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的王春明老師是七四屆高中畢業生,也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聊城地區的莘縣插隊落戶生活了三年多,恢複高考的第一年考上大學回到了濟南。說起自己的插隊經曆,王春明老師很激動也很感慨,他說三年的知青生涯雖然吃了不少苦頭,可也實實在在得到了鍛煉,自己的體質和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這還不算,他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考上了大學收獲了愛情,好事都讓他趕上了。
1974年8月份,高中畢業的王春明和幾十名同校的學生離開了濟南,坐車來到了聊城地區莘縣的王莊公社,他和十五名濟南知青被分派到奶奶廟大隊第五生産小隊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十五名濟南知青有八名男生七名女生,十五人就有三人是高中畢業生。
五隊的隊長姓于,叫于憲忠,當年四十歲左右,個子不高,人很随和。知青們到來之前,于隊長就在隊部大院裡為知青們準備好了住房,在院子裡壘砌了竈台,搭起了涼棚,還置辦齊了鍋碗瓢盆等一應生活用品。知青們的第一頓晚飯是于隊長的媳婦給知青們做的,晚飯很簡單,主食是玉米和麥子面的窩窩頭(摻了少量麥子面),一盆茄子炖豆角外加一鍋菜湯,還有兩半碗蘿蔔鹹菜。吃飯的時候,于隊長笑着對知青們說:“咱這條件有限,現在隻能吃窩窩頭或大餅子,等天氣涼快一點了,我讓我家你嬸子給你們攤煎餅吃。”
知青們居住的地方更簡單,兩間土坯房子,男生住一間,女生住一間,地上鋪了麥稭,麥稭上面鋪着葦席,大家的被褥就鋪在葦席上。
魯西地區的8月份正是比較炎熱的季節,傍晚的溫度也在三十度上下,知青們吃過晚飯,都在隊部院子裡乘涼,雖然大家經過了一天的奔波,都很疲乏,可屋裡又悶又熱,躺在葦席上就會滿身大汗,誰也無心入睡。
就在大家在院子裡閑聊時,于隊長的媳婦拿着幾把蒲扇(芭蕉葉蒲扇)來到了隊部大院,分給知青們說:“這幾天太熱了,屋裡又悶又潮,你們扇扇風,也好涼快一些。”接過于隊長媳婦遞過來的蒲扇,知青們都很感動,于隊長的媳婦和于隊長一樣淳樸善良,他們拿知青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第一個夜晚,知青們都沒睡好,一是天氣太熱,二是初來乍到,對新環境大家都有點不适應。半夜的時候,王春明和幾名男生把葦席拿到了院子裡,院子裡稍微涼快一些,大家總算睡着了。
知青們在家休息了一天,于隊長領着大家熟悉了一下周邊的環境,介紹了一下五隊的自然情況,就讓知青們下地參加生産勞動去了。知青們不會做飯,于隊長就安排他媳婦臨時幫助知青們做飯。下地幹農活,知青們隻能靠自己了,不會就得學,别人隻能教你學會幹農活,卻不能天天幫你幹農活,一個蘿蔔一個坑,個人掙個人的工分,誰不幹活隊裡就不給記工分。
因為王春明是高中畢業生,身體又比較強壯,于隊長就安排他和一名社員負責看管柴油抽水機澆灌莊稼。奶奶廟大隊的地勢平坦,離河流又近,水資源豐富,引水灌溉成了莊稼增收的有力支撐。
那時的物資還是比較困乏的,像柴油機和拖拉機之類的農業機械還未普及,五隊就有一台十二馬力的柴油機,主要就是用來排灌(雨季排澇,旱季澆灌),這台機器可是隊裡的寶貝,隊長和社員們都很愛惜這台機器。
王春明白天去村外的玉米地澆水,晚上還要和那名社員一起在田間地頭看護機器。不過看機器是有報酬的,每人每晚隊裡給記三分工。晚間在田間地頭睡覺雖然也很辛苦,可社員和知青們都很羨慕王春明,因為他一天能比别人多掙三分工分。
幾天後,知青們發現王春明的臉上、胳膊上、腿上全是紅腫的膿包,一名叫張秀玲的女知青問王春明:“王春明,你臉上和胳膊上是咋弄的啊?”“蚊子咬的。”王春明說。張秀玲又問:“你來下鄉沒帶蚊帳嗎?”“沒有,也沒想到這裡的蚊子這麼厲害啊。”王春明笑了笑說。
那天晚飯後,王春明剛要去田間看機器,張秀玲拿着自己的蚊帳來到王春明面前,笑着說:“王春明,我的蚊帳你拿去用吧,我不怕蚊子叮咬。”王春明再三推讓,張秀玲硬是把蚊子塞給了王春明。對于張秀玲的關愛,王春明倍感溫暖,他從心裡感激張秀玲。
張秀玲也是一名高中畢業生,她和王春明同校不同班,來下鄉插隊之前,他倆都沒說過話。從濟南來莘縣的路上,大家才相互通了姓名,算是認識了。張秀玲個頭挺高,長得很漂亮,也很開朗大方,大家對她的印象都很好。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到了九月份,地裡的玉米高粱都快成熟了,王春明和那位社員也就結束了農田灌溉,他倆把柴油機和水泵用地排車(架子車)拉回隊部進行維修保養,秋播(播種冬小麥)以後,入冬以前,麥田還要冬灌。原本對柴油機一竅不通的王春明,跟着那位社員師傅學習了一段時間,他也基本掌握了柴油機的維修和保養技術。
那年冬灌結束後,地裡也沒什麼要緊的農活了,考慮到知青們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臨近春節的時候,經大隊書記批準,王春明他們都回濟南過春節了。
