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原子構成的物質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單質,金屬單質,如鐵、銅;稀有氣體單質,如氦氣、氖氣
以及金剛石矽等非金屬單質
2.原子的概念及理解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未發生變化。
(2)對原子的概念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①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如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
②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如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就由原子保持。
③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脫離化學變化這一條件,原子仍可再分。
3.原子的性質
(1)原子的質量、體積都很小
(2)原子在不停地運動
(3)原子之間有- -定的間隔
4.原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可用元素符号表示,如0既可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1個氧原子。若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數字,則隻表示幾個某原子,如50隻表示5個氧原子。
5.原子的結構
(1)原子的構成
大量的科學實驗證明,原子不是一個簡單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它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運動的電子構成的。
由于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2)原子内部微粒之間的關系
①位置關系: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電子圍繞着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②數量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和質量
(5)對原子構成的正确理解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絕大多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有- -種氫原子的原子核内隻含有1個質子,無中子),體積極小,密度極大,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核外電子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②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③原子核内的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如在鈉原子中,質子數為11,中子數為12。
④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就沒有中子。
⑤在原子中,由于質子(原子核)與電子所帶電荷數量相等,且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中雖然存在帶電的粒子,但原子在整體上不顯電性。
⑥每個原子隻有一個原子核,核電荷數(即核内質子數)的多少,決定了原子的種類。
6.分子和原子的聯系與區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