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馬列主義 資産階級(bourgeoisie)
恩格斯對資産階級的表述是:“大資本家階級,現在他們在所有文明國家裡幾乎是一切生活資料以及生産這些生活資料所必需要的原料和工具(機器、工廠)的獨占者”;還有,“資産階級是指占有社會生産資料并使用雇傭勞動的現代資本家階級”。從這個意義上說,資産階級是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并且掌握國家機器和文化成果的階級,它跟工人階級互相對立,互相沖突。然而在現代社會的這“兩大階級”之間,還有“中間的和過渡的階層”,馬克思還稱之為中間等級。
過去一百年來,對資産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個問題是關于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之間分離的程度(即兩極分化),以及關于它們之間的階級沖突的強度。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非常重視新生的中間階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治自由化所起的社會和政治作用;另一些人則強調中間階級的“無産階級化”,并且認為政治鬥争在性質上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另一個大問題是關于在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裡資産階級的本質和作用。特别是,一方面随着股份公司的大規模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國家所進行的幹預,經理和國家高級官員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像“經理革命”的鼓吹者所說的那樣并入了“大資本家”的行列或是取代了他們,從而成為社會的統治集團?馬克思主義者對這種情況所進行的分析結果也迥然不同,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普蘭查斯從分析資産階級的定義着手。他對資産階級下的定義不是以财産所有權這種法律範疇為依據,而是以“經濟所有權”(指對生産資料和産品的實際管理)和“支配權”(指運用生産資料的能力)為依據。根據這些标準,經理是由于他們行使資本的職能而屬于資産階級,而不論他們在法律上是否是資本的所有者。這種分析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容易推斷出在現存的社會主義社會中的經理和黨的官員這一統治集團也是資産階級,這樣的話,資産階級這個術語也就失去任何精确的曆史的和社會學的含義。在對待高級官員(以及一般的國家官員)方面,普蘭查斯則是按照他們同國家機器的關系歸為一類,而不太注意這一事實,即國家在生産中作用的提高而使一些官員的職能轉化為經濟管理的職能。
另一些馬克思主義者對這些現象所作的分析(主要是希法亭在《有組織的資本主義》中所作的研究)則大不相同,他們把股份公司的增長和國家經濟活動的急劇擴大看作是資本主義一個主要變化,認為它推動資本主義沿着社會主義的道路向前發展。但據希法亭看來,這種漸進的經濟社會化,隻有通過把政權從資産階級那裡拿過來,并且把由大公司所組織和計劃的經濟轉變為由民主國家計劃和管理的經濟,才能完成。近來發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則同這種概念相去甚遠,奧菲認為“社會不平等的新形式的縮減已不再跟從經濟上劃分的階級關系直接聯系”;“關于統治階級從結構上形成特權利益的說法這種老框框”;應當被對制度問題的處理進行分析這一新的準則所代替,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已經成為超越各種特殊利益的、絕不可偏離的一個目标”。屬于後來的法蘭克福學派的一些“批判理論家”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們所集中強調的是官僚和技術的統治,而不是資産階級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統治。
那些強調生産資料的法律上的所有制仍然具有重大作用的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新近的發展進行了迥然不同的分析。例如,曼德爾透過多國公司和銀行的活動來對資本主義的國際集中化現象進行分析,認為一種新的、跨國的資産階級國家政權有可能伴随着這種現象而出現。他接着考慮了國際資本與民族國家之間關系的幾種可能的表現,其中包括在西歐建立起一個跨國的帝國主義國家,而這種國家已經在歐洲經濟共同體中形成輪廓。根據這種觀點,資本主義在1945年後的發展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成了一個國際資産階級。人們比較普遍地認為,在大股份公司中法定所有權與經濟所有權之間存在部分脫節的現象,然而“形式上的法定所有權一般仍然是經濟所有權的必要條件”;或者,換句話說,“所有權跟管理權脫節”的程度被大大地誇張了,實際上“有産階級”仍然在主宰着經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