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之前介紹AMD最新的R6800系列顯卡的時候,提到過一個新技術Smart Access Memory,中文大概應該叫“智能内存權限”吧。這裡的内存實際上指的是顯存,而獲得權限的就是CPU,讓CPU訪問顯卡的全部顯存。很多資深玩家小夥伴大概奇怪,這不是PCIe顯卡很早就有的能力嗎?怎麼又出現了呢?它又有啥用呢?小編今天就來說說吧。
當年顯卡轉向PCIe插槽上的時候,顯卡與CPU的通信能力都是PCIe總線的重要“賣點”。當然,CPU和顯卡的通信不可能是直接訪問CPU或者GPU的,那樣會擾亂數據處理的,GPU訪問的主要是内存數據,而CPU訪問的當然就是顯存裡的數據了,由于當初設計的問題,CPU訪問顯存的範圍被定在了256MB,也就是最初幾代PCIe高端顯卡的顯存容量。
不過之後随着顯卡顯存容量的提升,這個能力似乎被遺忘了,于是CPU訪問顯存時需要的BAR(基礎地址寄存器)就沒升級過,一直保持在256MB,顯卡和CPU隻能交流少量的數據。但PCIe規範并沒有相應限制,反而有Resizable BAR Capability(可調節大小的BAR容量)這個功能,Smart Access Memory實際上就是終于用上了這個功能。
為啥AMD突然想起來這個功能了呢?很簡單,PCIe 4.0插槽之前對顯卡的意義實在太小了,比如我們測試支持PCIe 4.0的RTX 30系列、RX 5000/6000系列的時候,常常還是使用支持PCIe 3.0的Intel主闆,成績和使用AMD主闆的PCIe 4.0顯卡插槽沒啥區别。上了PCIe 4.0主闆和顯卡之後,隻有3DMark的PCIe帶寬測試成績變化,卻看不到遊戲更快,當然不能讓玩家小夥伴滿意。
另一方面,現在的顯存已經是4GB起步,8GB是主流,要想訪問這麼多的數據,對通道帶寬的要求也非常高。在PCIe 3.0時代,大家不敢放開CPU訪問顯存的範圍其實也有情可原,不過PCIe 4.0的帶寬明顯已經過于充裕了,Smart Access Memory當然就應運而生了。
在性能上,近期海外媒體做了一下遊戲實測(圖中簡稱為SAM功能),很多目前的主流遊戲可以借此明顯提升性能,不過CPU和顯存的互動難免影響GPU和顯存的通信,所以也有遊戲幀速反而略有下降,而且幀速的提升和分辨率(顯卡負載)的關系有點亂。這和目前遊戲的優化、RX 6000自身的顯存帶寬不足都有一定關系。
Smart Access Memory最初的要求主要是銳龍5000配合B550/X570主闆,連接RX 6000系列顯卡。不過既然它實際是打開了PCIe規範早就有的功能,理論上是沒有品牌型号限制的,所以很多廠商的B450主闆,甚至Z490主闆都可以通過BIOS更新提供相應的功能,未來也會支持NVIDIA顯卡。當然,Z490主闆目前隻有PCIe 3.0通道,所以相關BIOS應該是為下一代酷睿的PCIe 4.0支持能力而進行的測試。
至于使用方法就很簡單啦,更新BIOS後,在Advance或類似頁面中,找到PCIe或類似的設置項,開啟Above 4G Decoding和Re-Size BAR Support兩個選項,Smart Access Memory就啟用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其中第一個選項是允許64位操作系統訪問4GB以上内存,如果還在使用32位Windows或非Windows系統,開啟後可能會引起無法進入操作系統的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