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兜媽在《錢江晚報》上讀到了這樣的一則新聞:杭州三年級的小學生小娟(化名)學習努力,成績卻一直穩居中下等。父母帶她測試後發現她智商高達130,那孩子的成績為何遲遲沒有起色?
經過了專業醫生的檢查,最後發現平時一向文靜乖巧的孩子竟然患有多動症!而且多動症正是造成孩子成績差的真兇!
相信很多人和兜媽一樣,看完這則新聞的第一反應就是,高智商不愛動也能得多動症?要知道,正常人的智商大部分都在110-120之間,能得130的孩子智力應該非常優秀了,而且小娟本身很文靜,和我們印象當中無法消停的“過動兒”表現大相徑庭!
1. 行為自我:無法判斷别人的情感和需求。
2. 打斷别人:喜歡插話,突然闖入别人的遊戲中,打斷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3. 缺乏耐心:在做遊戲或參與活動時不遵守紀律,經常插隊或提前行動。
4. 情緒失控:無法控制情緒,經常不分場合地發火。幼兒表現為愛打滾撒潑。
5. 多動過動:無法靜坐,在必須靜坐時不斷亂動、亂跑,或在座位上扭動。
6. 大喊大叫:在參與遊戲甚至休閑時不能保持安靜。
7. 完成困難:雖然與正常孩子一樣,興趣較多,但是無法按部就班完成一個後再進行下一個活動。
8. 注意缺失: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談話時走神。常表現為能聽到對話,但是無法重複内容。
9. 不愛動腦:不願參與長時間需要腦力的活動,比如認真聽課、做作業。
10. 粗心大意:無法聽從計劃事件、實施活動時的指令,經常因為粗心犯錯。
11. 經常神遊:參與活動時十分安靜,不投入,時常盯着某處神遊。
12. 雜亂無章:無法有序地完成多項活動,經常主次不分,不清楚輕重緩急。
13. 健忘粗心:日常活動中非常健忘,經常忘做作業或家務,易丢東西。
14. 持續穩定:在不同的環境和時間内都顯現出上面的特征,症狀持續,且難以改變。
多動症并不是自愈性疾病,并不是“小時候淘氣長大就好了”。如果不進行治療,有可能發展為成人多動症,導緻孩子對社會适應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人際交流困難,嚴重影響孩子的前程!
國内外專家一緻認為,多動症兒童應盡早診治。除了長期服藥外,多動症的診治還需家人、老師的配合,通過言傳身教和心理行為治療,改善孩子的行為。
幫助孩子規劃學習生活,檢測孩子的成果并多加鼓勵。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給孩子立規矩。
制定計劃,從最嚴重的問題開始改善孩子的行為。
幫助孩子一起收納整理學習生活用品,學習相關技能。
最後兜媽想提醒大家,多動症在生活中很常見,如果你見到了“過動兒”,不要嘲笑、譏諷甚至孤立這些孩子,因為這會加重他們的病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