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父母離婚原因要告訴孩子嗎

父母離婚原因要告訴孩子嗎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3:29

父母離婚原因要告訴孩子嗎(父母隐瞞離婚)1

何與逝去的這段婚姻關系告别?坦誠地面對真相可能是第一步,不再否認、不再回避,在掙紮中耐受住痛苦,從而一步一步、穿越此刻人生的荒蕪。這可能是父母面臨伴侶關系終結時,可以給孩子所做的最好示範。

前段時間,熱播劇《心理師》中尤娜的故事引發了很多讨論。在劇中,這個有着一系列“問題”行為的女孩,其父母一直試圖隐瞞他們的婚姻已經走到盡頭的事實。劇中的情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随處可見。

也有不少人在追劇的同時開始反思——父母離婚了卻不告訴孩子,也就是“隐離”,這對孩子來說可能意味着什麼?

J先生說他看過32遍《楚門的世界》。這是一部有關謊言與真相的電影。楚門是一個孤兒,自出生起,便被放置在一場史上最大型的真人秀節目中。

商店、街道、公園、沙灘、鄰居、妻子......乃至整個小鎮和小鎮上的所有人物,統統都是假的。一切皆為布景,周遭都是演員——當然男主楚門對此一無所知。

楚門的世界是如此荒誕,荒誕的盡頭又是如此悲哀,一如J先生所經曆的。

J先生感受到荒誕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17歲那年,他無意中聽到了父母在卧室裡壓低了分貝的争吵:他們在五年之前就已經離婚,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他們早已公開離婚信息,一拍兩散。也就是說:從法律意義上,解除了夫妻關系之後的整整五年中,他的父母依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扮演着丈夫和妻子。

17歲的J先生在門外聽到了父母“隐離”五年的消息,時間似乎短暫地停止了幾分鐘之後,他默默地走出了家門。

他的口袋裡揣着20塊錢,在外面遊蕩了三天。無論走到哪裡,世界都離他很遠,好像始終隔着一層扭曲的淺灰色濾鏡。

他心裡感到憤怒?荒誕?委屈?痛苦?無助?孤獨?悲哀?好像都有,但那些都是後來的後來,他才有能力慢慢分辨出來的;在最初的那段時間,他感受到的隻有漫無邊際的不真實和空洞,還有一團無法描述、不可名狀的物體,堵在了他和現實之間。

像J先生的父母一樣,有一部分夫妻在婚姻關系結束後,會選擇隐瞞離婚的真相,繼續住在一起扮演夫妻。他們中的很多人,隐離的理由都出奇的一緻:為了孩子。

但身為孩子,J先生們并不這麼想。甚至在他們的感受裡,隐離的傷害,已經遠遠超過了父母離婚本身。

父母意識層面的意願和孩子的感受如此錯位,在這個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父母離婚原因要告訴孩子嗎(父母隐瞞離婚)2

一、孩子的真實感受沒有被看到

如張聰老師在《孩子的症狀,是為了守護家庭的完整》中開篇提到的:孩子遠比父母想象得要了解父母的關系。

當一對夫妻在婚姻走向解體之後,仍以同居的形式假扮丈夫和妻子。無關乎父母的演技究竟如何,在這複雜且扭曲的過程中,無論多小的孩子,都會靈敏地察覺到家庭中細微的關系變化。

孩子的無意識會捕捉到父母關系的“不對勁”,以及暗藏在這關系背後的張力。但在隐離婚的劇本之下,無論父母呈現出的是劍拔弩張還是貌合神離,很多孩子會選擇小心翼翼地假扮乖巧以迎合父母。

而他們内心層面的感受,比如:“爸爸媽媽究竟怎麼了?他們看起來很奇怪,是否對我隐瞞了什麼?他們的婚姻出現問題了嗎?我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這些疑惑、不安、以及惶恐,卻很難有機會表達。

當這些情緒持續地被隐藏,孩子會慢慢地回避甚至否認自己真實的感受,因為拒絕呈現真相的“隐離”家庭,也會拒絕看到孩子真實的那個部分。

二、“一切為了孩子”