春節後從濟南回來,王春明給于隊長家帶來了兩包點心和兩瓶酒,也給那位一起灌溉的社員家帶來了兩瓶白酒。因為那位社員對王春明特别關照,教給他柴油機的維修技術,還說要給他介紹對象。那次回濟南,王春明也給張秀玲買了禮物,春節過後他還去張秀玲家拜年了,不說别的,光張秀玲借給他蚊帳這一件事,王春明說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之後的日子裡,大家明顯覺察到了張秀玲對王春明的熱情和友好,也都看到了王春明對張秀玲的關愛和照顧,大家都很羨慕王春明,都說他有豔福。一位叫李吉齊的知青還跟王春明開玩笑:“春明哥,秀玲姐可是咱知青小組的仙女,你可真有福氣,到時候可别忘了請大家吃喜糖。”當時王春明雖然還沒考慮過個人問題,可他對張秀玲确實有一種很美好的感覺,他發自内心喜歡張秀玲。隻是一考慮到張秀玲的自身條件和她家優越的家庭條件,王春明心裡就有一種自卑感,他覺得自己根本就配不上張秀玲。
後來,于隊長還真對王春明和張秀玲說:“在咱五隊,我看你倆是最般配的一對。你倆要是能在這紮根,到時我給你倆當介紹人。”王春明嘴上雖說配不上張秀玲,可他心裡真希望能有這一天。
1976初秋的一天中午,王春明在給玉米地灌溉,收工路過的張秀玲來到王春明身邊笑着說:“王春明,聽說奶奶廟大隊得到了一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不知誰會成為這個幸運兒,你也有個心理準備,應該在咱們高中畢業生中推薦。”聽到了這個消息,王春明心裡很激動,他真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幸運兒,上大學,那可是他的人生夢想。
沒多久,推薦上大學的人選就确定了,張秀玲成了那個幸運兒。知道了這個結果,王春明心裡非常難受,他難受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被推薦上大學,他難受的是張秀玲上大學走了,他和張秀玲就沒有任何希望了,要是兩個人都在農村生活,他還有追求張秀玲的機會。
張秀玲上大學走的前一天,她把自己的高中課本(張秀玲去莘縣插隊時帶去了高中的全部課本)和一些生活用品留給了王春明,還把一張紙條和十塊錢塞給了王春明。等張秀玲離開了奶奶廟大隊,王春明才忐忑不安地打開了那張紙條,隻見紙條上寫着:春明,農閑時間不要放松學習,學好文化知識早晚都會有用的。加油王春明,我在濟南等你。
看完張秀玲寫給他的紙條,王春明哭了,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張秀玲上了大學,就等于跳出了農門,大學畢業後就是國家幹部了,一個農民和一個國家幹部,就像兩條平行的鋼軌,永遠都不會有相交的機會了。
從那以後,王春明就像變了一個人,變得寡言少語了,收工後或田間勞動間歇時間,他就會抱着書本看,還拿着鋼筆在課本上寫寫畫畫的。每天晚上,王春明都會堅持學習到深夜,張秀玲寫給他的那張紙條真的起到了督促作用。
1977年夏天,奶奶廟大隊得到了兩個招工名額,是去濟南當建築工人,王春明不太喜歡這個工種,他就把招工名額讓給了别人。于隊長以為王春明是想在奶奶廟紮根,他就給王春明介紹對象。那個女孩也是五隊的社員,雖然沒多少文化,可長相絕對是一等,隊裡好多帥氣的小夥子追求她,她都看不上。王春明婉言謝絕了于隊長的好意,他說自己的年齡還不大,不想這麼早考慮個人問題。其實,他心裡一直裝着張秀玲,再漂亮的姑娘他也看不上。
恢複高考的第一年,王春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東師範大學,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王春明激動得淚流滿面。離開奶奶廟的前一天,王春明把自己的臉盆暖水瓶等一些生活用品都送給了于隊長家,于隊長的媳婦包了餃子為王春明餞行。王春明離開奶奶廟那天,于隊長一直把他送到公社汽車站。
回到濟南沒幾天,王春明就見到了張秀玲,張秀玲聽到王春明考上大學的消息,就跑來看他了。看着滿臉笑容的張秀玲,王春明第一句話就是:張秀玲,謝謝你給我的鼓勵。
大學畢業後,王春明成了一名中學教師,參加工作的第二年,他和在市婦聯工作的張秀玲領取了結婚證,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後的生活很幸福,兩個人你謙我讓,恩愛有加,親朋同事都很羨慕他倆。結婚後不久,王春明和張秀玲回奶奶廟看望了鄉親們,請于隊長和鄉親們吃了喜糖。
時隔這麼多年,每當說起自己下鄉插隊的那段往事和幸福的婚姻生活,王春明都會激動不已,他說自己下鄉三年就考上了大學,還收獲了美好的愛情,好事都讓他趕上了。王春明還說,自己能有今天,這多虧了張秀玲當初的鼓勵和關愛,張秀玲真的是他生活中的伴侶,更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他一輩子都要感謝自己的愛人的。
作者:草根作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