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交響音詩《千裡江山》在滬世界首演。音樂廳上空懸挂着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18歲時所作《千裡江山圖》絹本設色畫局部複制品,“90後”指揮家孫一凡執棒上海交響樂團,用音符帶領現場和線上觀衆在崇山峻嶺、煙波浩渺間遨遊。
這部作品由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主席、指揮家餘隆倡導,聯盟23家交響樂團聯合委約,上海交響樂團為發起團之一。經作曲家趙麟一年精心打磨後,《千裡江山》終于在上海初試啼聲,描摹一幅咫尺千裡、穿越時空、富有中華民族人文哲思的音樂畫卷。音符中,2022上海夏季音樂節落下帷幕,《千裡江山》也拉開全國巡演的序幕。
六樂章對應畫卷六部分,音符勾勒心中山水
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是一幅青綠山水長卷,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每一座山、谷、丘、水都有不同的模樣,氣勢連貫,極富音樂美,給作曲家趙麟無限的音樂想象。
趙麟的祖父趙望雲是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耳濡目染下,趙麟自小就對繪畫特别感興趣,尤其是中國傳統繪畫。為展現千古名畫的意境,趙麟在創作期間,将《千裡江山圖》複制品懸挂于工作室,繞四壁一圈餘,日夜在畫中尋找靈感。
《千裡江山圖》局部
趙麟說:“在中國人的繪畫美學裡,強調如何表現我心中的山水、我心中的天地,其實我們在音樂創作中也是這樣。我用音樂來描繪心中的山水,并表達對社會、自然、人文的感受,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想的禮贊。”
交響音詩《千裡江山》也是上海交響樂團與趙麟繼大提琴與笙的雙協奏曲《度》之後的再次合作。上海交響樂團和趙麟一直在嘗試,如何“将中國哲學放進音符”裡。與《千裡江山圖》畫作的六個部分相對應,《千裡江山》也分六個樂章,其中每個樂章的标題和副标題都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名句,這些詩句大多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在面對山水風景時的感受和哲思。
除了管弦樂隊,交響音詩《千裡江山》中還出現了笙、琵琶、二胡、竹笛、箫等民族樂器,分别由民樂演奏家翁鎮發、李勝男、陸轶文、王俊侃擔任獨奏。此外,女高音歌唱家方瓊也在第六樂章亮聲,唱詞來自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因據專家考證,王希孟作畫時的實體參照物可能有廬山。
笙演奏家翁鎮發
二胡演奏家陸轶文
就這樣,飽含中華民族意蘊的國樂之聲,與成熟的交響樂創作技法結合,輔以中國經典詩詞文本,營造出東方美學意境。正如餘隆所說,“六個風格迥然不同的樂章對應着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的六個部分,用不同的側面來回答深刻的哲學問題:中國是什麼,中國人是什麼?希望每一位聽到這部作品的聽衆朋友都能在這樣的思考中感受作曲家心中的中國之美。”
90後作曲家孫一凡救場,左手指揮右手鋼琴
在這場演出中擔任指揮和鋼琴獨奏的,是曾獲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青年指揮比賽桂冠的“90後”指揮家孫一凡。為指揮家餘隆“救場”的他,直到一周前,才拿到新鮮出爐的總譜。
排練廳裡的孫一凡,有一種超越年齡的幹練和沉穩。雖然上海交響樂團裡許多演奏家都曾是他在上海音樂學院求學時的老師,但他并不怯場。第五樂章“峥嵘曙空”,他還要把自己“分裂”為指揮和鋼琴獨奏兩個角色,用琴聲領航。有的段落他甚至要左手指揮樂隊,右手在琴鍵上飛舞。“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要一人扮演兩個角色,還要思考,如何通過音樂讓聽衆産生視覺上的通感。”孫一凡告訴記者。
“90後”指揮家孫一凡
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上,“80後”“90後”“00後”指揮家挑大梁,讓人看到中國青年指揮家的實力,但孫一凡總在思考,去掉“年輕”的标簽後,自己還有什麼可以持續吸引觀衆,持續活躍于舞台。
為了幫助這位“90後”指揮家理解這部以中華文化瑰寶《千裡江山圖》為藍本的音樂作品,餘隆寄了一本解讀畫作的書給他。“初看是一幅畫,看久了,就變成一個故事。你會走進畫裡,變成畫中的一個人物,這樣再去诠釋這部作品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視角。”孫一凡說。
孫一凡兼任指揮和鋼琴獨奏
比如,《千裡江山圖》長卷一角,山水之間有一座小小的亭子,亭中有兩人飲酒對談。“我盯着這兩人看了很久,一直在想,他們究竟在聊什麼?最後将自己抽離,會發現這兩個人和這座亭子在這山水之間變得那麼渺小,開始思考人類和自然、和世界之間的關系。”
上海首演後,交響音詩《千裡江山》還将陸續由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等多支樂團分别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共20場演出,以《千裡江山》的音樂足迹踏訪祖國的錦繡山河。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千裡江山》在深圳和廣州的演出,将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地音樂家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節日樂團”完成。而餘隆将執棒“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北京國際音樂節節日樂團”為第二十五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揭幕。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吳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