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内疚

相當一部分選擇隐離的父母,他們的理由頗為相似:為了孩子。

我們暫且不去讨論“為了孩子”背後的深層動力,但“為了孩子”本身可能就是一副枷鎖,能成功地制造出一個孩子對父母的内疚。

當父母把自己如此重大的人生選擇和生活方式,都歸結于一個原則“為了孩子”,這背後隐含着:父母為他犧牲了太多,他需要為父母的人生負起部分責任。對孩子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比如:有的孩子在發現父母隐離婚的真相後,會非常愧疚,認為自己拖累了父母,認為父母多年隐離的委曲求全都因自己而起,認為是自己妨礙了父母追求他們的幸福人生。

不難想象,當一個孩子背負了太多不屬于他的重擔,他的步伐将會何其沉重。

三、孩子承載了

父母“分離不能”的脆弱

很多隐離的父母會認為:孩子太過脆弱,無法承受家庭破碎的痛苦。但也許真正不能面對分離的,是父母自己。

當婚姻走向盡頭,伴侶關系終結,這可能會激活人們内心深處關于分離的焦慮。如果這部分焦慮無法被恰當地安放、容納、消化,很有可能會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表達。

“隐離”可能也是“其他途徑”之一:通過扮演夫妻的方式,人們不需要面對真正的關系斷裂、分離以及喪失,這背後暗含着對分離的“否認”。

那些選擇隐離婚的父母,可能正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分離不能”,他們便把自己的弱小和無力感丢給了孩子——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沒有辦法承受分離的痛苦。

從這個意義上,孩子是在幫父母承接父母自身不願面對分離的這部分脆弱。一方面,出于孩子對父母的愛,孩子會主動接住父母的丢過來的投射,配合父母的演出;但另一方面,在内心深處,他們也會感受到自己是被過度使用的,自己的意願是被扭曲、被變形的。

父母離婚原因要告訴孩子嗎(父母隐瞞離婚)3

四、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被控制

《魔法歲月》裡面,有一個叫弗朗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滿懷雄心和愛意,希望能消滅弗朗基世界裡所有的焦慮。

比如:小弗朗基接受了教科書式的哺乳、斷奶和排便訓練;他聽到的所有故事都經過了精心的改編和删減;當他的鹦鹉死了,在弗朗基午睡醒來之前,小鳥的屍體已經被妥善處理,鳥籠裡已經住進了一隻新的鹦鹉——它将扮演不久前死去的那隻。

我想:假設弗朗基父母的婚姻此刻也面臨終結,他們會隐瞞離婚的真相嗎?會不動聲色地扮演丈夫和妻子嗎?會像以往一樣披荊斬棘、試圖掃除弗朗基生命中的所有黑暗嗎?

在愛的名義背後,弗朗基的故事還隐約散發着不同尋常的味道,那個部分就是控制。你(孩子)的世界是由我(父母)來創造的,是我(父母)可以說了算的——這何嘗不是一種控制?

在這一點上,那些隐瞞離婚真相的父母和弗朗基的父母有着共同之處。

比如:很多隐離的父母擔心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從意識層面我們可以理解,父母隐離可能是為了孩子能好好學習;但往深處看,父母希望能控制孩子看到的一切,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無所不能的幻想,是一種失邊界。

很多孩子在知道父母隐離的真相後,會陷入深深的無力與憤怒,這與他内心層面感受到的被控制有關。

五、拒絕真相

也就喪失了哀悼的機會

我記得在某個課程上,付麗娟老師說過一段話,大緻意思是:

如果人生的某些變故注定無法避免,那麼除了真實地去經曆它,不會有更加合适的方式。隻有如實地經曆和面對,才有機會真實的哀悼。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經曆各種喪失。比如:學業失敗、失戀、失業、離異,衰老,親友故去,死亡,等等。

誠然,一段婚姻關系的結束,對于一個家庭中的每個個體,無論是夫妻雙方還是孩子,都會是非常痛苦的體驗,都意味着人生中非常重大的喪失。

如何在這樣的喪失中,從心靈層面存活下來?答案可能是:哀悼。唯有哀悼才能走向新生。而如實地面對喪失本身,是哀悼的前提。

在《少年派》中,曆經艱辛的少年說:“人生就是不斷放下的過程......和那些要放下的東西好好道别,就是哀悼......它經常是痛苦、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如何與逝去的這段婚姻關系告别?坦誠地面對真相可能是第一步,不再否認、不再回避,在掙紮中耐受住痛苦,從而一步一步、穿越此刻人生的荒蕪。這可能是父母面臨伴侶關系終結時,可以給孩子所做的最好示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