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第一篇“紡車聲聲”,竟再度鼻酸,心頭震顫。
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長大,培養我們成人。一路的艱辛和付出、一路的陪伴和呵護、一生的母愛和挂牽都如流逝的光陰,雖悄無聲息,卻一直未曾改變。改變的隻有母親臉上的皺紋和兩鬓斑白的頭發。
這篇“紡車聲聲”把我們拉回到了那個苦難的年代,也正由于這種苦難,使得偉大的母愛更加奪目和耀眼,更能直擊心靈深處。
回首往昔,你我的母親應該也都說過類似的話語,隻可惜,有的時候,你我都天真得選擇了相信,未曾感知這背後的愛意。母親總是在不經意間把最好的留給我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此時起,請對我們的父母多一些“敏感”,将來也許就會少一些遺憾。
《自在獨行》第一章第一篇“紡車聲聲”
上圖橫線處,“她顯得很快活”,這裡的“顯得”用得很是絕妙。一是說母親的外在表現,要表現得很輕松、很愉快的樣子,是做給孩子們看的。二是說母親的内在表現,是由于孩子們的懂事,心裡也有母親,也想把最好的給母親,母親是發自内心的感動和高興,才表現出來的很快活。
《自在獨行》第一章第一篇“紡車聲聲”
上面橫線處,“把幹糧壓在石闆底下,把柴從山上推下溝去,撕一把蓖蓖芽草在嘴裡嚼爛了敷在腿上止血”,這都是真真切切的勞動人民的經驗和智慧。
上面紅色橫線處,“走來一個人,背着一個空背簍,頭發被風刮披在後肩,樣子很是單薄。啊,這不是母親嗎?我大聲叫道:媽!媽——”。這裡說風用“刮”不用“吹”,可見風有多寒、多烈。“單薄”二字也用得極好,一說母親本來身體就很單薄,二說母親的頭發在寒風的吹刮下都披到了後肩,本來就瘦弱的臉龐就更顯得瘦弱,從而本來單薄的身軀也就更顯得單薄。母親托着單薄的身軀迎着寒風走出八裡路來接兒子,這是一種怎樣的挂牽!兒子最後的那聲“媽、媽——”,叫得讓人心都碎了!
《自在獨行》第一章第一篇“紡車聲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母親默默的付出,兒子用狠命的學習作為回報。那“嗡兒,嗡兒”的紡車聲似“頭懸梁、錐刺股”般直擊兒子的内心,使其渾身一震,腦子瞬間清醒。這就是母愛的力量,母愛如水,潤澤無聲,但卻直擊心底,終有回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