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很多容易讀錯的地名。比如安徽亳(薄)州不是毫州,山東鄄(卷)城不是甄(真)城,江蘇盱眙(需移)不是于台。這樣的例子在江西省也有,比如著名的鉛山。
鉛山的鉛怎麼讀?很多人看字面就很容易讀成“謙山”,這不是正确的讀法。“鉛”是一種金屬物質,但作為江西的地名,“鉛山”在這裡讀為“沿山”。
鉛山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隸屬于上饒市。
上饒市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包括鄱陽、餘幹、萬年三縣,東部(不算市轄區)包括婺源、德興(縣級市)、玉山、橫峰、廣豐、弋陽以及鉛山。鉛山在上饒主城區的西南方向,縣城距離上饒主城區約二十公裡,是各縣(含縣級市,下同)距離主城區最近的縣(另一個是廣豐)。
鉛山縣的面積約有2178平方公裡,地形相對比較複雜。鉛山縣的南部是福建省與江西省分界的武夷山脈,地勢高峻,鉛山河出武夷山北麓向北流經鉛山縣并彙入信江。
鉛山縣的北部地勢相對較為平緩,在鉛山縣以北有著名的懷玉山,但不在鉛山縣境内。
鉛山縣的設置相對較晚,唐朝時都沒有設置,但設置了非朝廷所設的鉛場,因為這裡的鉛資源比較豐富,稱為鉛山。因為是私采,朝廷沒油水可撈,就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元年)給予查封。不過沒多久就重新開設鉛場。鉛山還有兩個好聽的名字,一叫桂陽山,一叫楊梅山。五代十國時,自稱是唐朝宗室後裔的李昪建立了南唐,于升元二年(公元938年)設置朝廷認可的鉛場。李昪駕崩後,其子李璟(李煜之父)改元保大(公元943年至958年),在鉛山場的基礎上設立了鉛山縣。
不過(南)唐宋時的鉛山縣治所并不在現在的鉛山縣城,而在今縣城以南數十裡地,今鉛山縣城在宋朝時為汭口鎮。鉛山縣在唐宋時就隸屬于信州,也就是上饒市的前身,隻不過當時的信州不包括現在上饒市所轄的西部三縣鄱陽、餘幹、萬年。
在北宋時期,鉛山遠離宋遼邊界,遼宋戰争影響不到鉛山。到了南宋與金以淮河與秦嶺分界,鉛山依然深處南宋腹地,金宋戰争的影響也不到鉛山。所以,雖然南宋與金戰戰和和,形勢混亂,鉛山依然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不過,鉛山在南宋的知名度絲毫不亞于近于宋金邊界的一些城市如揚州、合肥、漢中等。為什麼呢,因為在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鉛山附近的有一個叫鵝湖的地方,爆發一場著名論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鵝湖之會。
鵝湖位于舊鉛山縣城北約十五裡,因為山上有一個湖泊,原名叫荷湖山,因為湖裡有荷花。後來有位姓龔的人在湖裡養成群的大鵝,久之,人們稱此為鵝湖山。兩派的代表人物是陸九淵(主觀唯心)和朱熹(客觀唯心),都是思想史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二人在鵝湖争辯,朱派認為應該多讀書,陸派認為應該多養(心)性,吵來吵去誰也說服不了誰。
除了思想史的一次鵝湖之會外,還有一次詞史的著名的鵝湖之會,不過這次鵝湖之會不是吵架,而是同仇敵忾。事情發生在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著名詞人辛棄疾和陳亮會于鵝湖。二人都是南宋主戰派,詞風雄健,對主降派甚為不滿。二人在鵝湖詞劍同發,風流慷慨,互為唱和,為一時之絕。咱們特别熟悉辛棄疾的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陳亮)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就作于鵝湖之會後。
鉛山縣在元成宗元貞年間(公元1295年至1297年)曾升為鉛山州,到了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又降為縣,一直隸屬于信州(上饒市前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