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東南二十華裡處,有一座山,叫爛柯山。
爛柯山石奇崖險,蔚為奇觀,又名石室山、石橋山,是圍棋的發祥地之一,号稱“圍棋仙地”。
早在炎黃時期,炎帝的小女兒少姜和雨師赤松子曾在爛柯山的石室中修煉,爛柯山因此馳譽大江南北。
春秋時期,爛柯山被稱作石室山、空洞山、空石山,屬姑篾國。
晉朝時期,樵夫“遇仙爛柯”一事流傳甚廣,此山因而得名爛柯山。
北魏年間,爛柯山被稱作懸室坂,唐朝時又被改為石橋山,唐憲宗元和初年,恢複原名爛柯山。
爛柯山之所以被改來改去,最終固定為現在的名字,是因為晉朝時期,發生過樵夫王質“遇仙爛柯”的奇聞異事。
南北朝南梁地理學家任昉在其著作《述異記》中記載:晉朝中期,信安郡(今屬浙江衢州)有個叫王質的人,到石室山打柴,聽到有人在唱歌。
王質循聲望去,原來是兩個童子(明代出版的《列仙全傳》記載為兩個老者)一邊下棋一邊唱歌,王質覺得很好聽,于是就走到近前,聽他們的唱歌,看他們下棋。
過了一會兒,一個童子遞給王質一個類似棗核的東西,王質覺得應該是吃的,正巧也餓了,就含在了嘴裡。
“咦?這麼神奇嗎?”王質的饑餓感一掃而空。
過了好一會兒,那個童子對王質說:“你咋還不回家呢?”
王質見天色不早了,也該回去了,于是轉身打算拾起砍柴的斧子,他大吃一驚,艾瑪!斧子柄(古文稱作“柯”)都爛了,原本磨得雪亮的斧頭也變得鏽迹斑斑。
王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趕緊往家裡跑,等到他回到村子裡,發現四周的景物、房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村子裡的人他竟然一個也不認識。
洞中方一日,人間數百年。原來王質誤入仙境,耽誤了時間,和他同時代的人早已作古,眼前都是幾百年以後的同村人,他當然一個也不認識了。
“親人無複存世”,王質和一群陌生人無法交流、同居,隻好出家了,後來“入山得道。”
典故“爛柯人”就出自這個故事,用來形容人世間的滄桑巨變,比喻離家很久返回故鄉的人,飽經世事變幻的人,亦指砍柴的樵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