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來形容人不識好歹。但“狗咬呂洞賓”的典故從何而來?狗又為何要咬呂洞賓呢?
其實,關于“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這個典故的出處,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來源于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的故事。
傳說呂洞賓成仙之前是個富家子弟,多次參加科舉而不中,于是幹脆放棄考試,打算依靠豐厚的祖産遊山玩水,逍遙自在地度過一生。呂洞賓有個同鄉好友叫荀香,年幼時便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呂洞賓為了幫助荀香,便邀請他到自己家住,供吃供喝,希望他能發奮苦讀,将來考取功名,謀個好前程。
後來有人看上荀香一表人才,滿腹經綸,便給他說了一門親事。但一向正直的呂洞賓這時卻對荀香提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要求:"你若真心報答我對你的恩情,就讓你的新娘先伺候我三天。"荀香既吃驚又無奈,隻恨自己窮困潦倒,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隻得咬牙答應。
三天之後,新郎荀香終于得以入洞房見到自己的新娘,新娘傷心地哭訴道:“郎君為何三日不上床,夜夜隻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荀香聞言大驚,細想之下才明白是自己錯怪呂洞賓了。原來呂洞賓是想借此激勵荀香切勿因貪歡而耽誤了科考,夫妻二人對呂洞賓的良苦用心感激不盡,更加勤奮刻苦。
後來荀香沒有辜負呂洞賓的好心和期望,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二人和呂洞賓揮淚告别,赴外地走馬上任去了。
八年後的一天,呂洞賓家中遭遇大火,房屋錢财系數盡毀,一家老小凄苦度日。這時,呂洞賓來找荀香求助,希望荀香幫自己一把。荀香雖日日好酒好菜地熱情款待呂洞賓,但一連住了數日,荀香對于如何幫助呂洞賓的事情卻隻字不提。呂洞賓覺得荀香不開口就是不願意幫忙,再住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隻得起身告辭回家了。
呂洞賓回到家中一看,新房都已經蓋好了!但是大門兩旁卻貼着挽聯,堂屋中央還擺着一口棺材,妻子正對着棺材披麻戴孝嚎啕大哭!見了呂洞賓,妻子驚恐萬分地問道:“你不是已經餓死在路上了嗎?荀香讓人把你的棺材都運回來了!”
二人不明白究竟怎麼回事,打開棺材蓋兒一看,棺材裡根本就沒有什麼死人,竟是滿滿一棺材的金銀珠寶,還留有一封荀香寫給呂洞賓的信。信中寫道:"荀香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恍然大悟,是自己錯怪荀香了,原來荀香早就都安排好了。
後來荀香和呂洞賓的故事就在民間傳開了,人們用“荀香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來形容那些真心為對方着想,卻被表面現象所蒙蔽的行為。
後世傳來傳去,故事或許早已偏離了當初的實情,民間有了多個不同版本。“荀香”二字也被慢慢被傳成“苟杳”,因“苟杳”音同“狗咬”,最終又被傳成“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源于呂洞賓成仙之後的故事。
小說《八仙得道傳》中說“桃花山犬祟王小姐, 夏口鎮狗咬呂洞賓”。二郎神的哮天犬偷偷跑到凡間,在桃花山為禍一方,已得道成仙的呂洞賓奉師命用降妖法寶“布畫”去降伏哮天犬。呂洞賓不負師命,在夏口鎮成功打敗哮天犬,并将其收入“布畫”之中。
按照師父的交代,呂洞賓這時應該将畫布卷起來,這樣哮天犬便會被化為塵埃,從此消失于三界之中,永絕後患。
但呂洞賓有一顆慈悲的心,對哮天犬心生憐憫,不忍心将其殺害。同時也擔心二郎神會因哮天犬的死遷怒于使徒二人,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的!
于是,呂洞賓決定教育哮天犬一番之後就把它放了,希望它能改過自新,重新向善。結果哮天犬被放出來之後,不但沒有對呂洞賓的不殺之恩心生感激,反而記恨上呂洞賓了,從此見了呂洞賓就追咬不放咬。
本來哮天犬是要被處死的,呂洞賓放他一馬,它不但不知感恩,反倒回過頭追咬呂洞賓,可不是好賴不分,不識好歹麼?後來人們就用“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來罵那些不知好歹、恩将仇報的人。
同一個典故,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但不管是哪一個故事,都在告訴世人:凡事不能隻看表面,不可胡亂攻擊他人,好賴不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