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是我國鄉土建築中的禮制性建築,是建築藝術的典範、鄉土文化的根、家族的象征中心。
作為村裡的一種标志性公共建築,祠堂有多種用途:除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外,祠堂也是族人聚會、議事、處理族内糾紛等宗族活動的場所;還是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
目前在撫州仍保存有明清祠堂500座左右。我們發現這些祠堂的叫法竟有十幾種之多:家廟、祖廟、宗祠、大宗祠、大祠、小宗祠、祠堂、祠、公祠、家祠、世宦祠。
黎川縣洵口鎮的張氏家廟
家廟是供奉祖宗、先輩神像、靈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場所。古時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廟,而且必須是有一定級别的官員才能将祠堂叫作家廟。該村張槚(1533-1602),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陸象山的老家金溪縣陸坊鄉的大儒家廟。
明代宰相蔡國用老家金溪縣靖思村的蔡氏家廟。
臨川區梅溪張家的張氏家廟。
黎川縣中田村的魯佐文公家廟。
據魯氏族譜記載,魯佐文公家廟是村中魯姓七世孫為了祀奉始祖魯佐文公而建,始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
王安石家族聚居地撫州市東鄉區上池村的王氏宗祠。
有趣的是,村民巧妙地利用邊上的兩個門,增加了兩滴水,使門樓看上去像一個七滴水的牌樓。
理學開宗鼻祖李觏的後裔村----資溪縣石峽鄉上堡村的李氏宗祠。
樂安縣葛陂村的曾氏宗祠。
崇仁縣相山鎮浯漳村陳氏大宗祠。
大 宗祠,大有一地同姓祖祠的意味,貌似現存地區同姓總祠一般都用“大宗祠”作為尾綴。
樂安縣稠溪村王氏大宗祠。
臨川區嵩源危家的危氏祖廟。
臨川區中腰蕭家村的蕭氏大祠。大祠,大宗祠的縮寫?僅拍到過這一例。
金溪縣岐山村的小宗祠。家族繁衍,就像一根樹,樹幹是大宗,每個大枝是小宗。
金溪縣城的太原王氏祠堂。将淵源都寫得如此清楚的僅見此一例。
崇仁縣罕浒村的遊氏祠堂。
金溪縣遊墊村的胡氏祠堂。
宜黃縣奪中村的封氏祠。就一個祠字,其他什麼也不說。
臨川區鄧坊洲徐家村的文魁公祠。公祠是為祭祀某個名人而修建的。
金溪縣下李村的健庵公祠,豎匾上寫的是“榮封三代”。
臨川區揭家村的蒿庵公祠,為紀念著名南明大臣、明末清初詩人揭重熙而建。
金溪縣七坊村的湧勝公祠。據說是生祠,也就是此人(吳湧勝)在世時就建好的祠堂。
東鄉區古源村的復五家祠。叫家祠的也隻見此一例。
東鄉區上池村的世宦祠。世宦祠為專祠。專祠是為特定的人或神設立的祠宇。有爵者,為宦族。世宦祠供奉的是有功名的人物,鼓勵子孫多讀書多做官。
金溪縣蒲塘村的世宦祠。
樂安縣右源村的功臣阙先生書院
該建築從形制上看更像是祠堂,書院隻是整個建築群中極小一部分。是否是假書院之名建的公祠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