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23:39:05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道家思想經典《莊子》,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莊子·秋水》這一篇。這一篇雖然是莊子外篇的一篇,但是重要性和思想内涵,可以和著名的《齊物論》相提并論。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1

在《齊物論》裡面,莊子提出了“萬物齊一”的思想,莊子将人和萬物看成統一的整體,提出了著名的:齊彼此、齊是否、齊物我、齊生死的四種境界。而在這一篇《秋水》裡面,莊子也提出了類似的思想,莊子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把人和大自然萬物等同視之,大自然萬物都遵循道,萬物都是平等的。莊子這一篇裡面,借用了北海之神和河伯的一系列對話,來闡述了自己的思想。

首先,我們來看看莊子如何論述人類的認知局限性的。莊子說,秋天的雨水多,随着季節的來臨,小河溪流的水流入了黃河,黃河的水面很寬廣,從河的這邊看對岸,連對面的牛馬都分辨不清楚。于是黃河之神“河伯”就的得意洋洋,以為天下所有的美好都全在自己身上了,以為自己很寬廣了。他順着水流一路向東到了大海,朝大海的東面看過去,卻看不到盡頭。河伯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2

望着大海對“北海之神”感慨說,俗話說“聽了很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這句話說的就是我呀,我曾經鄙視孔子的見識,輕視伯夷的義行,起初我不相信。現在我總是目睹了你難以窮盡的廣大。我要是不到你這裡來就糟糕了,我可能永遠會被那些得道之人笑話。這裡莊子通過黃河和大海進行了對比,看到一個人認知的局限性。就像莊子在《逍遙遊》裡面說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莊子繼續用北海之神和河伯的對話,來闡述人類認知的局限性。北海之神說,我們不能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它受到了空間的限制;我們不能和夏天的蟲談論冰雪,因為它受到了時間的限制;我們不能和偏袒的人談論道,因為他們受到了世俗禮教的束縛。這就是莊子經典的:“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一個人的認知收到了時間、空間和經驗的束縛,都是非常有限的。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3

北海之神繼續對河伯說: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渺小,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間,就像小米粒存在于大谷倉,世間萬物有千萬種,人隻是其中一種,每個人和萬物比起來,就像馬身上的一根毫毛。五帝所禅讓的,三王所争奪的,仁義之士所憂慮的,俠義之士所勞苦的,全都是可以由此看透。伯夷辭讓爵位以獲得了名聲;孔子講述六經以顯得淵博,這些人都自以為了不起,但其實就像江河較之于大海一樣,并沒有什麼了不起。

莊子在這一篇裡面,借用河伯和北海之神的對話,運用對比和拟人的手法,闡釋了我們認知的局限性,莊子說,生與死之間,就像一條沒有阻隔的大道,他們并沒有起點或者終點,明白了這個道理,你生于世間并不會更加歡喜,離開世間也不會覺得是禍患。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4

莊子說:“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 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

算算就知道,我們懂得的知識,遠遠不如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多,我們存在的時間,也遠遠不如我們不在人世的時間長,用極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沒有窮盡的境域,所以内心迷亂,而必然不能有所得。這就像莊子在《養生主》裡面說的:”吾生也有崖,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這并非說我們不應該追求知識,莊子隻是想告訴我們,我們即便窮盡一生去追求,所獲得的知識和智慧也是非常有限的。天地之大,是我們所不能了解的,每個人的存在都是非常渺小的,我們都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法看到世界的全貌。

其次,在談論了關于認知的局限性之後,來看看莊子是如何闡述,道家思想的唯物辯證法。河伯繼續問北海之神:我們如何來分辨事物的大小和貴賤呢?北海之神說:“以道觀之,無物貴賤”,從道的立場來看,萬物并沒有貴賤之分。從世俗的角度看,貴賤都不是由自己決定的。

從事物大的一面看,所有事物沒有不大的;從小的一面看,所有事物都沒有不小的。大小隻是每個人主觀的觀點而已。從功用的角度去看,如果順着事物有用的地方去使用它,那麼萬物都有用;如果順着事物無用的的地方去廢棄它,那麼萬物都是無用的。順着事物肯定去加以肯定,那麼萬物沒有不受肯定的;順着事物否定的去加以否定,那麼萬物沒有不被否定的。

不與井蛙言海不和夏蟲語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5

莊子還舉了例子說,之前堯帝、舜帝用禅讓的方式來傳承帝位;燕王哙、子之卻因為禅讓而導緻亡國,這裡說的是燕王哙讓位于子之,三年就發生了内亂而亡國了;從前商湯、周武王靠争奪而稱王,楚國白公卻因為争奪而死亡。從這些例子看,争奪和禅讓,有的受人尊敬,有的遭人唾棄,高低貴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竊鈎者誅,竊國者侯”,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段是莊子辯證思維的集中體現,也體現了道家思想唯物辯證思維。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意思是說,天地并沒有所謂的仁慈,對待萬物都一視同仁人;而聖人也是一樣,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莊子說的“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謂的高低、貴賤、大小都是每個人從自己角度看待世界的樣子而已。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後面我将繼續分享《莊子》的更多精彩内容,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