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第六章練習題及答案?第一節:教師教師職業概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育心理學第六章練習題及答案?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節:教師
教師職業概述
高頻考點(一)
教師的概念及任務:
從廣義上講,凡是把知識、技能和技巧傳授給别人的人,都可稱之為教師。
從狹義上講,教師指經過專門訓練、在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門人員。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
高頻考點(二)
教師職業的性質:
(1)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高頻考點(三)
教師的作用
(1)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在社會發展和人類的延續中起橋梁與紐帶作用;
(2)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塑造年輕一代的品格中起着關鍵性作用,加裡甯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教師是人的潛能的開發者,對個體發展起促進作用;
(4)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
高頻考點(四)
教師職業的發展曆史:
(1)非職業化階段:較為明确的教師職業出現在學校出現之後。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學校教育的萌芽——“庠”,那時以長者為師、能者為師。
(2)職業化階段:獨立的教師職業伴随着私學的出現而産生。這時雖有專門的教師,但教師職業基本上還不具備專門化水平,私學教師沒有形成從教的專業技能。
(3)專門化階段:教師職業的專門化以專門培養教師的教育機構的出現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師範教育機構誕生于法國。1681年,法國“基督教兄弟會”神甫拉薩兒在蘭斯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師資訓練學校,這是世界上獨立的師範教育的開始。
我國最早的師範教育産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開辦“南洋公學”,分設上院、中院、師範院和外院。其中的師範院即中國最早的師範教育,外院則是師範院的附屬小學。師範教育的産生,使教師的培養走上專門化的道路。
(4)專業化階段:獨立設置的師範院校逐漸并入文理學院,教師的培養改由綜合大學的教育學院或師範學院承擔,這被稱為“教師教育大學化”。這樣,教師職業開始走上專業化的發展道路。1966年10月,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會議上通過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出:教師工作應被視為一種專業。
高頻考點(五)
教師的職業角色: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一般來說,教師的職業角色主要有:
(1)“傳道者”角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eg:“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授業、解惑者”角色(知識傳授者、人類文化的傳遞者);
(3)示範者角色(榜樣))
eg:“親其師,效其行,聽其言,信其道”;
(4)“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長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學習者”“學者”角色。
高頻考點(六)
“傳道者”角色:教師負有傳遞社會道德傳統、價值觀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除了社會一般道德、價值觀外,教師對學生的“做人之道”“為業之道”“治學之道”等也有引導和示範的責任。
教師勞動的特點
高頻考點(一)
教師勞動的特點:
主要體現在:
(1)複雜性和創造性;
(2)連續性和廣延性;
(3)長期性和間接性;
(4)主體性和示範性;
(5)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高頻考點(二)
教師勞動的複雜性:教師勞動的複雜性是由其工作性質、任務及過程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教師勞動的複雜性主要表現在:
(1)教師勞動性質的複雜性;
(2)教師勞動對象的複雜性;
(3)教師勞動任務的複雜性;
(4)教師勞動過程的複雜性;
(5)教師勞動手段的複雜性。
口訣:對手過任性
高頻考點(三)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是由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
(1)因材施教。
(2)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是對教師勞動創造性的最好注腳。
(3)教師需要“教育機智”。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師能根據學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斷,随機應變地采取及時、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頻考點(四)
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師勞動具有長期性的特點。
高頻考點(五)
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範性:
教師勞動的示範性指教師的言行舉止,如人品、才能、治學态度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
教師勞動的示範性特點是由學生的可塑性、向師性心理特征決定的。
同時,教師勞動的主體性也要求教師的勞動具有示範性特點。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師本人是學校裡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
(多選)教師勞動的複雜性體現在( )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務的多樣性
C.勞動對象的差異性
D.教育性質的複雜性
答案:ABCD
教師的職業素養
高頻考點(一)
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素養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知識素養、教師的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
高頻考點(二)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是從教師對待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和對待自己的态度上來體現的。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所強調的奉獻精神是其典型體現。
(1)對待事業: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也是教師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2)對待學生: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具體體現在熱愛學生上。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師高尚道德品質的表現。
(3)對待集體:團結協作。
(4)對待自己:為人師表(良好的道德修養)。
高頻考點(三)
教師的知識素養:
(1)政治理論修養。
(2)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本體性知識)。這是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基礎。
(3)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
(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條件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師首先要掌握的最為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此外,教師還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
(5)豐富的實踐知識。
高頻考點(四)
教師的能力素養:
(1)語言表達能力;
(2)組織管理能力;
(3)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
(4)自我調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較高的教育機智)。
高頻考點(五)
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
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具備從事教師職業的條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師角色,根本上還在于教師的專業素養。
(1)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即教師的知識素養。
這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教育教學觀念,它是教師教學行為的靈魂和支點,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指南。
