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廣東多個城市的新任主官陸續到位。各個城市如何發展,在全省全國格局中将處于怎樣的位置?
日前廣東省政府發布的一份文件可以提供參照:12月20日,《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
看完全文,區勢君梳理認為,廣東的城鎮化可以用三句話概括:
第一,格局是“一群五圈”。“群”是珠三角城市群,“圈”是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現代化都市圈。
第二,引擎是7座中心城市。其中,廣州、深圳是國家級中心城市,珠海、汕頭、湛江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佛山、東莞是省級經濟中心城市,區勢君将之概括為“2 3 2”。
第三,機制是“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區域高質量發展” 的空間增長動力新機制。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的未來可期。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怎麼建,五大都市圈怎麼“圈”?
從國内各大城市群看,珠三角是發育最充分、城市聯系最緊密、市場經濟最活躍的城市群之一。
《規劃》明确,要提升珠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要素和創新策源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世界級産業集群和開放合作高端平台,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争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一句話,珠三角要站上世界城市群的頂層,與紐約、倫敦等國際都市圈比肩而立。
區勢君認為,珠三角無疑已經具備了實現這一雄心的硬實力:
《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城市創新集群蟬聯全球第二,僅次于排名第一的日本東京-橫濱集群,北京、上海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八。
包括珠三角九市和港澳的粵港澳大灣區,5.6萬平方公裡,8000萬人口,5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11萬億元的經濟總量,與舊金山、紐約、東京三大灣區相比,在GDP、人口數、世界500強企業等方面不遑多讓。
區勢君注意到,在《規劃》中,推動跨珠江的要素流通和城市聯通成為一大重點:促進要素資源在珠江口東西兩岸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珠江口東岸深化創新發展;引導人口、産業、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向西岸流動,提升珠江口西岸要素聚集能力,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等主導産業。
這種跨江協作的趨勢,在五大都市圈的建設中體現的更為明顯。
“培育壯大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現代化都市圈,推進都市圈産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态環境共保共治。”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鄭人豪如此介紹。
跨界、跨區域合作成為都市圈的最大看點。
其中,廣州都市圈将加快推進廣佛同城化,強強聯合共建國際化都會區,深入推進廣清一體化,聯動肇慶、清遠、雲浮、韶關“内融外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典範。
“廣佛同城化水準非常高,對全國特别是上海與周邊城市的同城化建設具有非常好的推廣價值。”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鄧智團表示。
跨市合作首先體現在産業領域。
深圳都市圈将聯合構建以高端電子信息為主導的科技創新産業體系;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将以海工裝備、智能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業為核心,推動珠中江陽加強産業協作;汕潮揭都市圈将大力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海工裝備、石化倉儲等海洋經濟;湛茂都市圈将全方位參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共建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集群和現代化綠色鋼鐵生産基地。
産業聯動的背後,是高鐵、城際鐵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加速聯通:12月10日,贛深高鐵開通運營結束了河源沒有高鐵的曆史;12月17日,粵東城際鐵路正式開建,将助推汕潮揭都市圈建設步入“快車道”。
不僅如此,區勢君還發現,廣東的都市圈建設正在向着區域資源整合、民生共享等深層次演進。
比如,在深圳都市圈,在跨界區域開展基礎教育聯合辦學試點,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并共享學位,還将探索推進各類社會保險跨地區轉移使用;廣州都市圈将推進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建設;湛茂都市圈将整合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北部灣醫療中心;汕潮揭都市圈将整合汕潮揭港口資源,形成 “一主二重” 的海港群。
中心城市如何升級,小城鎮的前景在哪裡?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由于現代經濟的集聚效應,中心城市在資源配置、要素吸引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在廣東中心城市方面,《規劃》明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全球标杆城市,提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發展能級。
區勢君認為,和廣深一線城市相比,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表述更為引人關注。
2017年廣東省政府發布的《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有“以廣州、深圳為主中心,珠海、汕頭、湛江為副中心”的表述。此次《規劃》則更加明确,除了湛江和汕頭,珠海也已列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規劃》表示,培育珠海、汕頭、湛江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珠海聯動澳門加快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聚焦家用電器、集成電路等培育發展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産業集群,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
佛山、東莞兩座城市也有了新稱呼。《規劃》提出,支持佛山、東莞打造省級經濟中心城市,支持兩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為珠三角乃至全國制造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探索經驗。
大城市不是城市化的全部,中小城鎮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
《規劃》明确,充分挖掘小城市資源禀賦、交通區位、民俗文化等方面潛力與優勢,培育本土特色産業或品牌,全要素、全産業鍊、全地域謀劃發展縣域特色經濟,聚焦公共服務設施提标擴面等四大領域,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有望迎來新機遇。《規劃》明确,引導大城市周邊小城鎮對接城市需求,納入城市統一規劃、融入城市發展,逐步發展成為衛星鎮。
鄭人豪表示,廣東将充分發揮縣城及小城鎮連接城鄉的節點和紐帶作用,全面發展縣域經濟,着力提升小城市發展水平,推進小城鎮特色化發展,為高質量推進城鎮化建設提供生力軍支撐。
“縣城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在吸納中心城市轉移人口和本地農業轉移人口、拉動内需方面十分重要。”華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董志強表示,必須加快縣城人口集聚、産業集中和功能集成,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内生動力,有效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
【主筆】 王彪
【策劃】 吳哲 黃應來
【出品】 南方經濟智庫
【作者】 王彪
南方經濟智庫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