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康佳最近新消息

康佳最近新消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3:11:35

文|AI财經社 程靓

編輯|楊潔

你有多久沒有看電視了?可還記得昔日家喻戶曉的康佳電視?

彩電巨頭康佳的虧損仍在繼續。10月27日,康佳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為98.17億元,同比下降20.04%,歸母淨利潤為-2.12億元,同比下降140.68%。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16.27億元,同比增長6.13%,實現歸母淨利潤-1.26億元,同比下降120.54%。

而實際上,從2011年起,康佳就開始了連續扣非利潤虧損,據統計,其10年累計虧損額已超過72億元。

當年風光一時的“彩電一哥”已經落伍。而“三心二意”的康佳,并不再将業務的重心放在電視上。如今布局多元化發展近5年的康佳,已經涉足房地産、消費電子(彩電、白電、手機)、環保及半導體等領域。但似乎每一項新業務都不足以将康佳重新扶持上“一哥”的寶座。

“落魄”的康佳還回得去過往嗎?

10年連續虧損

康佳最近新消息(10年虧損72億頻頻轉讓資産)1

在今年三季度,康佳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雙降。但實際上,康佳早就處于虧損狀态之中。

此前,康佳曾在業績預告中解釋,期内受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市場競争愈加激烈、國内消費疲軟、海外疫情持續影響出口業務等因素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下滑,并産生了一定額度的虧損。而去年同期,康佳賣掉了東莞康佳投資有限公司51%的股權,産生收益約9.28億元,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不含類似大額非經常性收益。

但這也意味着,如果沒有這一收益,康佳去年同期的數據也不會好看。

在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中,數據顯示,康佳實現營收218.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46%,歸母淨利潤為0.85億元,同比下降了9.77%。不過,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後,康佳虧損了7.1億元。

再往前看兩年年,2020年康佳歸母扣非淨利潤為-23.68億元,2019則是-18.76億元。而從最新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康佳的虧損還在持續。

非經常性損益與公司主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會更真實地反映公司正常的盈利能力。實際上,為了生存下去,從2017年起,康佳一直在“馬不停蹄”地處理旗下的資産。

在2017年,康佳就挂牌轉讓了旗下映瑞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2.935%的股權,以及昆山康佳電子有限公司51%股權,還轉讓了多套房産。2018年,康佳轉讓安徽開開視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昆山康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獲得收益9.27億元。今年9月,康佳又賣掉重慶程達置業有限公司33%的股份,來回籠部分資金。

彩電一哥落伍

康佳最近新消息(10年虧損72億頻頻轉讓資産)2

十幾年前,康佳曾是風光無兩的彩電巨頭。在2000年的上半年,康佳總資産就已經高達近90億元,與長虹、TCL和創維同為國内彩電四強。2003-2007年,康佳連續5年蟬聯彩電銷售榜首,在當時的彩電市場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提到康佳的輝煌,必然離不開當年康佳的“一把手”陳偉榮。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的陳偉榮,與創維創始人黃宏生、TCL創始人李東生都是大學同窗,三人曾并稱為“華工三劍客”。

“理工男”出身的陳偉榮憑借自身技術優勢和艱苦奮鬥,一路從一名普通的技術職員做到了康佳集團的總裁,帶領康佳實現由收音機、錄音機向電視機的成功轉型。1992年,康佳A、B股股票同時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康佳彩電産量超越長虹成為“電視一哥”。

不同于其他三強品牌,注重技術研發和創新的陳偉榮賦予了康佳天然的技術優勢。據悉,在康佳發展之初,陳偉榮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就砸了數億元,康佳也因此屢屢在彩電技術創新上斬獲全國第一。那時候,不少人家都以擁有一台康佳電視為榮。

但在2001年初,當康佳如日中天之時,陳偉榮突然辭職,引發業界熱議。令人驚訝的是,7年後陳偉榮又攜主營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和億通手機的宇陽控股登陸港交所。當陳偉榮被問及當年為何突然隐退時,他淡然表示,“已實現上任時所承諾的銷售額過百億元目标,更進一步能力難及,也想親身創業以挑戰自我。”

更讓人預料不到的,在陳偉榮離開幾年後,康佳便迅速跌落神壇,陷入了長達十年的虧損掙紮。

随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不斷提升,電視技術也不斷革新,電視經曆了從黑白到彩色、從“大盒子”到超薄的變化。2004年的液晶電視的興起帶來了一波彩電行業的震蕩。而随後互聯網電視的崛起,更是直接颠覆了傳統的家電市場,對彩電行業進行了大洗牌。

轉折發生在2012年,樂視網憑借超級電視的低價營銷跻身彩電市場。随後,小米、看尚、微鲸、PPTV和暴風等多家互聯網電視品牌紛紛入場,彩電行業的命運就此被改寫。

在此次競争中,傳統彩電基本都遭受了不小的沖擊,但對于康佳的影響似乎更為嚴重。根據洛圖科技《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國内市場本土品牌銷量前四是小米、海信、創維和TCL,而昔日的彩電大王康佳已經退出了第一梯隊,掉到第六。

實際上,在之前轉型液晶屏的競争中,康佳已經錯失了一次時機。彼時的康佳正決定正式進軍地産開發,并通過了成立康佳房地産開發投資公司的議案。“三心二意”的康佳不僅由此錯過了液晶電視風口,其跨行地産的選擇也為後來康佳與控股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埋下隐患,并在2015年引發了公司的股東紛争。

從2015年5月開始,圍繞康佳董事會席位,中小股東展開了明争暗鬥。先是中小股東提名的候選人“逆襲”董事會,不料僅僅4個月後這些人選就悉數離職、華僑城就重掌大權。在此過程中,康佳的高管也頻繁變動。自從陳偉榮隐退後,康佳高層走馬換将便成為常态,但在2015年-2016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有6位集團管理層、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監事宣布辭職。

