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筆者作為本地賽教課的評委,對初中、高中語文共10節課進行了聽評。在聽評課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語文教師在上課中都多少存在着一些問題。現将一些共性問題提出來,以供各位同仁研究,思考,解決。
陝西省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鹹陽市教學名師、育才田家炳中學科研主任王衛濤
淺賽教時,因為是規定時間(90分鐘)内進行備課,就需要參賽教師對文本有一定的獨自解讀能力,特别是對文本的挖掘,要有一定的深度。可事實上,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裡,既沒有教參和其它輔助備課資料,又沒有别的老師可以進行商讨。文本的理解,深度的挖掘就隻能全部取決于參賽教師的基本功。時間緊,教師會緊張;基本功不紮實,很難講透文本。這也就是為什麼賽教課中許多老師講的“淺”的原因。而要讓課堂“深”起來,功夫就得訓練在平時。教師們平時備課時一定要能丢開教參,進行“裸備”,自己研讀,深刻思考,進而明确每一篇文章的寫作内涵及教學目的。這樣,再來備賽教課時,才不會講的太淺。
亂上課時,因為時間短(20分鐘),許多參賽教師都表現出“忙亂”的情形。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家在課的設計上,條理性不夠清楚。條理不夠清楚就會導緻環節不清晰,問題沒有遞進性,達不到教學過程的層層推進。更有甚者,東拉西扯,沒有中心,沒有目的,想哪兒講哪兒。課的設計重在流程的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流程就可以支撐起一節好課。所以,要克服“亂”的問題,在流程的設計上就要多思考。思考教學過程分幾個環節,思考環節的時間分配,思考環節的連貫性、遞進性、科學性。而這個功夫也是要在平時上課中多加注意和認真練習的。
多一節20分鐘的賽教課到底要講什麼?不講什麼?哪裡詳細?哪裡簡略?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考慮清楚。而大部分老師在課内容的取舍上都容易犯難,不夠堅決,更不要說大膽了,許多人都存在“貪多”的毛病。老師們都有這樣的觀點,語文課要講的内容太多,上課時間又短,老害怕講不完。所以,從開始上課,嘴巴就講個不停。有時下課還沒有講完,這就是典型的不會取舍。實際上,取舍教學内容,也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也需要在平時進行訓練。取什麼?舍什麼?都取決于教學的目的。語文課堂要教給學生的内容很多,若沒有取舍,胡子眉毛一把抓,賽教課就會手忙腳亂,淺嘗辄止。教師們隻要明白了這個道理,有了這個“取舍”的意識,教學内容的取舍就變得簡單了。
細細緻的講解在平時的課堂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在短時間内的賽教課上,要是教師講的過細,往往會影響後面環節的展開。特别是文言文教學中,就發現有老師沉浸在文言文的翻譯上,帶着學生,字字落實,句句翻譯。這樣過細的做法,放在賽教課中就絕對是不合适的。那是不是說,賽教課就可以粗略的講解呢?也不是。賽教課應該是該“細緻”的地方“精講”,該“粗略”的地方“一帶而過”。不要在不該細緻的地方細緻,不該粗略的地方粗略。否則,就會出現前松後緊,草草收場的情況。那麼,哪些地方要“細緻”,哪些地方要“粗略”呢?我認為,賽教課中,能講解的地方宜“少而精”,要引導的過程應“細而久”。
低這裡說的的“低”,是說教師上課時的教育理念站位太低。賽教課上,許多老師還停留在就知識講知識的境界。至于如何提升學生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素養,如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等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考慮的不是很多,或者沒有考慮。新的教育理念若沒有,很自然也就無法體現在了課堂。教師上課不能拘泥于知識的傳授,要結合文本分析,接着跳出文本賞析,最後以文本為例子提升能力,形成素養。理念先進、超前,站位就高,就會自覺的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和落實這些教育教學理念,讓課堂與衆不同。
賽教課中存在的這些典型性問題,要是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解決,要是不通過加強教師自身的基本功解決,就會在賽教課中暴露無遺,也會對賽教課的成功造成巨大的影響。
延伸閱讀:
參與了一場同課異構活動之後……丨課堂反思
渭南白水縣收水中心校薛婷婷:一堂音樂課帶給我的思考丨課堂觀察
廣安市武勝縣街子初中符禮科:聽課時要善于分析課堂現象丨課堂觀察
編輯:關中小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