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從來不缺老字号粉面店,人民東裡的宋記、南大橋下的粉店、靈山的盧梅燕、秀英的雙擁路、西門的亞妹..大到每個區,小到街頭巷尾,這些默默開了數十年的店,是為了安撫食客早上空虛的腸胃而存在。
但對于海中和附中學子來說,别人如何誇上天,公衆号吹得再美味的店,都不如大路街這家小廟裡賣的粉香。
知道它,也是一位海中學子胖胖老爹(藝名)的無數次安利。每次聽她聊到這家店,那副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仿佛全世界不知道它就虧了的模樣,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她對這家店的摯愛,且每次都有很多故事可說。
“md,小廟的粉有毒,不知道為什麼每天早上都想吃。住校的出不去吃不到很捉急!隻能早早6點爬起來,牙都不刷直沖校門,趕在6點半前保安不攔人時候出去,直接打包7.8份回來。為了吃碗粉我真的是拼了(微笑)”
沖着”不好吃我請你吃十頓飯”這句話,我拎着剛到公司還睡眼惺忪的大木和海中地頭蛇吃貨好友胖胖老爹出發了。
01海中人最愛的早餐店
早晨的大路街,街邊全是些上了年紀的破舊小店,掩在茂密樹下,牆體爬滿歲月的印記,走出不遠就看到醞釀着勃勃生氣的小廟粉店。
大廳是自家的祖宗祠堂,一堆打包盒和辣椒袋扔在方桌上,光看就知道剛剛經曆了場忙碌的“外賣争奪大戰”。後院幾張為數不多的破桌椅,毫無規整地擺放着。
小廟粉店,自家店鋪,白天營業晚上居住。既是手藝的代代傳承,也是這家人半輩子的經濟來源。
“今天怎麼有空過來?又吃豬雜粉湯是不?”
“朋友說想吃你家的粉,專門帶他們過來的。要一碗粉湯加料,一碗海南粉加料,一碗腌面,一個粽子~”
沒有過多寒暄的語言和過于親切的打招呼方式,多年來老闆和老客早就培養出了絕對的默契,熟知他們的喜好,大概也是店鋪能維持如此多年的必備技能。
邊和胖胖老爹聊天,手上還在忙着抓料進碗,倒鹵上桌,快速打包。如此緊湊的時間,還能把這邊不要香菜那邊拒絕芝麻的需求記得清清楚楚。
内心滿載的欲望早被碗内縫隙中飄散出的香味推向頂點,話不多說,來吃吃看到底是什麼“神粉“,能折服了一屆又一屆的海中學子。
02吃一碗飽到中午的海南粉:11元
胖胖老爹讀書的時候,就常在早晨六點趕來打包海南粉,“老闆,七碗打包帶走!快,要做早操了!”
回到教室嗦碗粉,于是,一天就這麼熱乎乎,爽呆呆,開心心的開始了。
粉提前盛好在碗裡,再澆上一大勺精華鹵汁,最後利落地抓好料碼成小山狀,切好的豬雜是壓軸,站在金字塔尖随時準備閃亮登場。本以為是一碗再普通不過的粉,上桌定睛一看,瞬間喜悅就爬上了眉頭。
剛抽煙完的大木回來也驚呆了,趕緊拿着相機抓拍了幾張。“老闆娘,這碗海南粉多少錢啊?加料11塊?我靠這料也太足了吧!”
