶下天庭。我的腿摔壞了,不能動彈。我的傷用百花露水塗洗一百天就會好的。”如意聽了,決定留在山上為老黃牛療傷。他餓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夜裡依偎着老黃牛睡,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黃牛洗傷。整整一百天,老黃牛的傷好了,站了起來,跟着他回家去了。
如意對老黃牛很好,白天去放牛,夜裡睡在牛旁邊,因此人們都叫他牛郎。老黃牛待牛郎也很親,每回牛郎的嫂子在家偷吃東西時,老黃牛總是叫牛郎回來吃。一來二去,牛郎的嫂子生氣了,要和牛郎分家,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隻要老黃牛、一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老黃牛拉着破車,破車上放着爛皮箱,牛郎坐在爛皮箱上。牛郎離開了村子,到他鄉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黃牛從嘴裡吐出了茶豆,給了牛郎。牛郎把茶豆種在門前,第二天出土了,第三天拖
了秧,牛郎搭了個架子,沒幾天茶豆便把架子拖滿了。一天,老黃牛說:“如意啊,夜裡藏在茶豆架下,能看到天上的姑娘們,天上的姑娘們也能看到你。誰要是偷看你七個夜晚,她就是想做你妻子的人。我拉着車帶着你,把她娶到凡間來,與你成婚。”
夜裡,牛郎站在院子裡的茶豆架下向天上望,隻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一個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隻見那位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膽地看着牛郎。第三天夜裡,這位仙女望着牛郎微笑。第四天,她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她端着一籃子蠶。第六天夜裡,仙女又偷出了一架紡布機。第七天夜裡,她拿着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眉目傳情七個夜晚。牛郎盼着織女下凡來,織女盼着牛郎快來迎娶。七月七日那天,從天上飛下來幾隻喜鵲,落在了老黃牛的頭上,喳喳喳地叫着:“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娶,快去娶……”老黃牛向牛郎點點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老黃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便來到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一起擡起織布機放在車上,織女挎着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和織女坐在一起。老黃牛騰雲駕霧,不一會兒便到了家。
鄉親們知道牛郎成了親,都來賀喜。織女把她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教大家養蠶、抽絲、織綢緞。
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村子都知道牛郎娶了一位賢惠妻子,能養蠶,會抽絲,織出的綢緞又光又亮,好像粼粼閃閃的白河水。大家都傳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下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裳,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天南海北的綢緞商人,都來争購南陽綢。這一下轟動了白河南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他們都讓自家的姑娘來學習織綢緞。織女是個熱心腸的人,精心傳授,于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沒兩年,養蠶、抽絲、織綢緞的技藝家家戶戶都學會了。
第三年的七月七日,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男的起名叫金哥,女的起名叫玉妹。牛郎勤耕田,織女巧織布,小日子過得康樂和諧。姑娘小夥子們都很羨慕,問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牛郎指着茶豆架,說了原委。茶豆熟了的時候,姑娘們、小夥子們争着采摘,種到自家的院子裡,也偷偷地鑽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小夥子都盼着能看到一個偷看他的仙女;姑娘都盼望着能看到一個偷看她的仙童。年輕人一鑽到茶豆架下,心裡都是甜蜜蜜的。
又過了幾年。一天,牛郎正在犁地,晴空響起一陣雷。老黃牛站了起來,望着牛郎,流着淚說:“如意啊,我把織女拉下天,犯了天條。天鼓在響,我聽着很難受。我死後,王母娘娘準會來拆散你們夫妻。你記住,你把我剝皮,吃了我的肉能脫凡成仙,用皮做靴子,穿上後能騰雲登天。”老黃牛說罷,倒下死去了。牛郎哭了一陣,就照着老黃牛的話做了。
七月七日那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哭着跑來,對他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跑了。牛郎忙把鋤扔下,一手拉金哥,一手拉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照腳下一劃,洶湧澎湃的一條大河出現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在河邊哭。
金哥、玉妹的哭喊聲驚動了玉帝,玉帝看到一雙孩子怪可憐的,就叫他們一家人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其實還有很多版本,但是其它都差不多,今天就說到這裡,大家七夕快樂,阿沐繼續看書去啦,看我這麼辛苦,點個贊再走呗!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