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業内在讨論碧桂園HR部門成立一個咨詢公司的事,有人問我,這是不是HR變革方向?
我個人觀點:面臨寒冬,這是企業發出求生存、讓HR擁抱變革的信号,但大廠孵化的咨詢公司通常很難做大。
有兩個判斷依據:
一從全球咨詢行業發展規律看,隻有IBM以基本廢掉硬件業務代價,最後成功轉型成IT咨詢公司,其他惠普、戴爾硬件大廠的咨詢業務也曾橫空出世,一度風生水起,但當母公司陷入“泥潭”,咨詢業務最後會歸于寂靜。
二回到國内市場的視角,具體到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目前行業還處在初級階段,大量的業務是碎片化、區域化、非标準化,還存在“規模不經濟”情況,人力資源市場容量非常大,但企業收入規模不大。
舉例說,像頭部人才外包公司,科銳國際2022年上半年營收44億,萬寶盛華(大中華區)上半年22億,頭部招聘公司,Boss直聘今天上半年也隻有22億左右。
碧桂園2021年營收5500億 營收,而今年上半年最新财報顯示,隻有1623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31%(斷崖式下降),即便碧桂園直接收購科銳國際 萬寶盛華 boss直聘,一年收入還不到200億,完全彌補不了的上千億的收入。
所以,碧桂園成立咨詢公司,就算是生産自救,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1、碧桂園為什麼成立咨詢公司?
我們來聽聽碧桂園官方解讀。
今年4月份,碧桂園集團人才管理部發表一篇《新長征路上的HR》的文章,提到這個慧捷咨詢公司的來龍去脈:
文章說,對于碧桂園而言,慧捷成立的初衷是發揮人力資源規範化、集約化、信息化共享優勢,為各單位提供相關人力資源業務承包與增值服務,促使各單位的HR以聚焦最核心的價值創造,實現管服分離、降本增效、全競提升的戰略目标:
三化的具體含義:
(1)規範化,業務拉通,實現組織系統化、業務流程化、行為标準化、控制過程化。
(2)集約化,專業團隊無縫隙、無間歇性承接各專業分包事務,最大化減少各用人單位相關專業崗位人員配置和人才培養、人工成本壓力。
(3)信息化,基于人力資源管理及互聯網技術,提供“一攬子”一體化全周期服務,可定制,可自選,便捷高效過程可查。
該公司拟提供三種産品/服務:
(1)招聘服務:百萬級人才儲備,覆蓋地産、施工、機器人、互聯網、新能源、農業、制造業、醫藥等行業,可承接各級中高端人才尋訪、RPO、校園管培生招聘策劃,資深職業顧問對接,同等服務高效優質低價。
(2)培訓服務:彙聚一線實戰專家團隊,承接各單位與外部企業人才賦能與梯隊建設、知識管理與資源建設、測培行一體化解決方案,使得培訓資源利用最大化。
(3)SSC服務:承接各單位基礎人事、薪酬服務等業務,提供标準化、集約化、自助化服務,使業務處理更加高效、規範,解放HR實現工作更加聚焦。
關于碧桂園成立咨詢公司真實原因的猜測。
業内有一種聲音說,碧桂園主動做招聘服務、人事外包,這是一種“更高級”的裁員。
根據半年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碧桂園雇用約78533名全職雇員,而在2021年12月31日,這個數字為100705名。粗粗的算一下,這半年期間,碧桂園減員22172人,削減幅度達22%。
這種猜測或許有一定道理,希望能給員工一個體面的“過渡”,總比互聯網那種“一刀切、連鍋端”裁員似乎要更體面一些。
換個角度去想,碧桂園做招聘、培訓、SSC相關業務,暫時看不出跟行業成熟公司對比,有什麼明顯優勢。
2、萬科成立獵頭公司之後
在地産界,碧桂園不是第一家搞人力資源公司的。去年5月份,萬科成立獵頭公司也曾引起行業不少熱議。
後來,萬科官方“萬物雲”發文解釋說,萬科并沒有開獵頭公司,但是,的确有一家叫“祥盈企服”的公司。
這家公司成立2019年11月,是将原來萬科物業公司的人力、财務進行升級,嘗試将職能轉變為業務、将管理轉變為服務。
萬科還說,這個“祥盈企服”模式是模仿華為的“慧通”和海底撈的“微海咨詢”, “慧通”是華為的差旅平台(酒店 機票 餐食轉型),先經過内部業務化、再外部市場化。海底撈也有很多服務公司獨立了,比如“蜀海”(由供應鍊轉型)、“微海咨詢”(由人力資源轉型)。
經過幾年的孵化了,萬科祥盈企服經營的怎麼樣的呢?