不知道是碗太小還是料太多,翻攪過程是相當艱難的。既小心翼翼怕豬肚滑落到桌上,又擔心芝麻碎和鹵不能均勻覆蓋到每根粉上,于是強忍着肚子裡發出的抗議聲,完成了這張動圖。
都是海南粉,但吃起來味道又和開頭提到的幾家有大不同。鹵很稠,也很多。挂住鹵和料的粉,一入口就能吃出滿足感,脆香的花生米和腌炒過的瘦肉最最喜歡,沒有了酸菜和牛肉幹做主導,更凸出了秘制鹵汁的鹹香。
就算是慢悠悠吃個十分鐘也不會丢掉口感,海南粉就像海南人,做什麼事都很從容。幹了這碗粉,此時我們都是為懷舊美食而感動跳躍的海中人。
03從5元賣到8元的豬雜粉湯
豬雜粉湯是胖胖老爹的摯愛,沒有之一。吃了十幾年,價格從當年的4元一碗漲到了現在的8元,加料14元。被問到為什麼那麼喜歡的原因,她說到了這個故事,不禁“淚灑當場”。
“那時候同學打包了碗粉湯,實在是太香了,我坐在第一排以為書很高老師看不見,結果打開蓋子,一縷白煙從我頭頂上冒出來,老師直接大吼一句你當我是瞎嗎?結局就是被罰站一節課(微笑)。”
也許就是這些小而又記憶深刻的事,逐漸在腦海裡層層堆疊,奠定了堅硬的地基,建成一座至今無店能跨越的高山吧。
湯自然是海南人最愛的豬骨濃湯,早已熬制許久在後廚備好,粉直接燙熟,浸染在濃湯裡。飄浮在表面的星點油花晃悠着,香味也四處溢散,伴随一句“你的豬雜粉湯好了”,就這麼被端上桌。
大概對新鮮豬雜做主食材有絕對自信,它家的湯頭是我見過最幹淨透徹的,甚是清淡清爽,連蒜頭油都沒多淋上幾滴。豬雜在湯上泛着清透的潤澤感,怪不得在上課的海中學子,一定會忍不住偷摸着開蓋來吃。
做一碗好吃而又讓人印象深刻的粉湯其實很難。湯頭清爽微甜,喝完覺得口幹舌燥就是不行,粉的口感也有講究,且入口有米香。小廟的粉,有過之而無不及。沒有一點點浮油的膩,來自食材純粹的清新自然。
相比其他家店,自制的紅辣椒也沒在跟你客氣的。在吃辣屆叱咤已久的我,竟然被一勺撒進湯頭的辣椒嗆到了,許久才緩過來。
04甚少吃過的瘦肉腌面:8元
對于愛吃他們家的老客來說,腌面已經淪落為第三順位了。
大部分人都是萬年不變的固定選項,像胖胖老爹,十多年來隻吃豬雜粉湯,今天竟然是她第一次吃腌面。
“但是班裡也有同學曾經辛辛苦苦去打包腌面,回來剛好碰到班主任半路截胡,聽說分給全辦公室老師吃得很開心(微笑)”
腌面也是完全想象不到的搭配,不加料的原始版料就相當豐富了,有瘦肉鱿魚蝦米臘腸,聽到那一瞬間我甚至以為點了碗炒粉?面條同樣把碗塞得滿當當,艱難拌面動作又是一次循環。
腌面中摻雜了一些河粉,是老闆的獨門秘訣,聽說可以讓面條更順口爽滑。鹹甜得當的味道,偶然吃到躲在面條内的鱿魚蝦米的驚喜感,這碗腌面的氣質,又一次被層次富足的口感添得豐滿了。
05定安豬肉粽子:8元
定安粽子在這家店應該是屬于加分項。畢竟一碗粉的量無論是學生黨和上班族來說已經綽綽有餘,所以,點粽子的人并不多。
褪去粽葉,一整顆綠色的粽子憨态十足,滿臉寫着紮實和飽足。米綿密軟糯,貼在牙齒上輕微用舌尖一碰就散了,扒開看看内餡,鹹蛋黃肥肉瘦肉蝦米樣樣齊全,就是小時候隻吃蛋黃不吃米的毛病差點犯了。
“海南人吃粽子最喜歡蘸白糖了~喏這裡有,自己倒啊!”
附着在米粒兒上的白糖咬起來嘎吱嘎吱的響,每一粒米、每一片肉和蛋都相互嵌住,糯米變得越發有嚼勁,此時肉極軟極嫩,蛋極香,荷葉的清香在最外一層向内滲透,粽香回味不絕。
06心甘情願吃下來自海中人的安利
早上6點到11點半,雷打不動的開業時間。
9點半進店,恰好過了學生和上班族用餐的高峰期,老闆一家人終于閑下來小憩片刻,轉頭對正在對幾碗粉拍得不亦樂乎的我們感興趣起來。
“你們是哪家公衆号還是媒體的嗎?”
“對啊,我們是飛特的。老闆娘也知道?”
“怎麼不知道,之前有好多号都過來拍過了,有來做采訪的,還有拍視頻的,也是像你們一樣邊吃邊拍的啊~”
對于老闆娘有這麼“前衛”的網絡營銷意識,我也是大吃一驚。她不但能叫出市面上各大自媒體的名字,還告訴我們,粉要剛燙出來拍有熱氣才會好看,粽子要如何扒開才能看到完整的餡料...這家老店又萌生了不少好感。
臨走之際,還是缺不了那幾個吃貨們好奇的問題。
“開了20多年了啦,他們這些學生仔都是從小吃到大,帶爸媽,老公到帶自己的小孩來吃。要不是上美團外賣,我連招牌都懶得挂!”
一家人忙忙碌碌每個早晨,365天日夜往複,僅為了做一碗好粉。
走出小廟,摸着吃下三碗粉圓鼓鼓的肚子,手上還拎着打包給公司同事的粉湯和粽子,這一天,也算是開了個滿意的好頭。
店名:小廟粉店
地址:府城鎮大路街126号 人均:8-12元
營業時間:早6點--11:30
編輯&排版:莫醒醒
攝影&後期:大木
EN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