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韓寒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後會無期》上映,票房大賣,許多文藝青年二刷、三刷此片。
為什麼韓寒一出手就能獲得成功?《後會無期》有哪些吸引人之處?
客觀說,這部電影有很多不成熟、不足的地方。
第一次做導演的韓寒能夠駕馭電影,但做不到像天才導演一樣用想象力“創造”電影。
但韓寒巧妙運用“細思極恐”的三重設計,将影片推上三個極緻,掩蓋了不足。
以下文章将通過“萬花筒金句”、“雙重性格”、“五段式告别”三個關鍵詞解讀這部豆瓣7.1分的影片。
一、極緻“金句”的台詞
《後會無期》的故事很簡單:江河是個老師,要從最南邊去最北邊教書,馬浩漢是江河的好朋友,開車送他去教書。說的是二人的“囧途”旅行。
韓寒用一個非常簡單的主線,套上“公路電影”模式,中途所發生的事件無非是見初戀、被陌生人騙之類的常見橋段,并沒有戲劇性沖突,沒有生死大事,可為什麼能征服觀衆?
認真看過影片後,你會發現這部電影有一個特點——每個人說話都很快,而且“出口成章”,每三句台詞就有一句金句。
例如: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沒想到你連壞人都不是。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這些台詞從每一個角色的口中說出,很玄乎、很有趣、讓人聽着回味,聽着上瘾。
這正是韓寒電影的獨創特色。
韓寒是誰?他是靠寫作出生,他的書吸引着無數文藝青年追讀,他将書中的金句運用到了電影世界,極緻運用。
所以觀衆在觀看影片的時候耳邊不斷聽到金句,配合本片文藝懷舊式的配樂歌曲《Que Sera Sera》、《女兒情》,不斷觸動觀衆的情緒。
但其實金句是經不起推敲的,它讓台詞極緻唯美,卻無法表達人物性格。
可偏偏韓寒就是能寫出成千上萬的金句,他讓整部電影都是金句。他讓每個角色說話節奏快、金句脫口而出,觀衆想仔細琢磨一句話的時候,下一句已經來了。
在這樣萬花筒式的金句中,不知不覺演完了電影,讓喜歡的觀衆感覺不明覺厲,二刷、三刷。
二、極緻“細思極恐”的人物
本片的兩位主角江河和馬浩漢是兩個極端。
江河是個極端理想主義的人,有着詩人的氣質,他追夢、逐夢。
馬浩漢是個極端現實的人,他從小在社會摸爬滾打,被“現實”坑了一次又一次。
導演将這兩個人物放在一塊,恰巧是“本我”和“自我”的矛盾融合。
本我:指原始的自己,有夢,有理想,代表江河。
自我:現實的自己,在社會上混着,代表馬浩漢。
所以這部電影可以看成是“一個人”的成長旅行。
以下做一個有意思的推論——
倘若将這部電影的主人公設定為一個叫做A的人,江河和馬浩漢都是A内心的兩個人格,來重新解讀這部電影會是什麼樣的呢?