葉瀾認為,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應具有以下現代教育理念:
第一,新的教育觀。
第二,新的學生觀。
符合時代特征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全面理解學生的發展,理解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全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現實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關系。
第三,新的教育活動觀。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師的教育能力是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教師的人格特征。
教師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師的個性、情緒、健康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品質等。
(4)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單選)教師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在教師的知識結構中,具有核心地位、最能體現教師職業專業性質的知識是( )
A.學科知識
B.課程知識
C.學科教學知識
D.教學法知識
答案:C
教師專業發展
(單選、判斷、簡答、論述)
高頻考點(一)
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
教師專業發展又稱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通過持續的專業教育,習得教育教學專業技能,形成專業理想、專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從而實現專業自主的過程。
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
高頻考點(二)
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特征
1.主體自主性
2.階段性
3.終身性
高頻考點(三)
教師專業發展的内容
1.專業理想的建立
2.專業自我的形成
3.專業知識的拓展與深化
4.專業能力的提高
5.教師的專業人格
6.專業态度和動機的完善
高頻考點(四)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師範教育
2.入職培訓
3.在職培訓
4.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
高頻考點(五)
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
1.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3.教師的人格特征
4.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第二節:學生學生的特點
(單選、多選)
⑴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客體)
1.學生具有可塑性
2.學生具有依賴性
3.學生具有向師性
⑵學生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
1.自覺性(最基本的表現)
2.獨立性
3.創造性(最高表現)
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主要表現在:
(1)自覺性,也稱主動性;
(2)獨立性,也稱自主性;
(3)創造性,這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最高表現。
(單選)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 )
A.内潛性
B.可塑性
C.發展性
D.延伸性
答案:B
[解析] 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的人,各種特征還處在變化之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現代學生觀
(單選、多選)
現代學生觀的主要觀點:
1.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2.學生是獨特的人:
(1)學生是完整的人;
(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3)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學生是責權主體。
第三節: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概述
(單選、判斷)
師生關系的概念: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以“教”和“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
師生關系的主要表現:
社會關系教育關系/工作關系:基本關系
心理關系倫理關系/人際關系:最高層次
組織關系非正式關系
教師中心論和兒童中心論:
關于師生關系,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即教師中心論和兒童中心論。
教師中心論:
的典型代表包括赫爾巴特,他認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主宰作用,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
兒童中心論:
則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兒童的成長,因此教育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整個教育過程要圍繞兒童進行,其代表人物有法國的盧梭和美國的杜威。
師生關系的内容、基本類型、影響因素
(單選、判斷)
師生關系的内容:
(1)師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學上結成授受關系;
(2)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
(3)師生在社會道德上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師生關系的類型:
師生關系的類型有三種,即專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其中,民主型師生關系來源于教師的民主意識、平等觀念以及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強大的人格力量,這是理想的師生關系類型。
影響師生關系的因素:
(1)教師方面:(核心因素:教師素質)教師對學生的态度;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的智慧;教師的人格因素。
(2)學生方面:學生受師生關系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對教師的認識。
(3)環境方面:影響師生關系的環境主要是學校的人際關系環境和課堂的組織環境。
良好師生關系和新型師生關系
(單選、判斷、簡答)
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途徑與方法:
(1)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取決于教師。
為此,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①了解和研究學生;
②樹立正确的學生觀;
③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④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⑤發揚教育民主;
⑥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
⑦正确處理師生矛盾;
⑧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⑨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
(2)學生方面。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上應做出的努力有正确認識自己和正确認識老師。
(3)環境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确保校園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完整性和純潔性;加強學風教育,促進良好學風養成,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風氛圍下健康地學習。
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人際關系:尊師愛生;
社會關系:民主平等;
教育關系:教學相長;
心理關系:心理相容。
高頻考點:
教學相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促進教師的教,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單選)建立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 )
A.教師
B.學生
C.學校
D.社會
答案:A
(單選)“教然後知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能者為師”“弟子不必不如師”等說明了我國師生關系的哪一特點( )
A.民主平等
B.尊師愛生
C.教學相長
D.心理相容
答案:C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