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⑴
參橫鬥轉⑵欲三更,苦雨終風⑶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⑷。
空餘魯叟乘桴⑸意,粗識軒轅奏樂聲⑹。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⑺奇絕冠平生。
注釋
⑴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元符三年(1100)作者遇赦北歸,渡南海。
⑵參(shēn)橫鬥轉:參星橫斜,北鬥星轉向,說明時值夜深。參、鬥,兩星宿名。
⑶苦雨終風:久雨不停,終日刮風。
⑷天容海色本澄清: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淨的。比喻自己本來清白,政亂污陷如蔽月的浮雲,終會消散。
⑸魯叟乘桴(fú):《論語·公冶長》載,孔子曾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魯叟,指孔子。乘桴,乘船。
⑹奏樂聲:這裡形容濤聲。
⑺茲遊:這次海南遊曆。
簡析
作者貶惠州、儋(dān)州先後七年,元符三年遇赦北歸,此詩為自海南島返回時所作。作者寫此詩後不久于常州病逝。
前兩聯照應标題,寫深夜渡海仰望所見,均語含雙關,境界開闊,意蘊深遠。颔聯用孔子、軒轅的典故,暗示此次人生經曆。尾聯推開一步,有力的收束全詩,詩人的曠達情懷和豪放性格躍然紙上。
該詩回顧了詩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經曆,表現了他北歸的興奮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堅強自信、曠達豪放的襟懷。
最豪放名句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蘇轼(1037-1101),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樂山市眉州)人,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颍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dān)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谥号“文忠”。蘇轼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影響深遠,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