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東的城市,伊朗首都德黑蘭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城市。曾經的輝煌讓人炫目,如今的平淡讓人感慨,40年的路程走的是如此的艱辛與無奈。如今的她仍然倔強的矗立在波斯大地上,透過落日餘晖訴說着曾經的過往。
巴列維時期的德黑蘭确實很富裕,與西方國家比起來差距并不大,而德黑蘭的人口當時也達到了500萬,伊朗更是世界第九大經濟體。人均收入更是非常高,就能讓不少國家羨慕。1974年,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盛大的亞運會。這也是我國在恢複聯合國席位後,第一次參加亞運會,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制作了一部關于這一屆亞運會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不僅表現了我國在亞運會上取得的非凡成就,而且還體現了當時德黑蘭的富裕發達。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出,伊朗随處可見的汽車,高樓大廈,還有伊朗人民穿着靓麗,遍布的遊泳池中更是有着不少伊朗的女性等等。
1979年2月1日,伊朗爆發革命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的消息被傳回國内。憤怒的德黑蘭群衆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伊朗和美國由盟友變成仇敵。開始了長達40年經濟被制裁,德黑蘭由原來的五顔六色迅速的傳統化。
在政教合一的伊朗,德黑蘭變得保守了,當地女性必須佩戴頭巾,舞廳、酒吧和夜總會等都是被嚴令禁止。随着時代的變遷德黑蘭也在快速的發展,如今女性的服飾依然在宗教管制下尋求平衡,中老年婦女仍然堅持着純黑色長袍。年輕的姑娘們,在街上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風景,她們會穿着黑、灰、棕、绛紅色為主的暗色系修身長衣,不過必須遮住臀部,隻有極少數姑娘穿一身淺色外套,迎面走來像一陣清新的風。
德黑蘭有許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很多獨特的傳統建築,夾雜着清真寺、教堂等,顯得古香古色。街頭的汽車很多,在這個城市有車的家庭是很多的。由于高房價人民買不起房子隻能在德黑蘭周邊地方租房住,然後去市區工作,沒有車是不行的,伊朗的汽車便宜,很多人沒有房卻有車。
德黑蘭街頭沒有夜店也沒有酒吧,人們喜歡去山上看看風景,喝一下咖啡、抽抽水煙等等,時間在這種緩慢的生活中流淌。年輕人都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人們組織聚會、派對、跳舞。在禁忌和欲望中日複一日地不停輪替。
這幾年來由于受到嚴厲制裁,物價飛漲,商品短缺,德黑蘭人生活過得沒有以前好了,雖然是這樣,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德黑蘭也需要在和平中重塑往日的榮光。古老的波斯文明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德黑蘭這個大城市,有繁華一面也有落後的一面,你想去看看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