這也成為康佳電視業務徹底掉隊的一道分水嶺。

“康佳掉隊的原因很複雜,除了家電大環境洗牌外,還有比較重要的是,頻繁變動的管理層所帶來的戰略搖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曾在采訪中指出。

在2015年的年報中,康佳曾直言公司管理層的頻繁更叠對員工凝聚力、産品規劃戰略及經營效率都帶來了較大沖擊。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虧損達12.57億元,創下當時康佳虧損額的曆史記錄。而缺乏資金的支持,康佳曾經引以為傲的研發也敗下陣來。

财報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康佳所投入的研發資金僅有0.88億元,同比下降了15.56%。而此時同為老家電的長虹研發投入是6.59億元,是康佳的7倍多。研發投入的銳減,不僅意味着康佳失去了曾經的創新優勢,還意味着在競争白熱化的家電領域,繼續吃老本的康佳随時都有被替代的可能,更不必說排上名了。

康佳落伍,創維、TCL和海信在彩電市場上形成了“鼎立”局面。但此後,康佳并沒有全力在彩電業務上進行追趕,而是開始了一系列“多元化”布局。在2019年,康佳彩電在康佳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僅為14.8%。

多元布局仍難翻盤

康佳最近新消息(10年虧損72億頻頻轉讓資産)3

2017年初,康佳集團實施了企業曆史上用人機制改革破冰,首次對外公開選聘高管。38歲、畢業于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高管脫穎而出,擔任康佳新總裁。上任後,康佳也啟動了以“跨越式發展”為導向的轉型升級戰略。

康佳實際上很早就開始“追風口”了。2014年,康佳就提出要做“中國第一個智能電視互聯網運營平台”,比起樂視來,也沒有晚上多少;它也早早就啟動了在手機産品上的布局,2017年康佳推出的首款全面屏手機康佳S5,還搭載了錘子Smartisan OS系統。

而到了2018年,康健正式構建起“一個核心定位、二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的發展戰略。

具體而言,即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平台型公司的核心定位,堅持“科技 産業 園區”的發展方向和“硬件 軟件、終端 用戶、科技 投控”的發展模式,以改革、轉型、升級為策略,着力構建産業産品業務群、科技園區業務群、平台服務業務群和投資金融業務群四大業務群組。

康佳的“多元化”布局方向之廣泛,令人眼花缭亂。

康佳開始雙管齊下黑電和白電業務。在圍繞AI、5G和8K等科技縱向發力的同時,康佳也通過收購新飛電器和英國倍科常州工廠布局白電領域。

2018年,康佳還合資成立了康佳環嘉(大連)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再生能源業務,進入環保領域。在這一年,康佳還提出了要布局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成立了康芯威公司,正式開始研究芯片。2019年12月,康佳的首款存儲主控芯片實現量産,并在當月銷售完成了首批10萬顆。

在今年,康佳又開始“追風”锂電領域,計劃收購海四達和明高科技。

不久前,康佳還發布了參與競拍土地使用權的公告。公告稱,根據“科技 産業 園區”的發展戰略,康佳集團拟由西安飛和房地産公司在董事局審批通過的授權範圍内參與競拍西安國際港務區約304.6畝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權;此次競拍将有利于加強本公司在西部地區布局,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目前,康佳已擁有消費類電子、工貿、環保、半導體四大業務闆塊。其中的工貿業務主要是圍繞本公司傳統主營業務中涉及的IC芯片存儲、液晶屏等物料開展采購、加工及分銷業務。根據财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工貿業務營收占比最多,為55.87%,但這一部分傳統業務也是利潤微薄,毛利率僅為0.86%;彩電業務和環保業務則分别占比14.63%和12.49%。而在上半年,康佳的半導體業務營收隻有2.41億元。

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整體毛利率為4.6%,同比下降了36.4%,低于20.1%的行業平均水平。

多元化的康佳,看來還并沒有摸清楚自己将來要走的路。

彩電賣不動了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截至2021年9月,我國彩電銷售量達到了301萬台,但同比下降近15%。同時到今年9月,我國彩電零售的規模已經連續7個月下降了。且在目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形勢下各家彩電開始紛紛提價,整個行業均價在前9個月累計增長近40%。

可以看到,在移動互聯網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彩電開始“賣不動”了,市場正在逐步萎縮,讓位于更即時輕便的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據悉,在2017年國内彩電市場總規模就萎縮了6%。而在2021年中國年輕人居家生活調查報告中,電視更是以25%的高占比成為年輕人搬家最傾向優先丢棄的家電。

從多元化布局來看,康佳其實還算跟上了隊伍。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一系列變革并未替康佳成功“翻盤”,反之,支撐多元化發展背後攀升的成本,使得康佳開始以不斷地變賣資産來填補業績。

劉步塵對AI财經社表示:“康佳選擇多元化轉型是正确的,也符合當前家電發展的大趨勢。基本都在轉型,因為家電發展已經到頂了,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再走老路隻會越來越難。但康佳的主要問題在于,目前進入的新業務基本都還在培育期,還沒有到收獲期,所以很大可能投入的産業都隻貢獻營收,而沒有貢獻利潤。”

不過,同樣在多元化轉型的老牌家電TCL卻已實現了業績股市的雙豐收。2020年下半年以來,TCL深入推進"AI x IoT"戰略,8月剝離了電視機的ODM代工業務,9月并表了智能移動業務,擴寬業務賽道。目前,TCL業務體系涵蓋TCL智屏、互聯網業務、智能移動及連接設備和智慧商顯及智能家居業務。根據财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209.3億元,同比增長148.3%,實現歸母淨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349.44%。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