目前還看不到萬科祥盈企服收入數據,我們從自有員工數量、服務用戶總數來看,跟科銳國際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對比。
截止2022年6月30日,科銳員工人數 3366 人(萬科祥盈3500人),科銳國際管理靈活用工17萬人(萬科祥盈服務用戶15萬人),科銳全國96城市有分支機構(萬科祥盈56個城市),科銳半年收入44億,全年預計80-90億。
保守估計,萬科祥盈企服一年搞幾個億應該問題不大。
根據萬科最新半年财報,萬科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69.16億元,同比增長23.82%(萬科情況明顯要比碧桂園好)。
其中,萬科“萬物雲”上半年收入143億(萬物雲有三大業務,一是社區物業服務與80.8億,占比56%,二商企和寫字樓服務,51.1億,占比35.6%,三解決方案服務收入 11.6 億元,占比 8.1%),所以,萬科的祥盈企服高幾個億的收入算正常。
當然,萬科一個新生公司,跟一個老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比本身不太合理,科銳國際的業務的複雜度、成熟度,肯定要比萬科祥盈企服不知道高出多少。
下圖是科銳國際的業務大圖:
祥盈企服算成功了嗎?
萬科去年6月份說,祥盈企服還在内部孵化,仍有失敗的可能……
萬科還說,(祥盈企服)對外輸出是否能成功,還未知。但至少,在支持多元業務下,實現了職能專業化。在人力、财務等職能完成COE(專家) BP(派駐在各業務線) SSC(共享服務)三角分工,再将SSC外部市場化,很多企業都在走這條路,隻是看誰跑得早、跑的快、跑的好。
總而言之,我們依然佩服萬科的勇猛,兩三年前,萬科主動喊出來“活下去”,當時,我們很多人都以為者是萬科在作秀。結果一語成谶,“活下下”現在成為時代最強音。
3、文章小結
我們認為,碧桂園HR成立咨詢公司,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主要作用:一是鼓勵HR生産自救,聚焦價值鍊,二擁抱冬天,開始新征程。
碧桂園在《新長征路上的HR》文章,有幾句話專門跟HR群體說,說得不錯:
(1)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長征。
“十字路口,該向左還是向右,沒有人知道絕對正确的路線。”
碧桂園還引用任正非的話“什麼叫成功?......經曆了九死一生還活着,那才叫成功。我們這不叫成功,最多叫成長。可能連‘成長’都不算,隻是在增長。”
——碧桂園這個《新長征》文章發表是4月份,大概是碧桂園第一季度财報發布之後,當時叫“長征”,經過任正非上周的“為了活下去”的氛圍渲染下,現在“長征”直接等于“寒冬”了。
(2)HR的新長征,需要新的思路。
碧桂園對HR的長征提出三條思路,有一定借鑒性的:
一、是更聚焦創造崗位核心價值
“極簡組織下,不可能再回到精細分工、事必躬親、崗必有人的階段,現在少少幾杆槍若什麼想都做,極大可能什麼都做不好,要麼淺嘗辄止要麼按了葫蘆起了瓢……
“所以,最務實的辦法就是切割聚焦,非必須、必要、躬親的業務切割出去給專業團隊去做,保留精力聚焦戰略、組織、人才、文化層面核心的設計、規劃、升級、落地,聚焦于COE的卓越實現。”
二、從全局經營算筆經濟大賬
“很多HRD或CEO習慣手下有人,喜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的命運自己做主”,即使推進極簡組織,也最大可能四處"安置",保持團隊的“強大”隊形。
“但業務的季節性及歸零思維導向,已經不允許非必要、非必須、非關鍵業務的發生,養兵千日可能已無機會“用兵一時”,單從人工投入産出看是不符合組織收益最大化的,況且我們面臨的環境更複雜、更多維、更不可預測。”
三、個體的全面成長也是企業的責任
“我們應該清晰每個HR從業者都有一個專家夢,至于成為什麼量級且不論,但不會是希望沉溺于單一事務性、執行層面不可自拔,而是希望能夠打破橫向和縱向壁壘,結合業務全周期實現個人能力與價值貢獻的雙提升。
“即使意欲從事單一業務闆塊,也是期望成為這一模塊更強的個體。在這裡組織提供的平台和土壤就尤其的重要。”
——這三個思路,第一個談聚集,實際談的是切割,第二談算賬,實際談的是歸零,第三談企業的責任,實際談的是個人的責任。
以上就是我們的解讀,未必都是對的,觀點供參考。
參考文章:
碧桂園集團人才管理部:新長征路上的HR
萬物有雲:大寶專欄 | 萬科并沒有開獵頭公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