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鐘馗為中國民間傳說中驅妖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髯,相貌奇醜,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崇。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長安應試,鐘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意以貌取人,進讒言,從而使其狀元落選。鐘馗一怒之下,頭撞殿柱而亡,震驚朝野,皇帝聽後特别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鐘馗的由來有種說法。一說唐玄宗于病中夢見一大鬼提一小鬼啖之,玄宗問之,自稱名鐘馗,生前曾應試舉未中,死後托夢決心消滅天下妖孽。玄宗醒後,命畫工吳道子繪成圖像。吳道子想象中的鐘馗像,為曆代畫像開拓了一條以鐘馗為主要人物題材的創作之路。民間鐘馗是一個從曆代巨擘大師到民間畫工都喜愛描繪的古老題材。五代黃荃、宋代石恪、元龔開、明代戴進、清代則更多,有顧見龍、金農、羅聘、黃慎、任佰年、趙之謙等。都是畫鐘馗的高手,特别是高其佩以畫鐘馗最為有名,據說他每年端午節都要畫鐘馗,傳畫的鐘馗畫有幾十幅之多。據《聖朝名匠評》載高益初畫鐘馗擊兔圖,見者感覺畫中神鬼之間有些勢均力敵,高益又奮筆另作一幅,表現鐘馗舉石狻猊擲向厲鬼,觀者莫不驚駭。宋末元初的龔開堅決不做元朝的官,窮得“坐無幾席”還用畫筆反元,讓他兒子優在榻上就背按紙,作《中山出遊圖》,把鐘馗當自己,畫得”氣吞萬夫”;把元朝統治者的奴仆們畫成被驅逐的小鬼,蓬頭垢面,醜怪猥瑣,用以表示自己的抗元的心态。明代的錢谷畫“喜鐘馗”,手持笏闆,帽插春花,讓鐘馗給人事業帶來福祉。清代的金農畫“醉鐘馗”,讓終南進士嬉遨盛世,慶幸太平。首創指頭畫得高其佩畫“怒鐘馗”,把亦鬼亦神的鐘馗生活化,不隻畫鐘馗驅鬼降魔,還畫鐘馗看劍、讀書、罷宴、登壇等。
鐘馗圖 任伯年
清代任伯年一生創作過至少數十件的鐘馗畫。在曆代畫家所畫的鐘馗畫中,幾乎形成了一種“鐘馗樣”,青面獠牙、斬鬼捉妖、剛正不阿……等成為鐘馗的固定形象。但在任伯年所畫鐘馗諸作中,他能力避人俗套。他将死闆、生硬而不近人情的鐵面鐘馗畫成了一個個情态各異、妙趣橫生的有血有肉的勇者形象。在其筆下,鐘馗有揮刀斬狐者,有怒目剖鬼者,有配劍側目者,有獨坐竹石者,有鐵面冷顔者,有昂首挺胸者,也有口銜利劍、足踏魅魑者……雖然同樣是疾惡如仇的形象,但表現出的鐘馗卻絕無雷同之處。
鐘馗搔背圖 齊白石
近代畫家齊白石老人65歲時畫《鐘馗搔背圖》,畫一小鬼為鐘馗搔背,題詞是“不在下,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汝在皮毛外,焉能知我痛癢?”簡直就是一幅農村牆邊小孩給老人搔背的寫意畫,滿紙诙諧,質樸的農民氣息。
喜從天降 王一亭
畫家王一亭《喜從天降》,是他49歲時所作,畫中鐘馗正手指從天而降的蜘蛛,形态生動。尤其鐘馗形象全用朱筆所繪,紅袍紅面,用筆蒼勁雄渾、奔放精微。
事事如意 徐燕孫
畫家徐燕孫的《事事如意》,畫的鐘馗、小鬼,并不使人感到猙獰恐怖,反而多了一層诙諧幽默的情趣。圖中鐘馗劍須環眼,表情嚴肅,吓得小鬼戰戰兢兢。這種賜福避邪的神像題材,在民間年畫中有很多表現,但是運用中國畫手法畫出來就相對為少。
鐘馗凝視圖 範曾
畫家範曾從1977年春節在人民大會堂即席揮毫作品第一幅《鐘馗凝視圖》起,畫鐘馗已30年曆史。他的威風凜然、精光四射的鐘馗形象已廣為世人所喜愛,他本人最初因畫鐘馗而聲名鵲起。他用自己擅長的潑墨去畫鐘馗,又對這一傳統題材作了獨具匠心的藝術改選,即不去刻畫鐘馗将小鬼“瞻目而啖之”的可怖,而着力表現其“内對外王”的人文内涵,于是鐘馗不再是、兇惡駭人的“鬼”,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憎的“人”,即端莊威嚴又可敬可親。鐘馗坐騎的畫法也大異前賢,以勾勒之法畫的馬,一匹昂首前視、神采飛揚、奮逸塵的神駿就表現在我們面前,與雙目炯炯,一襲紅袍的鐘馗渾然一體,令人神往。鐘馗畫已成為範曾藝術世界中的一個重要符号。給了他改正恒久的藝術生命力。鐘馗題材繪畫成為曆久不衰之畫題,名家人叠出,精品如林。自唐代大畫家吳道子首創“鐘馗”開始,諸多名家都畫鐘馗,在大師們的筆下,鐘馗的形象豐富多姿,鐘馗畫經過曆代無數畫家的辛勤創造,以其特有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價值,蔚然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葩。古人有詩雲:“學富五車易,剛正不阿難。人多鐘馗氣,乾坤朗朗天。”這也許是人們喜歡鐘馗畫的原由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