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優匡國,忠至滅身”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他是一位會打仗的書法家,後人對他又了解多少了?
他叫顔真卿。
他不僅是一位詩人、書法家,更是唐朝忠君愛國的名臣,政治家。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耳熟能詳、流傳最廣的《勸學》,就出自顔真卿之手。
他是楷書四大書法家“顔柳歐趙”之一,他自創的“顔體”,結構方正、渾厚挺拔,和柳公權合稱“顔柳”,有“顔筋柳骨”的說法。
一直以來,“顔體”就被廣大書法愛好者們學習和臨摹,樂此不疲。
正所謂字如其人,顔真卿的書法體現出他的剛正不阿、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更将高風亮節的人格與書法完美結合。
仕途坎坷 平定謀亂
《唐書》上記載:“少孤貧,乏紙筆,以黃土掃牆習學書字”。
顔真卿三歲喪父,自幼由知書達理的母親教書寫字,教育長大。因家境貧寒,無錢購買紙筆,顔真卿用黃泥習字,以碗作硯,碗裡的黃泥漿為墨,刷子當筆,在牆壁上刻苦練字。
25歲顔真卿考中進士,曾任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由于鐵面無私,敢于谏言,得罪楊貴妃堂兄、奸臣楊國忠,在45歲時,被排擠離京,遠赴平原任太守。
清代《平原縣志·藝文志》記載,詩人岑參送别顔真卿離京時,作詩《送顔平原》相贈,其中“郊原北連燕,剽劫風未休。”描述了平原郡位置險要,民風彪悍,搶劫之風從未停止過,流露出他對顔真卿此行的擔憂。
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平原郡屬安祿山的管轄範圍内。
顔真卿上任不久,就察覺出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此時的顔真卿沒有安祿山謀亂的真憑實據,況且安祿山是他的上司又備受唐玄宗的厚愛,顔真卿隻能見機行事。
恰逢平原郡陰雨綿綿,顔真卿借機修築城牆、廣積糧草、暗地招兵買馬。同時,為了不引起安祿山的懷疑,顔真卿表面上裝出一個文人樣,泛舟湖上、與友把盞、悠哉悠哉,徹底打消安祿山對他的戒備,一介書生,不足為憂。
就在顔真卿一切準備妥當時,安祿山在範陽擁兵十五萬造反了。
勢不可擋的叛軍所到之處,守軍要麼棄城而逃、不攻自破,要麼繳械投降,安祿山不費吹灰之力攻陷河北多數郡縣,隻有平原郡銅牆鐵壁,防守嚴密。
當唐玄宗發出“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得感慨時,顔真卿未等诏令,早已挺身而出,讨伐叛軍。
唐玄宗稱“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如此!”“我平常沒在乎過顔真卿,沒想到他竟有如此作為。”
事實上,顔真卿比唐玄宗想象的還要傑出。
他聯合其堂兄常山郡太守顔杲卿起兵相應,号令十七郡同一天舉兵。
顔真卿為盟主,統兵二十萬,殲敵兩萬餘人,各郡縣信心大增,乘勝追擊,殺掉叛軍守将,成功收複十五個郡。
在這場關乎唐王朝存亡的動亂中,顔真卿智勇雙全、頑強奮戰、功勳卓著,也痛失顔氏家族三十餘人的生命,滿門忠烈,為國捐軀。
那篇被後世曆代書家稱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就是顔真卿得知小侄子季明也慘死在叛軍刀下時,含淚提筆寫下的祭文。
《祭侄文稿》
奸人構陷 慷慨就義八年的安史之亂平定後,顔真卿最終因功被唐代宗李豫封為魯郡開國公,再次回到長安已是68歲高齡了。
此時的大唐王朝早已氣數衰竭,朝堂内外更是混沌不堪。
顔真卿仍舊一身正氣,與朝中“旁門左道”針鋒相對,據理力争,在代宗、德宗兩朝都是如此。
當時的丞相盧杞一直對顔真卿懷恨在心,想方設法去排擠顔真卿,他利用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一事,竟勸唐德宗派年近八十的顔真卿前去招降,唐德宗竟然同意了。
聖旨一出,朝中大臣大驚失色,此令就是一道催命符。
顔真卿又何嘗不清楚盧杞的惡毒用意,此次招降有去無回,可他還是接受了這次使命,誓死報效國家。他在離家趕赴李希烈的軍營前,已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據《資治通鑒》記載此時,真卿與其子書,但敕以「奉家廟、撫諸孤」而已)
顔真卿被李希烈扣押後,面對無數次的威逼利誘,堅守節操,臨危不懼。
李希烈因弟弟在叛亂中被殺,大怒,派宦官去誅殺顔真卿。
宦官到後,對顔真卿說:“有诏!”
顔真卿當即拜了兩拜。
随後宦官說:“皇帝要賜你死”。
顔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
宦官答道:“從大梁來。”
顔真卿怒罵:“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诏!”
顔真卿終被缢殺,享年76歲。
聞聽顔真卿遇害,三軍将士皆為之痛哭。
唐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谥号“文忠”(《新唐書·顔真卿傳載》:淮蔡平,子頵、碩護喪還,帝廢朝五日。)
宋高宗趙構禦賜顔真卿廟額為“忠烈”,尊其為神。
顔真卿一生曆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才優匡國,忠至滅身”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我們在學習顔真卿的書法時,更要學習他字裡行間的品德。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