A買了一輛車,他決定先去見一下他青梅竹馬的朋友周沫,然後去見一下他通信十八年的筆友劉莺莺。
用一段跨過中國線的旅程來為自己即将到來的三十歲留下紀念。
蘇米是A在途中的偶遇,是A一見鐘情愛上的女孩,卻激發了A體内人格的第一次鬥争。
“江河”人格覺得蘇米很好,願意無條件幫她。
“馬浩漢”人格說,“喂,你别傻了好嗎,蘇米是個騙子啊。”
兩個人格為此争吵。
愛情來臨,理想的人格相信愛情,現實的人格卻指出愛情殘酷。這個世界沒有愛情童話。
在旅行的後段,A遇到了路人阿呂,阿呂想要搭順風車。
善良的“江河”說,行,你上來吧,我們一起去看“旅行者衛星”。
現實的“馬浩漢”說,别讓他上來,不要相信陌生人。
最終當阿呂把車偷了跑走時,A内心的兩個人格爆發了,決裂了。
理想和現實打了一架。最終“本我”和“自我”分道揚镳。
如果用這個實驗視角看故事,會獲得更有趣的體驗。
但這絕不是幻想空談。
其實電影中的很多人物被創造出來的時候都富有極緻性——極緻的理想主義,極緻的現實主義。
電影通過“極緻人物”的刻畫,讓觀衆更快理解這個角色。
江河太理想,馬浩漢太現實,胡生太“白癡”,蘇米太容易為愛奮不顧身,劉莺莺太“克制”,阿呂太滿嘴胡言。
在一個個極緻的性格中,角色人物是什麼樣的,都被貼上标簽,觀衆可以較為輕松的理解每個角色的決定。
理解是最重要的,如果觀衆不理解這個角色為什麼這麼做,就會困惑,産生影片的“槽點”。
而《後會無期》在這方面是成功的,它用極緻性格讓觀衆進入人物的内心。
三、極緻情懷
縱觀很多第一次拍電影的導演,例如趙薇的《緻我們終将逝去的青春》,蘇有朋的《左耳》,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這些電影的票房成功都離不開“情懷”二字。
這類電影都有一個明确的目标人群:80、90後。
即将老去的80後,正在脫離青春的90後,他們恰巧是電影院最主力的觀衆。
以上影片抓住了80、90後的情懷觀,在現實裡遍體鱗傷,看着時光流逝,物是人非,懷念初戀,懷念逝去的青春。
而《後會無期》将情懷用到了極緻。
樸樹唱着,“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後會無期》本身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青春旅行式的公路電影,冒險未知的前方之路。
鄧紫棋唱着,“當一個人成了謎”,所有角色的心中都藏着滿目瘡疤的往事秘密。
電影用了五段式的告别——
1、青梅竹馬的周沫
匆匆地見了一面,又匆匆地離開,談論起往事,但都留在回憶裡,這是對初戀告别。
2、一見鐘情的蘇米
喜歡上一個别人都說是騙子的女孩,可就是隻有“你”一廂情願的相信。
相信她說的每一句話,對她留戀,久久難忘。但還是要分開,這是對你愛的人告别。
3、劉莺莺
一個一直陪在你身邊關心你、照顧你、惦念着你的人,但是不可能在一起,對于最愛遺憾的告别。
三個人代表了初戀、你最愛的人、最愛你的人的三次告别,而生命中所遇到的這三個人,往往都不是陪你到最後的人。
這是成長和愛情的疼痛領悟。
4、被阿呂騙錢
一個你曾經很相信的人,曾經和你玩得不錯的朋友,卻因為錢而出賣了你、騙了你,現實給你的人生上了沉重的一課。
5、江河和馬浩漢分道揚镳的告别
當初懷着夢想,有理想的你,在現實的殘酷、社會弱肉強食的競争中,變成了面目全非的自己。
放下初衷的那個“本我”,不再做夢,也會常常迷失現實的“自我”,不知何去何從。
五段式告别,說電影,也恰巧是寫看電影的每個人的故事,寫一場成長的必修課。
不再年輕,不敢做夢,隻會在夜深人靜時偷偷懷念,我還是從前的那個少年嗎?
這樣的情懷直擊80、90後的内心深處,也是影片成功的原因。
結語:
客觀上說《後會無期》這部電影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缺點。
故事不新穎,情節簡單,戲中角色所有的命運都是從嘴裡說出來的——
每一個角色都是從話語中帶出往事傷痛,并沒有在電影裡遇到什麼實質性的突發事件考驗。
但韓寒巧妙的運用了極緻的金句,令觀衆沉迷;運用極緻理想和現實的雙重人物令觀衆融入角色;用極緻情懷走入觀衆的内心。
這三個極緻掩蓋了電影的不足。
《後會無期》是一部帶有強烈“韓寒風格”的電影。
影評人挑毛病,不覺得這部電影有什麼地方好,可喜歡韓寒的文藝青年們卻為此着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