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家庭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如同擁有了珍寶一般。老人的德行越高,家庭的福氣越多。反之,老人沒啥德行,那家庭的福氣就會逐漸減少。
老人有沒有德行,為什麼會對家庭,産生重要的影響呢?因為老人是家庭當中的頂梁柱,一旦老人這根頂梁柱歪了,那下面的人就會做錯事,甚至走錯路。
或者,老人總是做一些讓人無語的事兒,子孫後代的日子就不會好過。所謂“老人有德,惠及三代;老人無德,禍害全家”就是這個道理。
對于有德的老人,我們自然要尊重,甚至還要向他們學習。而對于無德的老人,我們該遠離他們了,最好不要住在一起。
比如,有些兒媳婦,會遇到一些惡公公,或者惡婆婆。這兩代人再怎麼相處,還是會火星撞地球。所以說,雙方保持距離,各過各的生活,才是相處之道。
在一個家庭當中,不幸碰到這幾類老人,那是一家子不幸的開始,最好别住在一起。
一、碰到“蠻橫無理”的老人,讓後代心累。
跟老人相處,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碰到明事理的老人還好,可如果遇到不明事理的老人,那就比較難辦了。
你跟老人講道理,老人跟你耍賴皮;你跟老人談現實,老人跟你扯來扯去;你跟老人分析一件事的好壞,老人直接倚老賣老。
無論在哪一個家庭,隻要出現了蠻橫無理的老人,這家人都不會過得幸福。
要麼整天争吵,你嫌棄我,我也嫌棄你;要麼鬥來鬥去,你算計我,我也算計你;要麼相互看不順眼,你防着我,我也防着你。
這兩代人的“隔閡”,跟雙方都不懂得妥協有關。老人覺得,自己是長輩,為什麼要讓着年輕人呢?年輕人認為,就算你是老人,你也不能蠻橫無理。
隻能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誰知道誰對誰錯。既然如此,分開住會更好。
二、碰到“總愛搞事”的老人,讓後代心累。
人這種生物,總有這麼一個特點——愛搞事。
看到生活風平浪靜了,就到處挑撥離間,根本沒有想過“挑撥離間”的後果。搞事到了最後,不僅傷人,還害了自己。
隔壁小區有這麼一位老人,退休後,就到處跟親戚說三道四,而且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放心思在父母的身上。于是乎,他就專門找兒女要錢。
第一個月,他要了大兒子一萬元,說自己迷上了養生,要買點保健品。第二個月,他拿了二兒子兩萬元,說看上了某套家具,自己特别喜歡。
孩子也是有苦說不出。把錢給了老人,老人有可能得寸進尺。而不把錢給老人,又覺得說不過去。老人太愛搞事,受傷的終究是兒女。
為了一家人可以活得幸福,為了子孫後代能夠過得安穩,老人還是不要搞事了,給自己和子孫積德。
三、總愛“挑刺”的老人,會拖垮一個家。
民間有這麼一個詞,雞蛋裡面挑骨頭。
這雞蛋當中,明明就沒有骨頭,為什麼還要挑骨頭呢?因為有些人想“為難”别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你身為孩子,為父母出錢出力,沒想到父母對你愛理不理,還說你哪個地方做得不夠好,對你一臉嫌棄。你很無奈,為什麼父母不能體諒孩子呢?
你身為兒媳婦,已經盡好自己的本分了,沒想到公婆還是為難你,到處說你做得不夠好,沒有别人家的兒媳婦優秀,這讓你特别傷心。
總愛挑刺的老人,多半覺得自己不管怎麼做,都能獲得家人的原諒。其實,隻要關系存在裂痕,就很難修複了。
身為孩子,理應尊重老人。而身為老人,理應尊重後代。少點挑刺,多點包容,家庭會更幸福。
四、“為老不尊”的老人,會讓家庭受阻。
古人有言:“為老不尊,為幼不敬。”
在家庭當中有一定影響力的老人,竟然做出沒啥原則,甚至不太好的事兒,那後人也不會尊重老人,反而對他們特别厭惡。
比如《喬家的兒女》中的喬祖望,不僅不照顧孩子,還把一個孩子賣給了别人家。後來,等喬祖望老了,他很疑惑,為什麼老大會對我的态度那麼差呢?
試想,一個老人,不懂得為家裡賺錢,而且喜歡被外人割韭菜,對身邊人沒啥好的态度,那他還能受到兒女的尊重嗎?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單向的。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盲目用親情綁架孩子,隻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沒必要。
無論在哪個年紀,都該履行好自己的義務,做好自己的本分。如此,“為老自尊”的老人,才不會被兒女抛棄,晚年過得安穩幸福。
文/舒山有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