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學校發展的底蘊和根基,優良的校園文化可以促進學校的優質發展。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高級中學在辦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傾力傳承和發揚學校優良傳統,樹立文化自信,勇于開拓創新,在建設高品質高中的征程上以夢為馬、砥砺前行。
傳承弘揚優良傳統,持續推進責任文化建設
與時俱進,深化責任教育辦學理念——學校六十多年來的辦學曆史和積澱傳承的辦學理念是學校持續高位發展的文化根脈,在此基礎上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學校确立了“合格 特長”的育人目标,以“辦負責任的教育,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全面發展”為辦學理念,形成并提煉了“三風”。跨入新世紀,學校在秉承“三風”的基礎上,明确了“培養拓展地球村道路的健全人”的辦學理念,确立了“國家·青年·責任”校訓。走進新時代,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明确提出構建以“責任教育”為核心的學校文化體系,在繼承和弘揚“三風一訓”的基礎上,把“培養負責任的人”作為辦學核心理念和育人核心目标,進而确立了新學期“五個做”的工作思路,即“做輝煌曆史的傳承者,做共同體建設的推進者,做課程改革的研習者,做高品質高中的追求者,做和美大中的守護者”,全體大中人發揚大中精神,推行責任教育,在内涵特色打造上提質,培養了學生敢于擔當的主人意識與家國情懷,辦學品質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為學校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學校正開發“積澱與傳承——大中精神伴我成長”校本課程,厚植校園責任文化,彰顯責任教育辦學特色。
科學規劃,打造校園責任文化環境——學校注重營造濃郁的責任文化氛圍,以美麗的環境熏陶人,形成了“兩大中心、三場、四廊、六室”的建築格局。“兩大中心”即“教師發展中心”和“責任教育研修中心”,打造教師發展的高端平台。“三場”即以康熙年間本地榜眼顧圖河命名的“圖河園廣場”、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命名的“星北廣場”和開展黨團活動的“弘責廣場”,激勵師生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四廊”即“愛校愛家鄉長廊”“感恩勵志長廊”“愛國主義長廊”“安全法制畫廊”,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曆史使命感。“六室”即“江都人文館”“圖河書畫室”“趙明攝影社團活動館”“苔花文學社團活動館”“明責劇場”“生命健康體驗館”,展現青年學子的青春風貌和責任情懷,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有序推進,分步實施責任文化教育——為使整個校園成為“人人皆責任教育之人,處處皆責任教育之地”的精神沃土,形成積極進取、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校園氛圍,學校整體謀劃校園責任文化教育,以“說負責任的話,辦負責任的事,做負責任的人”為行動指南,以《培養負責任的人》為主教材,制定計劃,分步實施。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分别以“對自己和家庭負責、對他人和集體負責、對社會和國家負責”為重心,積極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讓“培養負責任的人”辦學理念生根發芽,蓬勃發展。
創新推動共同體建設,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共同體建設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創新舉措,多年來,學校持續深入推進共同體建設,不斷創新,構建起共同體體系,為學校長遠發展和師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開展學校管理共同體建設,促進管理工作精緻化——為提升學校管理實效,開展了年級管理共同體、樓層管理共同體、學生幹部管理共同體和家校合作共同體建設,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精緻管理體系。年級管理共同體,在校長室的統一部署下,以年管會為核心,全體中層以上幹部參與年級的管理工作,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學校管理重心下移,加強了年級管理的力量,同時更為年輕幹部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樓層管理共同體,各年級所有同樓層班主任互相協作,打破本位主義思想,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實現各樓層同進退、共發展。學生幹部管理共同體,以“三自教育”為目标,選聘優秀學生幹部參與學校、班級管理,在行為規範管理、學習管理和活動管理上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他們自主管理能力。家校合作共同體,通過家校聯動,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邀請家長代表參加家長開放日、國旗下講話、陽光跑操德育活動,增進了家校聯系,舒緩了家校矛盾,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托舉學生的未來。
開展教師發展共同體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當前,學校面臨着師資力量、師資結構等尖銳的問題。為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學校發展提供強大的力量。學校以教師發展中心和責任教育研修中心為陣地,開展了教師發展四大工程------市級骨幹教師培育工程、教學青藍工程、班主任青藍工程和學科教研共同體建設工程,為年輕教師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科室開展市級骨幹教師培育工程,組織教師學習市級骨幹教師标準,制定市級骨幹教師培養計劃,為教師發展量身定做,提供各方面的準備與支持工作。教務處、政教處分别開展教學青藍工程和班主任青藍工程,制定了考評方案,明确所有教師在晉升高一級職稱和受聘班主任必須參加相關工程。近兩年來一大批青年教師跟崗學習,迅速成長,為學校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備力量。
開展學生成長共同體建設,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面對新高考,學校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着眼于學生的核心能力培養,以“責任教育”為核心,堅持五育并舉,以學生成長共同體為抓手,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除了學生幹部參與學校管理外,學校打造學生學習共同體,結合學校開展的三自教育活動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各班依據“平均分組、優勢互補”的原則,建立六個小組學習共同體,實行“組内合作、小組競争”學習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内驅力。同時開展平行班級pk,比班風、比學風,各班在社團活動、體育活動、勞動實踐等方面奮勇争先,形成積極昂揚、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
發揮課程基地輻射效應,努力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在揚州市局、江都區局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為進一步彰顯責任文化,學校責任教育課程基地迎來省級驗收,專家組高度評價學校課程基地建設,盛贊它為“鄉鎮學校課程基地建設的典型範本”,2020年課程基地獲評江蘇省優秀課程基地。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教育專訪團、台灣内坜高中、台灣高雄三民高中、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百名中小學校長教育代表團、河北省衡水二中、陝西省子洲縣教育代表團、江蘇省沙溪高級中學等先後來校參觀交流。我們依托課程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大了學校責任教育的輻射效應和影響力。學校先後承辦了“非遺文化進校園”,揚州市高三地理、曆史等學科教學研讨活動;舉辦了首屆校友顧克邦“十字繡書法藝術展”“活力大中---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成人儀式”“高考七天樂”等一系列活動。燭光書信感恩活動、三位一體的陽光跑操活動、團省委表彰的“悅青春 紅五月 弘責任”優秀品牌活動、大課間籃球特色活動、共同體建設等已經成為學校德育精品,獲得廣泛贊譽。
責任文化的滋養,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高位發展,學校因此榮獲揚州市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多次被評為江都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回望六十三年的發展曆史,大中人有着滿滿的自豪和幸福;展望未來,大中人有着更高遠的追求,我們将不斷弘揚責任文化,刻苦自勵,執着而前,為新時代學校的高品質發展奠基。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